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 残疾贫困户脱贫当上牛司令
  • 自主研发产品让梦想成现实
  • 特色培训班农民养殖不用愁
  • 成立办事机构解决企业难题
  • 街头篮球魔王赛父子齐上阵
  • 分享成功经验推动产业发展
  • 校企对接扶贫送岗位教技能
  • 林区居民采蘑菇鼓了钱袋子
  • 千年文脉传承金源文化 百年学府培育中华英才
    庆祝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建校100周年(1919年—2019年)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19-09-10 07:33

    校园夜景

    学校教学楼

    1920年迁校址到阿城的原始批件

    1950年阿师校址大门

      “女真肇兴地,大金第一都”。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在美丽的阿什河畔,在这块拥有千年文脉的古都热土之上,滋养了一所百年老校,她就是原阿城师范学校,现在的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据吉林省档案馆馆藏吉林省教育厅民国时期全宗档案(卷号:J110—01—0398)中记载,学校始建于1919年春,当时校名为“吉林省立宾州道立师范学校”,是哈东地区的最高学府,龙江师范教育之始。1920年更校名为“吉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其后几经辗转、几次更名,至1979年更名为阿城师范学校,并进入蓬勃发展时期。2002年8月,阿城师范学校、五常师范学校、哈尔滨市教师体育学院三校合并,2007年3月更名为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

      在一个世纪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与时代、民族、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不渝培育人才。各时期的毕业生遍布龙江大地,享誉全国,在各个领域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风雨百年 历经险阻铸辉煌

      (1919年—2001年)

      原阿城师范学校,自1919年建校至2007年创建高职,先后经历了北洋军阀、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五个历史时期。

      学校历史悠久,是黑龙江省培养小学师资、造就人才的基地。师范教育长达90年的办学历程,总计269个毕业班,培养了14795名具有中等文化水平的知识分子,为国家输送了大批教育工作者,特别是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国家输送了近千名革命干部。他们当中有的走上管理岗位,成为省委书记、市长、地区专员、解放军某部司令员;有的继续深造,成为大学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医师、艺术界的研究员、电影界的导演;有的一直坚守教育事业,成为中小学特级教师。学校为解放东北及新中国的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北洋军阀时期

      (1919年—1931年)

      1919年春,吉林省教育厅于宾县苇子沟(今黑龙江省宾县宾州镇)创建了宾州道立师范学校,为阿城师范前身,隶属吉林省滨江道(治哈尔滨),校长王明辰。1920年秋,更名为“吉林省立第三师范学校”(简称“吉林三师”),迁校址阿城。该校名沿用至1934年。

      这一时期教育的主要宗旨:以“三民主义”教育为核心,对学生进行国民道德、团结协作、生产技术与科学知识以及遵守纪律、审美养成等教育。学校在“爱国爱校、反抗暴政、济危救困”的滚滚洪流中成长,在“五卅运动”纪念日时游行示威;为关中大旱募捐上千元;为哈东诸县输送了一批批优秀的小学教师,并成为所在市、县教育战线的骨干力量。那时的校歌就唱出:远瞩高瞻教育需占先,吾学师范责任在肩,齐心努力着先鞭,睡狮醒来气吞河山……

      抗日战争时期

      (1932年—1945年)

      抗战时期学校先后更校名为“滨江省立阿城师范学校”“滨江省立阿城国民高等学校”等。这一时期,学校一些爱国师生积极开展反满抗日革命活动,1930年考入初中九班的学生陈冰岩、于化江,1945年春考入国高甲班的学生李殿勋等都是抗日爱国的杰出代表,他们在抗战时期,曾和校友民族英雄何延川一起战斗过,在后来的社会主义建设中,为建设祖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

      (1945年9月—1949年10月)

      1945年9月3日,东北光复,学校主要是围绕“如何为解放战争服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哈东诸县师资和进行土地改革的革命干部,这一年学校更校名“松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并确定省重点校。

      这一时期学生响应号召、听从党的召唤,有些参加了东北财经委员会的工作;有些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参加了解放全中国的战役;有些到县政府参加革命工作或去作小学教师;有些考取了东北军政大学、东北青年干部学校、东北铁路学院、东北财经学院、东北大学、兴山医大等院校继续深造。

      1946年3月9日,李兆麟将军在哈市被国民党特务暗杀。4月下旬,阿城县政府举行全县公祭大会,全体师生参加。会上演唱了由教师王玉润、张光烈填词,音乐教师阎文卓谱曲的祭歌,给参会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1947年夏,土改运动开始。根据县委指示,学校组织了由张敦校长和滕云集、钟离蒙老师带队的3个宣传队,每队30人,分别深入到料甸子、双源和王家店、达子营、白城等村屯开展减租减息、分田分地等土改运动。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949年10月—1984年6月)

