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 共享单车助推群众绿色出行
  • 文化扶贫进村激发内生动力
  • 秸秆还田地块玉米长势良好
  • 双城区排水工程进展顺利
  • 司机突发心脏病大家齐救助
  • 大旋网里解救千余条小鱼苗
  • 加快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教授 汪波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20-08-10 07:53

    县域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完备产业功能的一种区域经济。可见,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具有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县域经济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密切相关。县域经济具有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具有开放性,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必将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县域经济,近年来相继出台《关于扩大十强县(市)经济管理权限的决定》《进一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等一系政策措施。2019年4月,省委、省政府制定印发了《关于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确立了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明确了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要举措,对我市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统领作用。从哈尔滨市实际看,县(市)级行政区划几经调整,呼兰、阿城、双城撤县设区后,对3区保持了对县管理模式,赋予3区更大管理权限。本次会议讲的县域经济包括3区9县(市),总面积为5.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的95.5%,户籍人口590.2万人,占全市的62%,县域经济发展对全市至关重要。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提高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加快推动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必然要求,不仅关系到我市发展大局,而且决定着我市发展前景。当前,我市县域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速度换挡、动力转换的攻关阶段,县域经济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减弱,对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减弱,对财税支撑作用减弱,已经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奋力开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发展县域经济部署和要求,客观、清醒地认识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严峻形势,保持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以强县富民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培育做大主导产业为突破,推动县域经济总量、产业层次、财政实力全面提升,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一、狠抓产业项目建设

    抓县域经济,核心是抓产业项目建设、抓固定资产投资。我市县域经济近年来在全省相对下滑,直接原因在于产业项目建设上的差距、在于固定资产投资上的差距。大项目是培育大产业、推动大发展的主引擎。近年来发展较好的肇东市,在2005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与我市双城区差不多,近年来相继建成了中粮生化、星湖科技、伊利乳业、福和华星等大项目,年产值超亿元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已有18户,2019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2亿元,位列全省第一,是双城区的2.1倍。肇州县建成年产2000吨汉麻纱、昆仑啤酒、皓月肉牛、格林赫思生物制药等大项目,在这些大项目拉动下,肇州县在全省综合排名由2015年的第17位上升到2019年的第5位。

    加大项目谋划力度。高水平的谋划是高质量实施的前提,各县(市)要再谋划生成一批先导性、基础性、牵动性强的产业项目,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强大支撑。谋项目的重点是谋工业项目,强化“无工不富”理念,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把县域工业化作为主攻方向,把项目谋划的重点放在工业上,着力打造一批工业立县主导产业,通过抓支柱产业、骨干企业、主导产品,壮大工业总量,提升工业层次,以工业经济突破带动县域经济发展。深入挖掘潜力,围绕具有本地特色的绿色食品、农畜产品、山林产品、特色矿产品加工和对外进出口加工等领域,加大资源开发和精深加工项目谋划力度,做大做强已有龙头企业,积极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促进特色资源形成特色产业。把发展县域经济同发展特色经济结合起来。在一定意义上,县域经济就是特色经济,发展县域经济就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

    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对重点产业项目按目标、责任、时限、标准,按月督查完成进度,对于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重大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建立重点企业帮扶工作机制,实施县(市)级领导帮扶工作机制,对县域重点监控企业进行帮扶,每户企业由县(市)领导牵头组成帮扶组。以重点大户为主抓好企业存量,紧盯增长大户,促进其加快发展,为我市工业遏制下滑多做贡献。同时,盯住下降大户企业,把可能导致企业下滑的市场、价格、政策、资金等方面原因分析透,研究对策措施,遏制下滑。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挖掘各县(市)产业优势、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及历史文化传统,开展有针对性的招商活动,注重引进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在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上实现新的突破。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抓投资、抓项目、抓招商引资的“六抓”措施,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举,把招商引资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引进企业、大上项目,借力发展,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做大招商引资带动型县域经济。

