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绘就小康底色 让河湖长治久清
哈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取得显著成效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21-08-02 07:35

风景如画的松花江。

  江水浩荡,奔流不息。山水相融,诗情画意。

  无论是中外游客还是市民,身处冰城,人们都会由衷感叹:好一座迷人的冰城夏都。

  良好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他提出,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

  号角铿锵,催人奋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市坚决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小康之路。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统筹推进河湖生态治理、保护和修复,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水安全保障,一幅“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美丽画卷正在冰城徐徐展开。

  紧扛责任担当,守护碧水清流

  以河湖长制为牵引实现“河湖长治”,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的治本之策。如何举全市之力谋划好、组织好、实施好这项生态工程、小康工程,考验着冰城人的责任与担当。

  市委、市政府将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作为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力抓手,写入《哈尔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并纳入市委对区、县(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责任目标考核体系。各级党委政府把贯彻落实河湖长制工作纳入“一把手”工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河湖长制实施以来,哈市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组织体系,共设立市级河湖长10人、县级河湖长165人、乡级河湖长1081人、村级河湖长2732人,河道警长237人、民间河湖长154人、河湖志愿者1135人、巡河护河员2128人。

  优化完善机制,哈市建立了“6项基础+3项提升+1项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出台会议、督导、检查、考核等9项工作制度,推行河湖长约谈调度、多部门联合督导检查等工作机制;绘制了水利信息一张图,建立了范围明确、权属清晰的河湖管理保护体系;按年度确定一级工作指标29个、二级以下工作指标379个,实施量化考核,结果在全市通报;联合绥化、七台河等4地,建立跨区域河流联防联控机制;建立“河湖长+检察长+警长”工作机制,推进河湖管理保护领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完善河湖长制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河湖管理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实现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

  各级河湖长奔赴各自负责河湖片区,用脚步丈量河段,用责任守护碧水。市总河湖长、市级河湖长带头开展巡河巡湖223次,全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93746次。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开出了一个个治河治湖良方。

  全面提升利用效率,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乍暖还寒的初春,五常市杜家镇王家店屯里,正在安装调试的时针式喷灌机已将这里搅动得热火朝天。技术人员说,这个喷灌机装备了轮胎,横架上每隔1米多就安装一个360度旋转的喷头,喷水量由电脑根据地块的干湿度确定。使用这种设备浇田,每亩地仅需水20立方米,比过去漫灌节水50立方米,同时效率高、灌水均匀。

  近年来,哈市多举措齐发力、多部门同联动,稳步推进和全方位落实节水工作,有力保证国家节水行动方案落地开花,节水工作踏上高质量发展之路。

  哈市出台《哈尔滨市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方案统筹推进工业、城镇、农村等领域节水,切实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市政府成立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开展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纳入对区、县(市)政府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重大规划和产业布局水资源论证,实行流域区域用水总量控制和取水许可限批政策,全市用水总量始终控制在省下达的73.8亿立方米以内,道里区、香坊区、阿城区、方正县、五常市5个区、县(市)达到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建设水资源监测站点467个,掌握水资源消耗、用水效率和水生态环境变化;开展取用水管理专项整治行动,重新核查取水口90876个,规范计量设施2281个,万亩以上大中型灌区全部核发取水许可证;实施农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显著提升;推进工业节水减排,开展钢铁、石化、食品、饲料等高耗水技术改造,支持节水科技企业进入“雏鹰计划”,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88%;控制河湖开发利用强度、恢复生态功能,地下水超采区缩减至62.72平方公里,水位同比上升幅度位列全国第三。

  依法防治水污染,打好碧水保卫战

  “以前这里垃圾成片,无论是河里还是岸上,全是白色污染物,臭气熏天,经过这里得捂着鼻子走。现在可不一样了,水清岸绿,能看到河里有鱼,有时还能看到鸳鸯,空气清新了,出行更舒心了。”团结镇丰果村村民董华瑞说。