      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成长发展。这一时期学校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发扬学校优良传统,从严治教、从严治校,办学规模逐步拓展,办学实力不断增强,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培养了大批小学师资人才。

      1950年春,阿城县将我校附设的9个初中班划出,独立成校,新建了松江省阿城中学,该校于1954年迁址县城南门外。学校初中部为阿城一中前身。

      1956年春,根据省教育厅“师范学校承担培养师资和提高师资的双重任务”的指示,组建了“函授部”。“函授部”以语文组教师为主。1961年,撤销了函授部,成立了阿城县教师进修学校。学校函授部为阿城教师进修校的前身。

      1950年夏,为支援抗美援朝战争,学校的话剧社团将《王贵与李香香》改编成歌剧,除慰问伤员和复员军人外,还在阿城电影院募捐演出8场,观众2万多人次,捐款3000余元。主演王贵的演员滕春阳同学在抗美援朝胜利后,和前线慰问的演员一起受到了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下了珍贵的照片。全校师生为抗美援朝的胜利发挥了积极作用。

      1957年,更校名为”阿城县师范学校”。经过十年办学,阿城师范得到快速发展。至1967年,在籍生1000余人,教职工120余人。成立了一所附属小学,供学生见习和实习用。附属小学为阿城实验小学的前身。

      1979年,省教育厅批准更校名为“阿城师范学校”,此校名沿用至2007年。

      1983年7月25日至29日,黑龙江省教育厅在我校召开了“黑龙江省师范学校数学竞赛、书画展览、语文教学经验交流大会”。历时5天,全省24所师范学校校长和教务科长率本校师生代表参会。省教育厅王依仁副厅长出席大会,并为学校题词:学无止境。

      师范教育改革和发展时期

      (1985年—2001年)

      1985年—2001年是国家师范教育加快法治化进程时期,师范教育获得了优先发展的地位,学校在大环境影响下办学规模、办学条件得到了迅速发展,学校办学水平在全省同类学校中稳居前列。

      1991年,制定了“二五一○”十年发展规划,确定了学校“八五恢复、九五腾飞”奋斗目标。学校坚持深化教学体制,坚持必修课、选修课、课外活动、教育实践“四位一体”统筹兼顾的教学模式,教育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

      1991年3月11日,学校成立了教育科研室,牵头成立了“中师与小学研究会”,创办了地区级刊物《中师与小学》月报。《中师与小学》4月28日试刊第一期出版发行,交流至全国9个省市。1994年11月《中师与小学》改为《教学与科研简报》,共出版20期2500份,与国内、省内200多所兄弟学校和学术团体进行交流。1995年8月作为黑龙江省唯一的中师学校代表,参加了全国学习科学委员会成立大会,并在会上进行了典型发言。申报的国家八五科研课题 “学习指导实验研究”作为全国第一所中师学校入选立项,成为全省中师唯一的“全国学习科学指导实验学校”的挂牌单位。学校为全国中师与小学教学研究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秘书长单位,先后承办了全国两届中师与小学教学研究会小学语文教学法的研讨年会。这一时期学校的各项工作成绩斐然,2001年省委、省政府授予学校“黑龙江省文明单位标兵”称号。

      三校融合 开启阿师新纪元

      (2002年—2007年)

      在全国教育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在哈尔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2002年、2003年,五常师范学校和哈尔滨市教师体育学院两所院校先后合并搬迁到阿城师范学校校区。新学校壮大了实力,优化了教学资源,进入筹建申报和升格的重要准备和过渡时期。2002年—2007年,新学校扩大校园占地面积,建设新校舍、进行机构改革、学习高职教育理念、进行专业论证和设置、组织师资培训、研讨学校办学理念和发展方向等。

      2002年—2007年,学校在哈尔滨市政府的支持下,投入1.14亿元,进行了校园总体规划,占地面积由11万平方米扩大到24万平方米,校园建设实施二期工程,建设了教学楼、学生公寓、后勤服务中心、图书馆、行政办公楼等7万平方米的教学建筑及辅助设施。师资队伍得到全面提升,这一阶段学校有专任教师223人,其中副高级以上95人,国家优秀教师1人,省劳模1人,省骨干教师19人,市骨干教师45人,获曾宪梓优秀教师2人,市政府津贴奖励1人。

      2004年7月16日,省高职院校评估委员会专家组到学校开展高校设置评估,考察了学校办学环境、办学条件及教育教学工作,形成了考察报告,认为阿城师范学校、五常师范学校、哈尔滨市教师体育学院三校合并符合国家高教管理体制改革要求,该校现有的师资、校舍、教学仪器及办学经验等已具备了普通高等学校的设置条件,同意报省高校设置评委会审议。

