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哈工大技术助力 稻苗猛劲儿蹿
通河首次种植400亩旱稻 “藏粮于技”让稻农受惠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21-07-19 07:47

通河旱稻试验田。

  盛夏时节,通河县境内207省道旁一片稻田长得格外茁壮,这是今年试种的400亩旱稻,全新的农业“三减”种植模式,为通河生态稻“藏粮于技”打开了一扇窗。

  “园区内的稻田,一天一个样儿,水稻每天能长两厘米多。”负责田间管护的滕庆山告诉记者,这片稻田可不一般,是在哈工大技术团队的支持下,种植的“建航”品种长粒稻。最牛的是旱地播种技术,出芽齐、秧苗壮,直到半月前才放水灌溉,“坐地苗”得了水,开始猛劲儿蹿。

  旱稻种植免去了扣棚育秧、引水泡田等环节,将稻种直接旱播到土里,每亩地节省了200多元的耕作成本,而产量与传统插秧稻田差不多。滕庆山介绍,前期不给水,杂草得到有效控制,不用喷除草剂;日光直晒地表,病虫害明显减少,农药化肥也省了,确保了稻米有机品质。最关键的是旱稻成熟更快,比插秧稻田早收割八九天,有足够时间抢占新米市场。

  近年来,随着通河大米声名鹊起,通河生态稻从种植到加工都完成了提档升级,在绿色农业“双百工程”支持下,稻米从生产到销售实现“六统一”,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优质稻米对接了“两头两尾”,省、市级龙头米企迅速崛起,有机米生产线、功能米生产线、五谷米生产线、胚芽米生产线……进一步将稻米附加值推向新高,优质优价鼓起了稻农的腰包,激发了生产积极性。

  旱稻种植在通河县尚属首次,这块实验田归属于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业专业联合社。自2014年联合社成立,稻农们纷纷选择规模化的生产之路,几年时间稻田面积达到29万亩。通过“联合社+优质化”的组合拳,稻米品质得到持续提升,价格也一路走高,最好的有机大米卖到每斤24元。

  今年开春,联合社与哈工大技术团队签订了旱稻种植发展战略协议,不仅引进了旱稻,还将稻田打造成鸭稻、鱼稻、蟹稻的立体养殖基地。联合社理事长卢士明表示,旱稻又称为节水抗旱稻,栽培方式可分为:旱播旱管、旱播水管、水种旱管等多种,看目前的庄稼长势,今年的收成错不了。如果实验成功,联合社明年将在全县大面积推广这种种植模式,让更多的稻农受惠于“藏粮于技”。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
  作者: 胡建军 记者 罗彦坤 )
  编辑: 曲晨辰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超94万网友观看红色芭蕾快闪
  • “祝福桥”5天引来50万人打卡
  • 哈市出台新规保护传承东北抗联文化
  • 讴歌百年辉煌历程 展现冰城老兵风采
  • 别人家的校长 哈理工毕业典礼金句频出
  • 地铁3号线二期东南半环昨起空载试运行
  • 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发布新冠疫苗接种咨询热线
  • 哈尔滨9县(市)医保报销比例提至与市区一致
  •  
  • 习主席为亚太发展提出中国方案
  • 人类如何守护好共同瑰宝,习主席这样指引
  • 总书记关切事丨幸福生活在实干中“升级”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
  • “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在基层|老街来了新邻居
  • 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 人民日报: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之源
  • 立足文化和旅游特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