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 花甲志愿队清处千余小广告
  • 粉丝节义诊这些名医随你挑
  • 哈马礼物捐赠市儿童福利院
  • 救人的北京眼镜哥快来领奖
  • 歌剧《江姐》再次激情上演
  • 吉克隽逸等冰城陪你过中秋
  • 一分钱坐公交了活动又来啦
  • 天气晴好气温再降注意添衣
  •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坚持数十年并培养了一代代“爱的接班人”。接力护弱、接力护绿、接力助梦……发生在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冰城人用执着守护着自己的梦、别人的梦,提升着城市的人文和自然环境,也让城市的文明史被爱浸润——
    接力“小善举” 传承“大文明”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19-09-11 07:54

      哈尔滨注册志愿者近124万人。他们中有些人有特别的“关联”。他们可能是三代人,接力做一件事;他们可能是感恩长者的帮助,立志要把爱心传递下去。无论是“首棒”还是“接棒者”,他们真心认为坚持做的这件事对于自己和他人,对于这座城市都有意义,他们通过自己“小小的坚持”,让爱在冰城的各个角落常年绵延。

      三代人接力护绿

      居民小区处处欣欣向荣

    92岁的杜国生老人(右二)和志愿者在小区护绿。

      与花结缘

      在道外区东北新街107-1号院一单元403室,92岁的杜国生老人正伏在桌子前,戴着老花镜,认真地看着报纸。别看已过鲐背之年,可老人身体硬朗,每天还是照常到楼下看花护草,也看看接力他照顾花草的“孩子们”。

      提起楼下花团锦簇的大花园,杜老打开了话匣子。“我这前半辈子没跟花花草草沾过边,直到1984年退休才算跟花结了缘。”杜老曾是一名解放军战士,参加过四平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在三下江南战役中被评为“模范党员”,解放海南战役时荣立二等功。战斗中,杜老两次负伤,被定为三等乙级残疾军人。转业后,杜老被分配到哈尔滨造纸厂工作,1984年,56岁的杜老从纪检书记的岗位上离休。刚离休时,杜老在家闲得慌。于是他对单位领导说,我还能发挥点余热。后来,单位把他安排到花窖培育植物,美化厂区。

      乐在其中

      1989年,杜老家搬进了东北新街107-1号院,其他居民都在忙着装修自己家,杜老却对小区楼下的小花坛上了心。原来,许多居民把装修刨下来的砖头瓦块堆在花坛里外。花坛里的花卉生长环境恶劣,一个夏天过去,花坛里除了杂草,没有长出一棵像样的植物。

      “这可不行,都这么糟蹋,小区岂不成了垃圾场。”杜老想着,便动手干了起来。他从厂子借来一台破旧的手推车,将建筑垃圾一车车往外运,后来小推车坏了,他又自费买了一辆,每天十几车十几车往外拉。“干了一个月,才把楼前楼后的‘垃圾山’搬走。”杜老回忆说,那时候,院里人看见他忙前忙后,都笑他傻。杜老不吱声只是微微一笑就忙着干活去了。

      垃圾山不见了,可原有的土壤已经被建筑垃圾侵蚀,种啥花草也不会生长。于是,杜老又从江北等地将黑土一车车拉回来,前前后后干了大约一年时间。自然环境具备了,可绿色植物到哪去弄呢?第二年春天,正在江边溜达的杜老看见满地的榆树钱,一拍脑袋乐了起来。他和老伴把榆树钱用袋子收起来,拉回小区撒到花坛最边缘。经过了多个昼夜的精心呵护和等待,一个个绿色的小嫩芽终于破土而出。从初春到深秋,杜老每天松土、培垄、除草、剪枝,用家中接出的自来水浇地,见到裸土就开辟绿地。到如今,千余平方米居民院的绿化面积达到700多平方米。在花园里,除了普通的串红、美人蕉、小黄花外,还有“名贵”的大丽花、剑麻和百合花……

      护绿传承

    在杜国生的照护下,大花园欣欣向荣。

      1991年的夏天,小区花坛内鲜花盛开,不仅引得蜜蜂、蝴蝶翩翩飞舞,更吸引了附近小区的居民慕名来参观取经。杜老总是不厌其烦地为大家解答种植花草的问题,还把多余的种子分给大家。

      30年间,杜老记不清自己种下了多少树木、花草,但东北新街社区书记马秀占心中却有笔账:小区里近百棵树木、上万株鲜花,都是杜老亲手栽下的;这么多年,杜老为小区绿化投入了万余元退休金,磨破的劳动鞋、戴坏的手套更是不计其数。

