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做包包、做旗袍,养蚕缫丝、磨豆腐……晒面点获400万点赞,“巧手”女教师却说
不当冰城“李子柒” 做自己的“生活家”
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2021-04-12 08:23
 

做布艺包包

  捧一把晒干的蝶豆花,撒入煮水,茶色从淡紫色渐变到绛紫色。挤上几滴新鲜的柠檬汁,在酸碱作用中和下,颜色立刻有了新的变化……将这自制的彩汁加入面粉,合团而出的面就成了彩色的。

  今年春节,王丹丹用蝶豆花、甜菜根、南瓜、菠菜、柠檬、酸角等食材,精心调制了6种颜色的面团,制作出了呆萌灵动的“小狮子”状面点。她很少主动在社交媒体公开炫自己的手艺。这一天,她随手在微博上一晒,没想到照片登上了央视新闻的微博,收获了400余万点赞。

  王丹丹是哈尔滨一所高校的教师。不管是食材还是生活用品,她喜欢从源头手工制作,她做布艺包包,做家居用品,也做旗袍。她甚至在自己不足10平方米的小阁楼织了一个田园梦,种茄子、种豆角、种荷花,甚至养蚕缫丝、磨豆腐……中意田园,向往诗意,为什么一定要去远方?在她看来,把时间挤出来,动手去改变生活的不美,每个人都可以有诗意的人生。“不当冰城‘李子柒’,做自己的‘生活家’”,这是王丹丹的梦想。

  手磨豆腐、水信玄饼……

  喜欢,就自已动手做

磨豆腐

  牛年春节,王丹丹凭借自己做的馒头“出了圈”。她做的馒头颜值很高——五彩的小狮子,睁着灵动神气的双眼,掰开之后,里面还是三色夹心馅,精巧别致得让人舍不得下口,“这难道只是个馒头?太精巧吧!”央视微博发布后,网友们纷纷点赞,感叹王丹丹的好手艺。

  王丹丹会做的不仅是面食,从手磨豆腐、水信玄饼、梅子酒、绿豆糕、凉粉等中华传统美食,到韩餐、法餐、意餐,都是她的拿手绝活儿。

  “我觉得生活需要点仪式感,自己动手是最好的体现方式。比如,每到腊月二十五,我就会推磨做豆腐,豆腐谐音‘头富’,寓意着希望。”王丹丹用最传统的方式磨豆腐:精心选豆、浸豆、磨豆浆、点浆、成型,每一道环节她都不会落下,并融入自己的心思。“用干黄豆泡水一夜再去磨,熬豆浆的时候可以用菜叶、食用油、米糠等去泡沫,豆浆尽量稀一点,有利于出豆腐。”她尝试过多种做豆腐的方式,还因此被同事们称为“豆腐西施”。

  “没人天生什么都会做,你要是用心,愿意花心思,那所有的付出就不叫苦。”每解锁一样制作技能,王丹丹都要不厌其烦地查阅资料、一遍遍试制……一些传统食物、用品的工艺很繁琐,一般人浅尝辄止,但她愣是一丝不苟地坚持了下来,而且总能从其中找到快乐和动力。

  “到什么季节就做什么食物,古人流传下来的应季传统,满足口腹之欲之外,其实也充满了情趣。”每到杏花盛开的时候,王丹丹会提着自己手工编制的小篮子去树下采杏花,然后做成水信玄饼,“哈尔滨的春天很短,我想把春天埋在饼里,就像在春天播种,留下希望。”

  王丹丹的家住在小区顶层,阁楼上10多平方米的花园,就是她的后勤原料保障地,“黄豆、绿豆、茄子、豆角、叶菜……我喜欢自给自足。不当冰城的‘李子柒’,我要做自己的‘生活家’。”

  100多件旗袍背后

  与其抱怨不如亲手改变

  王丹丹的老家在河南省卫辉市,那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古城。从小她就跟着家人,在传统节日到来前就开始准备祭祖的食物,对前辈传承下来的习俗心怀敬意。上大学时,王丹丹来到了哈尔滨,之后在这里工作成家。这些年,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并没有因工作、生活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管多忙,她都会挤出时间,去博物馆、去文化街区,保持精神上的满足感。

  女人都爱美,王丹丹身材苗条、面容靓丽,很难让人相信她今年40岁了。她喜欢旗袍,“旗袍是安静的,更像是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一种化身。无论多美多活泼的女子,只要穿上旗袍,就会慢慢安静下来,它也会让你充满自信。”

  王丹丹的衣橱里有100多件旗袍,大多数都是她自己制作的。她所有的旗袍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盘扣、低开叉,这是传统旗袍的标志。她说:“市面上流行的旗袍款式好多都被改造了,比如高开叉,也不是盘扣,失去了旗袍原有的味道,说是旗袍式连衣裙更为贴切。”

