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中国共产党百年社会治理的基本经验
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社会和公共管理教研部副教授 尹鸿雁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21-03-01 07:52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总结党的社会治理实践和历史经验,正当其时,十分必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一步步走过来,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本领,不断提高应对风险、迎接挑战、化险为夷的能力水平。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社会治理体系的顶层设计,不断创新社会治理实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之路,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大力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积累了宝贵的社会治理经验,这些经验弥足珍贵。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根本特征。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各项事业前进的核心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我国社会治理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保持较好的治理效能,从根本上讲,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做到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牢牢把握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权。无论是在局部执政还是在全国执政,党的领导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领导核心作用。1942年9月,中央明确指出,根据地领导的统一与一元化,应当表现在每个根据地有一个统一的领导一切的党的委员会。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领导建立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条件和社会制度,在城乡基层普遍建立了党的组织系统,各级政府机关和各种企事业单位普遍建立党委或支部,成为社会治理的领导核心。改革开放以来,又是在党的领导下,深刻总结经验教训,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制。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社会治理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自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做到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不断提升党的社会治理领导能力和水平,以党建引领和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回望百年党史,“不忘初心”是党一直保持旺盛活力的根本原因。无论是在革命时期还是在建设与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都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和行动指针,这是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治理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维护人民根本利益。1934年毛泽东就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坚持以民为本和为人民服务,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治理实践,为新中国社会治理积累了历史经验。194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提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并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价值准则写进党章。新中国成立后,党的八大再次强调,党的全部任务就是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改革开放以来,党一直重视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保障物质利益,尊重人民的民主权利。邓小平强调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善于集中群众的意见,并将正确的意见贯彻于群众工作中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他指出,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总之,在革命、建设、改革的每一个关键阶段、每一次重大关头,我们党都始终紧紧依靠人民,共同战胜困难、一起迎接胜利。

  三是始终坚持立足基本国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深刻启示。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出,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这也是最为深刻的经验启示。中国共产党始终立足中国国情,牢牢把握中国基本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的实际,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地区之间和城乡之间差异,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反对一刀切的简单做法,结合各地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人文特色等实际,探索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发展思路与推进策略。毛泽东立足中国基本国情,对中国社会治理的目标进行了初步规划,就是以建设富裕的社会主义国家,构建民主与平等的社会关系,创造有利于人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环境为主要目标。改革开放以来,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在实践上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体系,逐步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客观上要求我们党增强社会治理能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是推进社会治理法治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基本形式。法治是国家治理的基本形式,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加快社会治理法治化进程,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就十分重视法制建设,逐步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法规:1950年《婚姻法》诞生,195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出台,为推进新中国社会建设提供了法律保障。1954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处理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法律依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邓小平提出依法治国,开始逐步加强法律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为规范社会秩序提供了法律依据。党的十八大首次将“法治保障”纳入社会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依法规范社会治理。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社会矛盾,再次明确法治思维在社会治理中的应用,要求社会治理要依靠法律规范,更要在社会中形成自觉的法律意识。

  五是不断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根本之策。民生是社会和谐之本,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新中国成立初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努力改善民生,安定社会秩序,社会治理成效巨大。党的八大再次强调,党对于人民群众的领导作用,就是帮助人民群众自己动手,争取和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针对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新变化和新特点,邓小平指出“从根本上说,手头东西多了,我们在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时就立于主动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积极推动解决人民群众的基本民生问题,不断打牢和巩固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实践一再证明,只有加快经济发展,把蛋糕做大,在这个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才能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因此,处理好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关系,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贯穿社会治理实践的全过程,才能促使民生福祉持续不断改善,推动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

  六是深刻把握社会治理规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治理的必由之路。我们党在探索社会主义社会治理道路中,经历了“社会管控”“社会管理”“社会治理”的历史性跨越,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治理理论。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百废待兴,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是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首要任务。毛泽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他指出“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必须从实践出发,从没有经验到有经验,从有较少的经验到有较多的经验,从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到逐步克服盲目性,认识客观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总结党执政以来社会治理的经验教训,强调了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社会治理,他指出“社会治理是一门科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使用“社会治理”概念,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由“管理”转变为“治理”,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反映的是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范围和治理重点等方面的明显不同,是对我们党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矛盾所取得经验的深刻总结,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内涵更丰富、思想更深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做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强调“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总之,中国共产党秉持大历史观,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中分析社会演变机理、探究社会治理规律,增强社会治理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实践,最终形成了被实践证明符合国情、符合人民意愿、符合社会治理规律的科学制度,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
  作者: )
  编辑: 曲晨辰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今年7月末有望在哈办理对俄签证
  • 冰城小伙联手央视讲好“家乡故事”
  • 注意了!今年,你的社保有新变化!
  • 先“跳水式”降温 后“火箭式”升温
  • 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商品丰富价格平稳
  • 影院开门第一天 哈尔滨包揽全国票房前十
  • 哈市抽检食品376批次,经检验全部合格​
  • 3月1日起,G1京哈高速瓦盆窑互通区实行交通管制
  •  
  • 有关同志按规定向党中央和习总书记述职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脱贫了!"三农"在变样
  • 新华社评论员: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 国家立法一年间:更具力度、温度和精度
  • 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 我国经济总量首破100万亿 发展跃上新台阶
  • 3月新规来了!网络招聘不得含歧视性内容
  • 延迟退休会影响年轻人就业?专家:别担心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