  生态环境的改善不仅让居民获益,还赢得了沿岸商户的点赞。“我们是做门窗加工的,以前这里环境脏乱差,没客户愿意来这加工,生意很不好。现在大不一样了,环境好了,来的人也多了,生意也越来越好了。”附近一家门窗厂负责人说。

  按照“保优良、治劣五,减总量、抓水源、剿黑臭”总体思路,哈市持续开展城区重点水系综合整治,累计完成河流沿线垃圾、违建、企业、养殖和面源5大专项整治点位2100余处,建成投运文昌太平污水处理提标扩建、信义沟应急调水等项目37个,开工建设群力西、阿什河等治污项目20个,完成老旧排水管线改造40.06公里,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95.23%。落实磨盘山水源地生态补偿机制,磨盘山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保持100%。完成县级以上集中式地表饮用水源专项整治。开展了全市“千吨万人”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工作。采取点源整治减总量、截污纳管扩体量、管网连通调水量、生态放流增流量、湿地恢复提容量、专项执法强力量等举措,实施了阿什河、倭肯河、少陵河等重点支流消劣除臭攻坚战,整治完成了3条劣五类水体;投资13.5亿元,完成东风沟、曹家沟等8条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任务。松花江干流哈尔滨段主要污染指标氨氮同比2015年下降67%;全市13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优良率达84.62%,超过国考目标23.08个百分点。阿什河水质持续改善,被生态环境部树为消劣治理先进典型宣传。

  全力改善水环境,打造生态宜居家园

  “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道外是百年老城区。现在沿江环境变模样、大提升,我们老百姓真是打心眼儿里高兴。”提起沿江景观改造,家住道外区东北新街的何晓莲笑得合不拢嘴。

  何晓莲今年68岁,在道外生活了一辈子,几乎每天都要到江边遛弯儿。“老城区改造难,一直以来,道外江畔沿线部分街路堵塞严重,还缺少活动区域,住得很‘拥挤’。”何晓莲说,“我和邻里们就盼着消除脏乱,让江边变得更美。这回增设了‘亲水平台’,大家都盼着能与江水‘亲近’呢。”

  一江碧水穿起美丽岸线,这是哈尔滨的独特风情,也是冰城百姓的心中向往。

  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市奋力攻坚克难,全面提升河湖岸线管理水平。市委、市政府将清理整治河湖“乱占、乱采、乱堆、乱建”问题列入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重要议题集体研究决策。市级河长靠前指挥调度,市河湖长办、市水务局建立问题台账、跟踪督办推进,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落实属地责任,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加大人力、物力和资金投入,河道采砂管理秩序逐步实现稳定可控,损害河湖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完善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增设区县、乡镇跨界监测考核断面300余个,建立了以市、区县为主,重点河段乡镇为补充的三级环境监测网络,配套出台《哈尔滨市地表水环境质量专项考核办法(试行)》,定期水质会商、研判水质变化,及时通报水质情况。实施污水直排封堵,关闭入河排污口170处;排查阿什河流域涉水企业240家,查处和关停取缔106家;划定畜禽禁养区31处,总面积733平方公里,全市510个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87%以上。

  松花江哈尔滨段生态环境也得以持续改善,一幅水网纵横交错、江柳飘摇浮摆、游客亲水戏水的生态水墨画正在母亲河徐徐展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大力修复水生态,促进城市绿色发展

  万顷湿地、飞虹卧波,碧水金沙、渔乡风情,松江鹤舞、芦海泛舟……曾来哈尔滨湿地公园玩过的朋友在知名旅行平台留言:静下来,慢生活,走进哈尔滨的江河和湿地,就是心中“向往的生活”。

  生态之美成就“冰城夏都”美誉。“生态环境好,尤其是江里中上层鱼类增多,才会吸引更多鸟类。与山林不同,人们在湿地上会看到百鸟齐飞的景象。”在哈尔滨湿地保护协会会长于洪贤看来,哈尔滨近年来落实河湖长制,大力修复水生态收效显著。