      2007年3月15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组建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的批复》(黑正函[2007]23号),同意建立哈尔滨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实施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并在国家教育部备案(教发函【2007】66号)。

      不忘初心 续写百年新华章

      (2007年—2019年)

    校内滑雪训练基地

      栉风沐雨,砥砺前行。学校高职办学后,挖掘千年文化积淀,传承百年教育传统,开启“立德笃信 精技致用”的校训,坚持“育人为本、质量至上、特色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服务地方”之路。2011年,顺利通过了国家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学校现有师范与艺术、工程技术、现代服务、财经、体育学院5个二级学院,共开设38个专业。学生规模、教师队伍得到快速发展,在国家级、省级各类职业技能大赛上喜报频传。2017年,学校成功跻身于黑龙江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现在,哈科职院是首批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国家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基地、国家冬冰夏滑训练基地、2018年中国职业教育就业百强单位、2019年全国产学研先进单位、省文明单位标兵、省高级人才培训基地、哈尔滨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

      新时代、新使命、新担当。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辉煌日子里,哈科职院人将在新百年的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大国工匠为己任,再次扬帆起航,书写职业教育新华章。

      鸣谢:对在学校发展过程中给予关心和支持的各级政府、领导、各界友人、校企合作伙伴、各高校同仁、广大校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杰出校友代表民族英雄何延川

      (1912年—1946年)

      何延川于1925年秋考入吉林省第三师范学校初中五班读书,第二年参加了纪念“五卅”一周年反帝爱国示威游行活动。1928年从学校毕业考入哈尔滨第一中学,从事地下学运。1931年何延川在北平加入共产党,1932年被中共满洲省委任命为哈东地区特支专员,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被组织派到延安学习,参加整风运动,之后领导武装抗日斗争。1946年1月,被派往东北建立哈东诸县人民政权,1946年9月因病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35岁。

      何延川在病逝前,即1946年4月12日,作为本校校友、哈东行政公署专员来校视察,为全校师生作了题为《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报告,并为学校题词:民主道路是用斗争铺平的。几个月后,当全校师生惊闻何延川去世的消息后,都非常悲痛!9月29日,阿城县民主政府举行了何延川烈士追悼大会。当时学校校长陈冰岩,是阿城县副县长兼任学校校长,也是学校的校友(1930年初中九班学生),组织全校师生参加了吊唁大会。

      阿城县人民政府为了纪念何延川的丰功伟绩,将阿城镇的正大街命名为延川大街,修建了延川烈士公园、何延川墓并敬立了“民族英雄”纪念碑,省长冯仲云为何延川烈士的墓碑作了题词:已故哈东行政督察专员何延川之墓。我校为纪念校友,在校史馆专设了杰出校友——民族英雄何延川展区,每年新生入学都要参观校史馆,学习校友的革命精神,成为学校入学教育的第一课。

      知名校长代表张敦

      (在校任职时间1947年春—1948年冬)

      张敦同志是解放战争时期学校的第三任校长,1947年春由松江省教育厅任命到学校任校长,在校任职2年。

      张敦(1916—1993),广东揭阳人(今揭西县),马来西亚归侨。1947年春,从延安大学毕业后,被党组织派遣到阿城任校长,复办师范学校。张敦校长到任后,积极开展工作,他一面组织处于停办状态的学校师生留教复课;一面积极复办师范学校。在其努力下,1948年春“松江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挂牌成立。按照党组织的要求,率先在学校培养土地改革的干部;同时根据革命需要,组织干部训练班,选派学生参军参战。建国后,张敦先后在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民间文学研究会、辽宁省文化厅、沈阳音乐学院、中央芭蕾舞团、中央民族乐团、全国侨联等部门任主要领导,他为党的宣传工作、社会主义文学艺术的发展及侨务活动作出了突出贡献。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付丽 田守文 景东芝 刘兴 )
    编辑: 曲晨辰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北京游客江边救起落水男后淡定离去
  • 年底前哈市汽车安装ETC将达八成以上
  • 码头员工半小时连救两名游泳遇险老人
  • 21路等3条公交线路进行站点走向调整
  • 升学宴上攀比孩子成绩 哥俩打犯心脏病
  • 规范交通 “罚站读发发”违章处理五选一
  • “白露”到天转凉 未来10天市区以晴天为主
  • 抢抓国企改革机遇 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关心教师队伍建设纪实
  • 习近平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
  • 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教育扶贫二三事
  • 李克强将访俄并举行中俄总理定期会晤
  • 壮丽70年 上海:用"绣花"般精细治理传递城市温度
  • 700字说70年 70年,人均生活用电量增长约700倍
  • 外交部发言人谈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成果
  • 西方不亮东方亮:转型升级 这里的企业迎难而上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