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 村民义务守护苍鹭23载
  • 我的医生爸妈像“奥特曼”
  • 舞台剧《彩虹当空》超好看
  • 独居老人有了个温暖的"家"
  • “树灯带”点亮太阳岛江岸
  • WCBA新赛季我省女篮换血
  • 男子卖林蛙刚吆喝被逮现行
  • 14秒小视频搅热居民朋友圈
  • 积累20年,收集4000多件“宝贝”。在居民大院里,孙长雄老人建起了一座貌不出众、却具有独特内涵和魅力的博物馆——
    深藏大院的“一带一路”博物馆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19-10-28 14:28

    道里区上游街17号是座普通的大院,却因为74岁的孙长雄老人而变得不同寻常。老人在大院里开办了一家“‘一带一路’公共文化文创科创博物馆”,在这里,收藏展出着当年俄侨在哈尔滨使用的老打字机、100年前的前苏联书刊、“156”老机床、埃及瓷砖,还有马克思与燕妮的铜版画……这些珍贵的老物件,是孙长雄20多年来从世界各地搜寻而来,这个博物馆现今馆藏各种“宝贝”约4000件,全部供市民免费参观。

     
     学生们到博物馆开展主题活动。
     

    这个建在居民大院中的博物馆虽貌不出众,却是国内唯一的“一带一路”国家多元文化博物馆。它的自身文化内涵和独特魅力,犹如镶嵌在中央大街“胸前”的一块宝石,可与中央大街铺设的“面包石”妣美。带着一份好奇和敬意,记者走近孙长雄老人和他的博物馆。

     
    德国游客向孙长雄(左)的博物馆赠送艺术品。
     
     
     苏联书刊。
     

    这座博物馆藏着难得一见的宝贝

    进入上游街17号大院的那一刻,记者立马就认出了孙老,他正在室外由小凉亭改建的展示廊前,手持一个小型电钻维修着松动的螺丝,那份细致和专注,犹如在创作一部作品。

    孙长雄老人银丝白发、眼神坚定、思维清晰,眉宇间卓尔不群的书卷气、博识而逻辑周密的谈吐,是岁月给他最好的馈赠。

    虽然建在小区庭院中,但孙老的博物馆规模真的不小,而且分门别类,归档清晰,除了室内馆“‘一带一路’公共文创科创博物馆”和“哈尔滨对俄罗斯合作展览馆”两个馆外,还有一面“一带一路”公共文化文创博物馆墙,着实吸引人的眼球。

    一路参观,一路听着孙老如数家珍般的介绍。“我收集了4000多件东西,平时有游客来参观,我都会给他们做解说,我做这些事很愉快,把“一带一路”的文化介绍给大家,是我的乐趣与追求。”孙老言语中透着一份执着与坚守。

    孙老介绍,“一带一路”公共文化文创博物馆和展示墙是2018年9月对外亮相的,由他发起,道里区文体局资助并指导建设。这是一个集博物、文化文创、图书资料、学术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馆藏各种宝贝约4000件。

    废弃的锅炉房外墙经过粉刷修整,被利用起来变成了一面文博墙,墙体壁分别以不同主题展出了前苏联、德国、埃及、意大利等国家老物件。大院一居民楼地下室的侧隅处,则被打造成了图书长廊,里面收集了马克思主义著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著作、党建图书、红色文化故事图书、哈尔滨改革开放成就图书、历史和现代体裁小说等报刊书籍。

    居民楼室内三个房间120平方米成为了室内博物馆的主体。馆内展出了俄罗斯和德国等国家文化文创精品和文化文创教育发展项目的资料,以及前苏联援建中国“156”项目中的部分实物展品和埠头区(道里区)俄侨当年生活工作的物品。

    在孙老的众多宝贝中,前苏联援建中国的机器设备成为镇馆之宝。这里比较有价值的藏品就数一本1920年在哈俄侨民写并印刷的小册子,100多年前的前苏联书刊、俄侨在哈尔滨使用的老打字机,还有马克思与燕妮铜版画(德国)、“156”项目中的机床设备等。

    在“一带一路”公共文化文创博物馆里,每一个展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一段耐人的回忆。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孙长雄就有了建一座博物馆的想法。曾从事经济工作的孙长雄,对中俄贸易等方面的事情情有独钟,在出国考察时,他总是细心地将值得借鉴的资料带回国内,日积月累,他离自己的梦想越来越近。“到2013年国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我的大目标就非常明确了,建一座‘一带一路’公共文化文创科创博物馆。这期间,国务院批准哈尔滨为对俄合作中心城市,哈尔滨又是东亚文明之都,这些使我很明确地要把‘一带一路’作为博物馆的主题。”