  在王丹丹的感染下,周围的很多人都喜欢上了旗袍,大家在单位建起“旗袍协会”。王丹丹说:“我有一个旗袍群,里面有几百位袍友,大家天南地北,有着相似的生活追求,也相互学习。”她说自己的人生观是,如果你发现生活的不美、不如意,与其原地抱怨,不如自己动手去改变。

  王丹丹有十几个手工制作的包,她发现市面上可以搭配传统旗袍的包很少,大多数的包现代感太强,文艺性稍弱,搭配起来会破坏旗袍的韵味,于是就决定自己做。王丹丹的动手能力很强,家里大大小小复古的摆件,甚至用来收纳的小篮子也她自己编的。

  手头一个刺绣拎包,是她在网上选的布料,一针一线绣上喜欢的图案,然后将布料与拉锁缝合,用藤条固定包口的大小,在拉锁两侧缝合包链,一个简约款中国风包就成型了,“你看,自己愿意动手,其实没有那么难,生活也一样!”

  向往诗意何必去远方?

  挤时间DIY,带着对儿子的爱

登上央视微博的面点。

  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生活的都市人,向往田园生活,向往诗和远方。但多数人只停留在白日梦阶段,最后苟且于“现实的鸡零狗碎”。

  “中意田园,向往诗意,为什么一定要去远方?其实,勤快一点,把时间挤出来就可以了!”每到周末,王丹丹都会早早起床,盘起长发,折三五朵月季瓶插,煮一壶清茶,然后开始琢磨今天能DIY什么,自己动手创造,为生活增加诗意的细节。

  经常有人问她,怎么那么有时间,总有用不完的精力?为啥这么爱DIY?王丹丹坦言自己的工作并不轻松,也经常加班到晚上八九点钟,更不是时间精算师,“我只是将自己DIY的兴趣和对儿子的爱,很好地结合了起来。每个人的放松方式不同,我觉得种种花、种种菜,追寻传统文化就是一种解压的方式。当我看到培育的荷花上凝结了一滴露水,看到盛开的月季招来了蜻蜓驻足,就会感觉很快乐,我很喜欢这种回归大自然的纯粹生活。”

  儿子出生后,王丹丹几乎没有看过电视,闲暇的时候就带着儿子去了解传统文化,日渐长大的儿子嘴边常常挂着“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为了让儿子了解食材制作的整个过程,王丹丹一边解锁各种技能,一边向儿子演示,答疑解惑。 几年间,她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新技能,比如用花瓣调色染指甲,自己养蚕缫丝。儿子觉得蚕丝被很神奇,蚕吐的丝那么细,怎么能做成被?于是,她就决定和儿子一起养蚕。每天给蚕喂桑叶,等到蚕不吃桑叶之后就开始吐丝结茧。“经过水煮的蚕丝比较容易找到头绪,这就是抽好的丝线,其实是可以直接拿去做丝绸的,一个蚕的丝大概有900到1500米,于是我们灵机一动,采用打蛋器助力,快速把蚕丝全部缠好,现在我们的蚕丝只能做一个手帕,我打算再养一些蚕,把它们吐出来的蚕丝给儿子做一个枕巾。”

  在王丹丹的熏陶下,儿子对传统节日也有着特别的执念,每到该做豆花点豆腐的时候他就很期待。儿子的动手能力日渐长进。有一年,王丹丹生病,还上小学的儿子到阳台摘了点叶菜、西红柿后下厨,给她做了一盘沙拉。王丹丹至今还记得,儿子特别加了奥利奥饼干碎在上面。“他也特别热爱生活,有一种积极向上的劲儿。”王丹丹很自豪。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新晚报 )
  作者: 李赫 )
  编辑: 曲晨辰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集纳企业意见心声 及时办结共谋发展
  • 聚焦“三假”问题 常态化打击欺诈骗保
  • 哈市将设立3亿元人才双创发展基金
  • 今年全市计划净增130户规上工业企业
  • 培育石墨产业 释放“黑金”优势
  • 市民外出祭扫 安全平稳有序
  • 昔日“穷旮旯”变成脱贫致富样板村
  • 接种新冠疫苗对预防重症效果更好
  •  
  • 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引领下丨走好新长征路
  • 李克强: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
  • 寻找你的名字——一份不断延长的英烈名录
  • 百佳数字出版精品项目献礼建党百年专栏启动
  • 西部战区就中印第十一轮军长级会谈发表谈话
  • 首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经验向全国推广
  • 大宗商品价格上浮 我国供应链如何稳健应对?
  • 乡村教师怎么才能"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