      在杜老的感召和带动下,许多附近居民加入了爱绿护绿的行列。为了防止有人损坏花草树木,杜老组织院里的孩子成立了儿童护绿队,让孩子们从小埋下爱护花草树木的种子。

      今年31岁的张世超就是最早一批儿童护绿队队员。他回忆说:“那时候,杜爷爷带着我们在小区楼下看花护草,还给我们讲他当年的革命故事,这些美好的回忆会一直留在我的记忆深处,并将一辈子影响着我。因此,长大后我也经常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尽自己的一份力。”如今,张世超有一个5岁的儿子,他常对儿子讲他当年参加护绿队的事儿。“为大家庭守护绿色,就是守护像你们一样的小孩子健康成长,更是守护未来的希望。”张世超对儿子说。如今,他的儿子也光荣地加入了护绿队,在小区里经常能看到这些稚嫩的身影来回忙碌。

      在杜老的带动下 ,一批批党员、志愿者、群众纷纷加入。附近的129号院和129-1号院的绿化也在志愿者的劳作下弄得有模有样。黄文彬、张淑芬、范铁梁等老邻居也都义务“承包”着院落里的绿化和卫生;2015年7月1日,以杜国生老人名字命名的“杜国生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成员达到200多人,服务队的队长由服务居民十余年的范铁梁担任。

      杜国生老人说:“人只要活着,就要为国家、为人民做有益的事!”杜老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更用他的精神感召和带动了更多人加入到爱绿护绿的行列,“一带十、十带百、党员带组长、组长带群众”,更大限度地发动更多的人加入其中,将绿化家园的接力棒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三任队长接力助弱

      空巢老人遇事有依靠

    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为孤寡老人解决用电难题。

      梅宏刚很难约,他是哈尔滨电力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现任队长。上班忙工作,下班忙着去看他惦记的那些叔叔阿姨们。又快到中秋节了,从9年前加入服务队那天起,梅宏刚每到节假日就多了一项任务:给他曾经帮助过的叔叔阿姨们打个电话唠唠家常。“他们把我当亲人,家里有个大事小情都跟我说,我觉得帮助他们,不仅仅是单方面付出了爱心,更多的是收获了让我们一直走下去的爱的力量。”梅宏刚说。

      这几年,提起哈尔滨的电力服务队,可能许多年轻人不知道,可提起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那可是闻名全国。梅宏刚说,1993年,哈尔滨电业局为道里区供电局变电亭班长李庆长配备了传呼机,李庆长便把传呼号留给了客户,还把传呼号喷在了变电亭的墙上、印在服务卡上,从此,这个呼机频频发来求助信息,将李庆长与千家万户紧紧连在一起。

      18年前,《新晚报》一篇“有事呼他好使”的报道,让全市老百姓都知道了李庆长这个名字。同年,国家电网哈尔滨供电公司成立了李庆长共产党员服务队,专门为社会上的困难群体解决用电难题。

      梅宏刚现在还清晰地记得李庆长师傅当年忙碌的情景。“那时候,李师傅每天至少要接100多个求助电话和信息,从早忙到晚,有时连喝口水、吃口饭的时间都没有,求助的问题除了用电方面的,还有邻里纠纷、恋爱问题等等。”梅宏刚说,李师傅不管白天黑夜、严寒酷暑,只要客户一个电话,他都及时赶到,帮助瘫痪的老人接通烤尿布的电暖器、帮助80多户居民修理进户电闸、主动协调帮助公园管理处接通电源……李庆长退休后,栾国祥成为第二任队长,继续为全市特殊群体服务。如今,作为第三任队长的梅宏刚继续沿着他们的脚印,默默坚守着。

      这几天,家住红河小区五街区的马大娘又给梅宏刚打来电话,说家里电线已经买好,可以过来换了。梅宏刚马上调整自己的日程,确保大娘家的电线在中秋节前更换完毕。马大娘如今已年近八旬,她退休前是一位教师,儿女已经不在,只有一个小孙女和她住在一起。每次见面,梅宏刚和队友都亲切地叫她“马老师”。“李庆长师傅没退休时,我们就和马老师认识了。”梅宏刚这几年至少每年跑一次马老师家解决用电问题。时间短的可能一两个小时就完事,时间长的则需要三四个小时,有时候一干就干到天黑。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多年的义务志愿服务,梅宏刚觉得获得的爱比付出的爱要多得多,而这些爱汇聚在一起,会支持着人一直走下去。

      在众多接触的空巢老人群体中,梅宏刚对道外区联草街的葛老师印象特别深。“我是道外着大火的那一年认识葛老师和她老伴的。”梅宏刚说,当时老人打来电话说,由于大火就在她家附近,她总感觉家里电路有问题,就想请人看一看。梅宏刚到现场一看,果然存在安全隐患,就建议她更换电线,并约好下次来的时间。等梅宏刚再来的时候,发现老人买的电线是劣质品,根本用不了,就陪着老人到买电线的地方退换。葛老师当时说,小伙子,你真是太好了,阿姨儿子没了,就把你当儿子了。此后,梅宏刚一有空就过去看看两位老人,过年过节还要打个电话。2017年“五一”前后,本应给梅宏刚打电话的老人一直没来电话。到了“十一”,梅宏刚打电话过去的时候才知道,葛老师已经去世了。“葛老师的老伴说,葛老师在医院住院的时候,还一直念叨你,说小梅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梅宏刚哽咽地说。

