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是一个特殊的困难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让广大残疾人安居乐业、衣食无忧,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体现,是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哈尔滨市残联新一届理事会坚定贯彻国家残疾人事业发展方针,主动顺应广大残疾人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实施51357工程的带动下,探索确立了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哈尔滨方案”。哈尔滨市残疾人工作不断实现创新发展,残疾人事业发展进步的成效持续显现。哈尔滨市残工委、哈尔滨市残联分别荣获“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五位一体”提升残疾人幸福指数
“从主干道路到背街背巷,从风景名胜到楼堂馆所,无障碍路线、无障碍楼层、低位按钮等无障碍设施随处可见,哈尔滨是一座让残疾人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城市。”近日,坐轮椅专程来哈尔滨出差的范先生感慨地说,“关注到这些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细节,政府一定下了很大力气、做了很多工作,这是所有残疾人的福祉。”
范先生的感慨反映了哈尔滨广大残疾人的共同心声,其背后正是哈尔滨市“五位一体”助残服务新格局的发力。
近年来,市残联着眼于提升助残服务的整体水平,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进步,构建了集康复服务、育人服务、环境服务、就业服务、维权服务于一体“五位一体”助残服务新格局,着力提高残疾人健康水平、提升残疾人文明修养、建设残疾人宜居家园、促进残疾人安居乐业、保障残疾人平等权益。
2019年6月,市残联参照国际国内通用设计的最新理念、最新标准、最新技术,突出哈市地域和区位特点,编制并发布了“无障碍系统化专项规划设计导则”和“信息无障碍专项设计导则”,在国内首创“两个第一”,即同时编制发布两个无障碍导则和第一个信息无障碍导则。以此为契机,哈尔滨全面规划启动无障碍城市创建工作。
截至目前,“五位一体”助残服务格局显现功效,推动哈尔滨助残服务步入全方位发展轨道。
康复服务整体提升。全市新建130家康复服务站、托养服务站和助残服务站,每年可为3万多残疾人提供专业化服务。同时,出台《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实施意见》。
育人服务效果开始显现。随着“三百工程”的实施,育人讲堂开讲337次,建立119个育人基地,树立起187个育人典型。在全市9区、9县(市)开展了168场残疾人自强自立事迹巡讲活动。
环境服务全面升级。“无障久爱工程”展开实施,为近万户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了无障碍改造,新建设施基本实现无障碍,80%以上既有建筑完成无障碍改造,60%老旧社区实施了无障碍改造,以政府门户网站改造为牵动的信息无障碍建设步伐加快。
就业服务全景式推进。依托各级残联就业指导平台,开展主动服务的“一增强三延伸”模式,累计培训残疾人14818人,为14033名残疾人提供了就业机会,稳定就业4900人,扶持自主创业1263人。
维权服务开始发挥主动引导作用。将维权工作重心由被动维稳调整为主动维权。
“4+1”特困残疾人持续增收模式助力残疾人脱贫致富
贫困残疾人是脱贫攻坚中的贫中之贫、艰中之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短板中的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习近平总书记充满关怀的话语,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更激励着广大残疾人工作者。随着2020年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提高贫困边缘残疾人生活水平将成为扶贫工作的重点。
2017年以来,在市残联的指导下,巴彦县残联开发出“巴彦特困残疾人持续增收办法”,继而归纳总结出“由政府主导、残联组织统筹、专业合作社承接、社会力量助推,特困残疾人及其家属以股东和打工者身份参与其中”的“4+1”特困残疾人持续增收模式。致富带头人常法权、黄跃彬、滕海林等,分别在西集镇常兴村、巴彦港镇沿江村、德祥乡牵头组建残疾人生猪养殖合作社、综合养殖合作社和特种经济动物养殖合作社,已安置近百名贫困残疾人就业。
“4+1”特困残疾人持续增收模式得到国务院扶贫办及中、省残联领导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在全省予以复制推广。
近年来,市残联按照“精准、落靠、扶持、聚焦、覆盖、推广”12字残疾人行业扶贫指导方针,精准掌握动态需求并与扶贫措施有效对接,把现有扶贫政策落实落靠,依托产业平台创收“扶持特困”短板,聚焦推动助残脱贫解困措施叠加,推广复制传导有效管用的做法,覆盖关注贫困边缘的残疾人,开发出“强智立志、网络就业、集中就业、创业就业、辅助性就业、特困残疾人增收”6个残疾人专项扶贫行动。截至目前,已有1300多家企业和40多个专业合作社参与进来,惠及近4万名残疾人。
2017年以来,哈市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以每年30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脱贫;2019年底,脱贫比例达到95%以上;2020年,哈尔滨市残疾人脱贫比例达到100%。
“久助战略”开启精准助残新境界
近年来,市残联制定实施了“久助战略”,以助残服务体系建设、智慧残联建设和标准化建设为牵动,哈尔滨助残服务开始转型升级,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力求全方位、系统性、可持续地解决每个残疾人的需求问题。
国家、省和市三级财政通过市本级支出的助残资金,由2016年的2850万元,连续增加到2020年的6920万元,年均增幅达到28.6%。累计有21.5万余名残疾人享受了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为44.6万余名残疾人发放护理补贴;共计投入1.9亿元,为5612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家庭实施了危房改造。全市新建68家康复服务站、1家托养服务站、42家助残服务站,为残疾人提供专业化服务13.5万人次。
强化志愿助残服务引导,社会爱心力量及社会组织助残热情不断高涨,哈尔滨市残疾人福利基金会累计募集助残资金及物资3479万元,受助残疾人4.987万人次,中国狮子联会哈尔滨代表处助残作用逐步凸显,累计向贫困残疾人捐赠561.12万元,受益残疾人人数达39.3万人;助残志愿队伍不断壮大,全市助残社会组织60余家,助残志愿者3万余人,围绕开展“关心你的残疾人邻居”“助残扶贫持续增收行动”“爱心传递志愿者助残扶贫行动”等志愿助残项目,每年为残疾人提供10余万人次的服务。
“残疾人是社会大家庭的平等成员,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是残疾人事业的总目标。”市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陈实说:“市残联将以‘五位一体’助残服务新格局为依托,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切实履行责任,沿着提高境界、转型升级、凝心聚力、创新发展的道路前进,为残疾人排忧解难。推动哈市残疾人事业的全面进步,全力实现残疾人健康、文明、宜居、乐业、平等的美好愿景,实现新‘三同’目标——同步开启残疾人工作现代化新征程、同步创造残疾人更加幸福美好的新生活、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