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民生服务平台让群众少跑腿
香坊区加大作风整顿力度,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17-12-04 07:00 作者: 姜有为 记者 刘姝媛 编辑:曲晨辰
 

  “从我家到街道办事处不到10分钟的路程,我到这里把材料一交,过几天再来取一趟就完事儿了,真是太方便了。”刚刚提交完医保参保审批手续的香坊区民生路街道哈量三社区居民白颖说。今年以来,香坊区加大作风整顿力度,针对群众反映到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事往来不便、排队人多、等待时间长等问题,启动了1个区级审批中心、20个街道受理中心的民生服务平台(简称“1+20”服务平台)建设,将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最大限度下沉到街道受理,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目前,该区首批10个试点街道的审批受理中心已全面建成。

  28个事项下沉街道受理

  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下沉事关民生福祉,哪些可以下沉,哪些必须尽快下沉,是项目启动建设后首要解决的问题。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香坊区对全区现有审批职能、服务事项进行逐一摸排,精心选择下沉事项,并分类梳理出“可马上下沉”“可近期下沉”和“不能下沉”三大类。其中涉及人社、民政、卫计、残联等部门的28个事项作为首批下沉事项,目前已全部由街道办事处受理。在此基础上,香坊区按照距离区行政审批服务中心较远、辖区人口基数大、条件相对成熟等标准,确定哈平、民生等10个街道作为审批受理试点单位。

  从谋划到实施,不到两个月时间,香坊区“1+20”民生服务平台建设搭建完成,“10分钟政务服务圈”正在形成。

  专项资金人员保证平台高效运转

  在哈平街道办事处宽敞明亮的办事大厅内,新购置的电脑、彩色打印机摆在办事窗口。“这些都是区里新给我们配置的,有了这些硬件,群众办事效率会大大提高。”街道办事处主任王芊告诉记者。

  据介绍,香坊区拿出专项资金30余万元,为各街道配齐配全了计算机、高拍仪、二代身份证阅读器、摄像头、彩色打印一体机等专用硬件设施。为确保街道工作人员业务能力能够适应行政审批受理下沉需要,香坊区抽调年富力强、严谨细致、具有大学以上学历、熟练使用微机的业务骨干担任窗口工作人员。通过集中培训、个别指导、审批窗口以干代学等形式,开展业务培训,使各街道工作人员做到了流程精、网络明、法规熟。

  为防止受理下沉过程中因为部门利益出现中梗阻,香坊区强化组织保障,建立了由区委书记挂帅,区委常委、组织部长一线指挥,区委作风整顿办全力推动,相关单位行政主要领导直接负责的工作体系,使“1+20”民生服务平台建设真正成为“一把手工程”。

  群众不再反复折腾排队

  在新成街道办事处建成社区,前来申请低收入家庭认定的陶冶按照社区发放的一次性告知书,将材料递到社区办事窗口,不到10分钟就完成了审核。“等我们上传至区民政局审批后,就会通知您结果!”接待人员还向陶冶耐心地讲解了低收入家庭可享受的相关待遇。

  据介绍,香坊区行政审批服务事项下沉实现了“三个缩短”:一是群众出行时间缩短。以往,部分居民到区行政审批中心往返平均需要一两个小时,审批事项下沉后,大部分居民到街道受理中心只需10分钟左右时间,大大缩短了出行时间,特别是为老年人、残疾人提供了便利。二是受理等待时间缩短。在区行政审批集中受理时,人社、民政等与群众密切相关的审批受理窗口日均接待500人次以上,最多达到近千人次,办事群众经常要等待1个多小时。民生服务平台将1个受理中心扩展为21个受理中心后,人员大幅分流,部分审批事项实现随到随办。三是行政审批时间缩短。各街道受理中心与区行政审批中心全部实现网络连接,各受理要件均实现网络传送,有效缩短了受理和审批时间,真正实现了“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政府多操心,群众少费力”。

  香坊区委书记李四川说,我们在体验群众办理民生事项审批时发现,一些居民到区行政服务大厅办事要跑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办一件事有的要排一个上午,十分不方便。香坊区坚持问题导向,紧盯小事小节精准发力,着手建设“1+20”民生服务平台,将一个办事大厅变成21个办事大厅,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发展环境问题实质是作风问题,推动振兴发展要靠过硬作风来保证。”李四川说。“1+20”民生服务平台建设是香坊区作风整顿的重点工作之一,今后香坊区还要下大力气推出更多的便民务实举措,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过这种体制机制上的变革,真正实现作风整顿常态化、制度化,推动香坊区行政服务提高效能,让发展环境再优化。

  据悉,香坊区正在谋划推出“1+20”专用系统和手机客户端。届时,居民将会享受到更加方便、快捷、高效的政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