    二、持续促进农民增收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切入点,“三农”工作的核心是农民增收。2019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238元,比全国高2217元、比全省高3256元,但我市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支撑农民增收的传统动力逐渐减弱。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四项构成来看,由于农业利润受到生产成本、粮食价格“双板挤压”,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乏力;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农民工就业人数和工资增幅出现“双下降”,特别是今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财产性收入占比低、来源单一,转移性收入难以再保高位,我市农民收入增长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发展壮大乡村产业。充分发挥乡村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多样性特色农业,叫响一批“土字号”“乡字号”特色产品品牌,推动形成“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梳理确定最具优势、最具发展潜力且能迅速做大的产业,集中精力突破,培育和壮大立县特色支柱产业,把特色做成规模、使规模成为主导、让主导成为集群,以“一业兴旺”带动“百业繁荣”,促进农民增收。

    大力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支持主产区依托县域形成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尽可能把产业链留在县域,改变农村卖原料、城市搞加工的格局。支持发展适合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经营的农产品初加工,支持县域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一批农产品专业村镇和加工强县。统筹农产品产地、集散地、销地批发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联合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农业产业强镇建设。健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把“稳就业”“保就业”精神落到实处,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培训,促进农村劳动力多渠道转移就业和增收。引导产业有序梯度转移,支持适宜产业向小城镇集聚发展,扶持发展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乡村企业,支持企业在乡村兴办生产车间、就业基地,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我市是国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土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地区,要把改革的红利释放出来,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新一轮“土地改革”,在今后数十年将产生几十万亿级的红利,受益最大的是农村,受益最大的是农民。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核心是股份合作,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通过集体成员身份确认、集体资产折股量化、股份合作制改革、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等,将集体经营性资产确权到户,从而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三、着力补齐县域发展短板

    我市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人居环境欠账多,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滞后。要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实施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城镇交通和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强化县域道桥和农村公路建设管护,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硬化路建设,加快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加快解决农村“吃水”,推进宽带网络向村庄延伸,推进提速降费,完善县乡村物流基础设施网络,鼓励企业在县乡和具备条件的村建立物流配送点等。

    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继续深入学习推广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全面推开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到2020年底实现农村人居环境阶段性明显改善,村庄环境基本干净整洁有序,村民环境与健康意识普遍增强。允许县级按规定统筹整合相关资金,集中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等有机结合。广泛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和最美庭院创建活动。加强农村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负增长。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推进畜禽粪污、秸秆、农膜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现畜牧养殖大县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治理全覆盖,下大力气治理白色污染。

    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提升农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养老、文化体育等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一方面加大国家投入,另一方面农村加大产业发展,用产业支撑提升公共服务的能力,着力补齐公共服务短板。

    强市之基在于强县,县域兴则全市兴,县域强则全市强。我市实现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短板弱项在县域,优势后劲也在县域。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在领导,重在抓落实。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
      作者: )
      编辑: 曲晨辰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8月1日至31日19时以后地铁免费坐
  • 拍出你的故事,寻找“最懂哈尔滨的人”
  • 哈市中考成绩出炉3日发布总成绩位次
  • 中小学校将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
  • 上月有13天最高温30℃以上,历史排名第七
  • 应届毕业生网上咋求职?大学生创业补贴咋申请?
  • 冰城田野“精心夏管”助力稳产增收
  • 省住建厅:积水超20厘米 城市道路将临时封闭
  •  
  • 总书记牵挂老区“脱贫摘帽”
  • 在这个“战场”,他们大显身手!
  • 第一观察 | 这一群众爱好,为何上升为国家战略
  •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京举行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组织制度将迎来这些完善
  • 我国修法拟明确专门学校和专门教育的法律定位
  • 国务院安委办:开展爆炸性重点管控化学品检查
  • 乌鲁木齐疫情期间多项政策措施解企业发展困难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