      守护留守儿童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王雅萱和志愿者们为留守儿童开起免费小饭桌。

      每周日早上5时,王雅萱都准时起床直奔早市。因为她要给周日小课堂的学生们采购午餐食材。9时,王雅萱提前约好的大学生志愿者和小区留守儿童已经在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教室坐好,开始了一天的一对一学习。

      这时,小区里热心的大妈们也到了,大家在社区厨房择菜、洗菜,准备给孩子们做顿丰盛的午餐。王雅萱一边和大家聊天,一边不时回到教室,看看孩子们的学习状态。小区居民说:“雅萱,你这妈当的可真够操心的了。”

      给留守儿童当妈,还得从7年前说起。那时候,王雅萱是一名社区副主任。“在平时入户走访时,我总看见小区里有一个个子不高、嘴里总叼着烟的孩子。”王雅萱说,看到孩子吸烟,我就劝他别吸烟。这个孩子当时瞅瞅我说,你有病吧。后来,王雅萱终于知道这个孩子叫王龙,刚上高中,他的父母都是外地来哈打工的,平时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管他,他就不好好上学,学校和家长都很头疼。

      王雅萱特别留意这个孩子。只要在院子里发现他,就一直跟着他,找机会跟他聊天。刚开始,王龙很抗拒,次数多了,王龙不再恶语相向了,而是默默地倾听。再后来,王雅萱邀请王龙参加她组织的社区志愿活动。在活动中,王雅萱趁机教育王龙,说你看别人家比你家还困难呢,你有什么资格自暴自弃?王雅萱还带着王龙一直照顾小区里一位癌症患者,王龙逐渐打开心扉,并保证一定好好学习。

      为了帮助王龙走回正轨,王雅萱不知跑了多少次学校,每次见到他都询问他的学习情况,还给他找来大学生志愿者帮他辅导功课。三年后,王龙的高考分数从最开始的220分一跃考出547分的好成绩,并考取了北京一所大学的航空电子专业。他带着父母来到王雅萱面前,给王雅萱鞠了一躬,然后跪了下去,深情地说:“如果没有你,就不会有我今后的人生了,谢谢你!你当我最亲的姑姑吧!”

      7年来,王雅萱先后帮助过二三十名留守儿童,为孩子们请大学生志愿者辅导功课,自掏腰包为他们提供午餐,甚至为付不起学费的孩子掏学费。如今,许多最早帮助过的孩子都已经顺利升入大学,许多人都像王龙一样,加入大学生志愿队伍,力所能及地帮助身边的人。

      王雅萱的义举社区居民们都看在眼里,许多人都加入到帮助留守儿童的行列。有的给孩子们补衣服;有的把家里不要的衣服给孩子们留着;有的老人帮孩子们复习功课;还有的买来米面油。

      “去年,有一位不是我们小区的大姐找到我,她说她考察了许多社区,大多数不符合她帮助的标准,她说我帮助的留守儿童行。”王雅萱说,从此之后,这位不肯透露自己真实姓名的“笑言姐姐”一直不间断地帮助孩子们,不是买米面油,就是给孩子们买书。就在几天前,社区里有位居民主动找到王雅萱说,“我把我家一处空置的房子倒出来,你给孩子们周末上课用吧,这样孩子们上课就宽敞多了。”

      热心居民接力照顾孩子,曾在小屋学习过的孩子“反哺”小屋,“守护留守儿童小屋”就这样“茁壮成长”。

      数说哈尔滨市志愿者

      “中国好人”

      3人

      “龙江好人”

      39人

      “冰城好人”

      126人

      网络化精神文明管理体系的点位

      2028个

      (据哈尔滨市文明办统计)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万佳 )
    编辑: 曲晨辰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北京游客江边救起落水男后淡定离去
  • 年底前哈市汽车安装ETC将达八成以上
  • 码头员工半小时连救两名游泳遇险老人
  • 21路等3条公交线路进行站点走向调整
  • 升学宴上攀比孩子成绩 哥俩打犯心脏病
  • 规范交通 “罚站读发发”违章处理五选一
  • “白露”到天转凉 未来10天市区以晴天为主
  • 抢抓国企改革机遇 推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  
  • 这个群体,习近平一直惦念于心
  • 总书记关心的百姓身边事丨奔跑吧,少年!
  • 李克强会见出席中美企业家对话会美方代表
  • 重温嘱托看变化 雄安新区:打造高质量发展标杆
  • 壮丽70年 成就巡礼 70年中国文艺的“传家宝”
  • 美归还华为公司被扣设备:承认了其行为的违法性
  • "新中国人权事业发展70年"主题边会在日内瓦举行
  • 驻港公署严正批驳美个别政客逻辑错乱、助纣为虐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