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村通过科学种植,助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产增收。
美梦成真的幸福,全力付出过的人最懂!
通河县铧子山脚下,有一片美丽的稻田,从几十年前的荒地开始,这片稻田承载了几代共产党人的梦想、奋斗和汗水。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提出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这片稻田也在不断诠释着共产党人“种好一株稻”、守好大粮仓的信念。
“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新一代共产党人在黑土地上践行初心使命,带领村民种植有机稻,建设农业观光示范区,成立水稻专业合作社。如今的这片“最美稻田”,已经把村民们的小康梦照进现实。
一粒米一滴汗
种出了新中国“第一代好粮”
一年到头,来通河县富林镇长兴村稻田的游客比农民多,就因为这块稻田成了美景。
稻田边立着几块大石头,记录着稻田的变迁。其中,最“显赫”的身份是拿到了“国务院奖状”。1958年12月, 国务院颁发奖状,“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黑龙江省通河县清河人民公社二道河子耕作区”,落款签名是“总理周恩来”。
“这就是共产党人追逐梦想的真实写照。”提起这段往事,长兴村党支部书记王俊福热血澎湃,他说,虽没亲身经历那段历史,但无数次听长辈说起,“‘种好一株稻,吃好一碗饭’是这块田里几代人的追求,蕴含着黑土地上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提起获奖的“二道河子耕作区”,王俊福如数家珍。1947年12月,以共产党员李尚龙为中队长、尹永权为指导员的40多人的水利先遣队开进二道河子,他们打地铺、搭帐篷、安营扎寨,开渠引水,在荒地上造良田。虽然只有几头牛、几副犁,但大家凭借着共产党人的热情和创造精神,短短几年间,走到了全省、全国前列……1953年,“二道河子”成为全县第一、全省第二个过渡到集体化生产的村子;1956年,“二道河子”在全县农村中最早用上了电灯,最先购买了拖拉机,从此开启了农业机械化时代。到1958年,只占全县人口0.5%的“二道河子”,上缴公粮超过全县征粮任务总数的10%。
当年,二道河子耕作区荣获“国务院奖状”,“二道河子大米”蜚声全国,进了首都、进了人民大会堂。当年,周恩来总理特意用“二道河子大米”招待贵宾。
王俊福说,回望当年,在黑土地上,共产党人用一滴汗换一粒米,种出了新中国“第一代好粮”。
新农人续传奇
农业观光示范区游客比农民多
受国务院表彰的这片农田,一直延续着传奇,也在续写着新一代农人的努力。
2017年,通河县富林镇长兴村挑战插秧吉尼斯世界纪录:创下“同一地点、最多人插秧”的吉尼斯世界纪录,长兴村成了“吉尼斯稻香村”。同年,村里建成了农业观光示范区。接下来,村里的生活发生了奇妙的变化,乡亲们感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田还是原来那块父辈耕种过的田,但辛劳程度却有了天壤之别。说起如今的美好生活,63岁的黄松玉有说不完的话,“插秧机种完地,剩下的农活儿都用无人机干,人站在硬化铺装的田埂上,两脚都不带沾泥的。这要在以前,薅草、打药都得蹚水,冰得我这老寒腿,在火炕上‘烙’一冬都缓不过来。”
“最愁的还是卖粮,辛苦一大年,到了卖粮的时候,家家都犯愁。坐家里等着粮贩子上门来收,降等、压价都得认;开四轮车往外送,一趟拉不了多少不说,还搭油钱。”黄松玉说,如今好了,订单都是提前签好的,每年还没开始育苗,订单就来了,通过合作社发到各家手中,谁种啥稻、种多少照单全收。
“吉尼斯稻香村”最美稻田的名头响亮,种业公司争相到村里租地,作为育种扩繁基地,世代卖原粮的稻农吃上了“技术饭”;每块田里都安装了摄像头,物联网种田让农户不用出屋,就能查看庄稼的长势;买主通过摄像头就能监控自己将吃到的“大米饭”,心里踏实,出的价钱逐年攀高,去年有机大米卖到每斤22元,创下历史新高。
“22元!啥概念?相当于10斤普通米了。对于市民只是一碗饭,对于农民就是全部的生计。”黄松玉说,为了这份收成,稻农恨不得把秧苗放在炕头上,像婴儿一样伺候,生怕种不好,影响了品质,耽误了收成。
如今,“最美稻田”成为通河县田园综合体的一部分,865户社员成为合作社的骨干力量,鸭稻、鱼稻、蟹稻、虾稻立体套种养模式,辐射到通河全县160万亩生态稻田。兼具观光、休闲、旅游功能的有机田,每天的游客比全年劳作的农民都多,成了当地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播下“致富稻”
奏响丰收序曲、小康欢歌
所贵惟贤,所宝惟谷。党的十八大以来,“吉尼斯稻香村”迎来新发展,迈上新征程,在大机械化耕作、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促进下,生态稻米附加值逐年提高,农民播下“致富稻”,收获“幸福粮”,踏上了小康路。
2012年,以“吉尼斯稻香村”最美稻田为核心基地的五合农民水稻专业合作社成立。在新生代稻农李久明带领下,865户社员踏上水稻合作化种植之路。2016年,整合富林镇稻农合作社成立联合社,如今水稻种植面积达10.5万亩。今年,联合社推广“托管种植”订单化服务,从种植到销售,实现“六统一”,通河生态稻米拳头产品越来越“硬”,品牌建设快速完成,米价一路升至每斤16元、20元、22元。
近几年,在哈尔滨市政协驻村工作队的助力下,长兴村整修了道路、美化了村容村貌,商店、饭店、歌舞厅应有尽有,村中央建成800多平方米的俱乐部,成了乡亲们跳广场舞、扭秧歌的舞台。每天太阳落山,伴随着徐徐清风、阵阵稻香,村民们准时开始一天的文化生活,奏响丰收序曲、小康欢歌。王俊福说,“吉尼斯稻香村”的“稻”是生存之道、发展之道,正因为找准了这株“致富稻”,村民们才收获了“幸福粮”。去年,村民人均收入13000元,达到了小康目标。看今年庄稼长势,收入还会大幅提升。
在荒原中崛起,在艰难中前行,在奋斗中收获,长兴村成为冰城农村的一个缩影。千年梦想,百年奋斗,圆梦今朝。如今,长兴村已成为蜚声省内外的有机稻米基地、育种基地,村民们一步一个脚印,和全国人民一道,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