  “捕鱼期,一次能打上千斤鱼。”冰城渔民告诉记者,生态好了,生活也更好了,之前,村里人年均收入1万元,现在已经达到3万多元。

  深化巩固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果,坚持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统筹推进整体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近年来,哈市开展“绿盾”专项行动,对全市省级以上自然保护区(湿地)违法违规行为全面排查整改;完成三北人工造林32.36万亩,退化林修复3.22万亩;实施坡耕地综合治理、侵蚀沟治理等国家级重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工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488.42万亩;建设生态修复调控工程,实施6条松花江主要支流综合整治及34条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完成新立、双龙等44个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新建通河县二甲沟、尚志市幸福沟、依兰县丹青3座中型水库;实施水生态日常监测,检测松花江浮游动植物700余批次,水质2100批次,鱼类30余种,取得数据近万个,投放各种鱼苗共计5709万尾,向松花江投放的15.8万尾施氏鲟鱼苗,填补了松花江施氏鲟放流空白;优化整合75处自然保护地,设立15处自然保护区、48处自然公园,初步形成了分类科学、布局合理的新型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成湿地修复6000公顷,建立8处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和16处湿地公园,湿地总面积达到19.87万公顷。哈东沿江湿地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我市被联合国国际湿地公约组织评定为首批“国际湿地城市”,形成了以松花江为纽带,南有“以哈东沿江湿地和白鱼泡为主的湿地景观”,北有“太阳岛、阿勒锦、呼兰河口湿地沿线为主的新区湿地生态景观系统”的“项链式”湿地景观布局。

  以江为纲,以保促游,以游带产,以产富民。近年来,哈尔滨水生态的改善变化,不仅让市民在“一脚油”范围内,享受到更多可以休闲、露营、赏景的生态风光,也吸引了更多国内外游客。“哈夏”“哈洽”“哈马”等国际文化体育经贸盛事连年举办,冰城生态之美随着“冰城夏都”这张名片发往全世界。哈尔滨在绿水青山、冰天雪地中实现了幸福小康,创造着“金山银山”。

  加强河湖管理保护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下一步,哈市将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法。突出督察督办,提升河湖长制工作实效。坚持水岸同治,持续推进问题整治。健全制度机制,完善河湖管护长效机制;统筹流域治理,推动全流域治理工作见成效。推进水工程与水文化、水文化与旅游发展深度融合,在打造江河碧水生态廊道和创建健康河湖、美丽河湖、幸福河湖活动中,更加凸显“生态+文化”底色,为百姓提供更多高质量生态康养旅游产品。

  以河湖长制推动河湖长治,哈尔滨为让市民享受全面小康幸福生活,正在擘画一幅浓墨重彩的生态画卷。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
  作者: 郝欣 王辛娜 )
  编辑: 曲晨辰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超94万网友观看红色芭蕾快闪
  • “祝福桥”5天引来50万人打卡
  • 哈市出台新规保护传承东北抗联文化
  • 讴歌百年辉煌历程 展现冰城老兵风采
  • 别人家的校长 哈理工毕业典礼金句频出
  • 地铁3号线二期东南半环昨起空载试运行
  • 哈尔滨市疾控中心发布新冠疫苗接种咨询热线
  • 哈尔滨9县(市)医保报销比例提至与市区一致
  •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
  • 人民日报评论员:坚持不懈推动高质量发展
  • 两部委联合发布12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
  • 7位军人和退役老兵讲述不忘初心的军营故事
  • 教育部明确校外培训学科类和非学科类范围
  • 12306网站延长售票改签时间至次日凌晨1时
  • 中央救灾物资35万件已发到河南受灾群众手中
  • 两部门下发1.53亿补助资金 支持公路应急抢通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