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
探访安徽小岗村:改革创新基因的代际传承
中国新闻网2021-04-05 15:08

  初春的江淮大地,绿意盎然。近日,记者来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实地探访这个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沧桑巨变。40多年前,这里的18户村民按下红手印,签下大包干“生死契约”,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如今,改革与创新的基因被新一代小岗人传承,迎接着乡村振兴的新起点。

  走进小岗村,笔直的友谊大道两侧,民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载着游客的观光车穿梭在“当年农家”“大包干纪念馆”等景点之间,沿街的农家乐、特产店、农村电商生意红火……

  “穷急着,饿怕了,我们究竟怎么能搞上一碗饭吃,怎么能不再出去要饭,只有冒着风险把地分到每家每户。”回忆往昔,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接受记者专访时说,以前没得吃、没得穿、没得住,家家住的是破茅草屋,实行“大包干”以后,小岗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是吃不愁、穿不愁、家家都住小洋楼,户户还要建车库。

  今年,已近耄耋之年的严金昌,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多年前他就不再种田,而是“跨行”做起农家乐,每年有近2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收入。他说:“小岗村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没有人才干什么事情都不行。现在我的三个孙辈大学毕业以后都回到小岗村,孙女严妹在小岗村旅游公司担任解说员。”

  “我大学学的就是播音主持专业,2019年毕业时有想过当老师,但我很恋家,所以就选择回到了小岗村。”严妹认为,小岗村发展机会多,而且做这份工作,她非常自豪。因为每次给别人讲解的时候,就是在宣传自己的家乡,她的爷爷和外公都是“大包干”带头人。

  作为小岗村的新生代,严妹自小就感受到祖辈的不易,她理解的小岗精神就是敢想敢干。在工作中,她也在时刻挑战自己,随着小岗村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慕名而来,为更好地宣传小岗村,严妮每天坚持学习外语。她说,即使在平凡的岗位上,小岗精神也要好好传承。

  敢想敢干的还有“90后”新农人周地帅。他曾外出务工,见岳父流转的600亩土地,平日里忙不过来,他便辞去工作返乡种田。“和原来不同,如今种地全是机械化。播种机、收割机、无人机,我都得会操作。”周地帅说,机械化使种田效率高了不少,成本也节省很多。机械化、智能化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尤其在乡村振兴的当下。未来他还将“转战”有机农业。

  “改革是流淌在小岗人血液中的基因,创新是第一动力。在乡村振兴中,我们就要抓住创新,通过落实党和国家的政策,同时创造性地工作,用一些小创新为突破,来破解难题、解决问题、推动发展惠及民生。”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小岗要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据了解,十三五期间,小岗村大力实施“三年大提升”行动计划,乡村振兴战略步伐加快推进。五年来,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700元跃升至27600元,增幅达87.8%;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70万元增长至1160万元,增幅达73.1%。

  稿源: 中国新闻网 )
  作者: 赵强 )
  编辑: 牛禹乾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市民外出祭扫 安全平稳有序
  • 昔日“穷旮旯”变成脱贫致富样板村
  • 接种新冠疫苗对预防重症效果更好
  • 首趟省内游专列开跑 500余人开启踏青之旅
  • 年内建设五大重要路桥 便利23500户居民出行
  • 用人单位可自主认定职业技能等级
  • 哈市公布57家违法违规校外培训机构
  • 每年将选树50名“哈尔滨大工匠”
  •  
  • 习近平引领我们唱响新时代英雄赞歌
  • 长留天地献给百年来奉献牺牲的中国共产党人
  • 党的诞生地75家烈士纪念地共同祭扫革命先烈
  • 无数英烈将生命留在这里每一个都应该被铭记
  • 中国一些驻外使馆举行清明祭扫活动缅怀英烈
  • 网上发布诋毁英烈言论检察院可提起公益诉讼
  • "盛世如你所愿"——清明节之际的追思和告慰
  • 国家文物局:全国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共3.6万处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