    如今,博物馆被授予“道里区公共文化社会活动基地”称号,这也是道里区首个设在大院深处的公共文化社会活动基地。孙老的博物馆让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公共文化的“福利”。

     
    小区院内由凉亭改造的展示廊。
     
     
    孙长雄给参观者讲解藏品。
     
     
     “马克思与燕妮”铜版画(德国)。
     
     
    展馆中收藏的俄罗斯资料。
     
     

    对俄合作项目资料等你来开发

    近年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中俄文化发展,中俄文化交流正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升温。

    如果你去上游街17号参观,在大院门口一块“哈尔滨对俄罗斯合作展览馆”的牌匾非常醒目。在孙老整个博物馆中,来自俄罗斯的藏品和资料占了一半之多,现在,孙老将博物馆分成“一带一路”和“俄罗斯”两个馆,它们既有共同的地方,也有各自的特点。

    孙老这个建在居民庭院中的展览馆,也是国内唯一全面介绍俄罗斯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文化优势的展览馆。它以独特的风格向大家展示了促进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哈尔滨自贸区建设,加快黑龙江、哈尔滨与俄罗斯的经贸科技文化旅游交流合作等内容。

    这座对俄博物馆中涵盖的内容既多又广,有十月革命、哈尔滨最早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中东铁路建设把哈尔滨建成一个开放多元文化城市;前苏联援建中国“156”项目,其中在哈尔滨有13项;30年哈洽会和中俄博览会促进中俄经贸发展;东北抗联与俄罗斯伟大卫国战争的红色历史教育;与俄罗斯科技创新项目及与俄罗斯产业合作项目(生命健康、医疗医药、精密机械、新材料、电子商务、食品);与俄罗斯文化旅游合作项目;哈尔滨与俄罗斯友好城市;俄罗斯80多个州市介绍;俄罗斯文创艺术与设计品展示;在哈尔滨侨民生活工作劳作用品以及俄罗斯名城与名人等众多板块。

    在这些板块中,孙老跟记者讲的最多的是“资料”。

    展馆中有很多俄罗斯在产业和科技进步方面的原版资料,也是哈尔滨重点要发展的产业和俄罗斯相关性合作的资料,都是孙老几十年积累的,异常珍贵。

    “这些资料异常珍贵,但放在这里展出它们只是资料,如果将这些宝贝推介出去,发挥它们最大的作用,让他们物有所值,他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宝贝。”孙老诚恳地希望有人来使用,来开发这些资源。

    2006年退休后,孙老便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他的博物馆上。在整个“一带一路”博物馆筹划建设中,孙老秉承“积累无价”4个字,从展品(项目)收集,展馆构思筹划、设计施工、布展造型等亲历亲为,付出了不懈努力。

    现在,这里既是一个展览馆又是一个学术研究与孵化创新的基地。

    孙老面带喜色地告诉记者,“有大学的老师看了这些珍贵的展品主动提出和我进行合作、互助,把我的博物馆作为一个双创的实践基地,现在我这里已经进来3个博士了,我们共同做对俄合作的科创,形成一个团队做有意义的课题。”

     
    孙长雄收藏的机床设备。
     

    博物馆让庭院充满文化的味道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脉,文化相连,民心相通。

    孙老的博物馆闯出一条以文化引领改造提升社区庭院环境品质的路子。孙老认为,“社区要和谐,要发展,文化建设应该放在第一位。”

    这座建在社区里的博物馆,不仅向人们传递了文化信息,增进了居民对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在这样浓郁的文化氛围包围下,小区邻里间的关系更好了,联系更加紧密、更加亲切。

    “我们有事没事就爱去博物馆那里转转,看看他的展品,看看他的书,从他那里真的能了解很多方面的知识,好多不懂的地方,孙老师都给我们讲。”来看展览的老曹说出了邻居们的心声。

    孙老的举动赢得了多方尊敬和支持,这不,邻居无偿让出自家门前的空地让孙老搭建展柜,居民主动献出自己家的藏品放在博物馆展示,有人还出力气帮助施工建设,居委会更是全力支持,把院内500多平方米的锅炉房墙面让孙老使用……“这几年,我的这个博物馆得到了市委、市政府及社区居委会等各个方面的鼓励和扶持,博物馆才有了今天的样子。”孙老的话语中充满了感谢。

    为了实现自己建立一座公益博物馆的梦想,孙长雄积累、准备了20多年。如今,他的博物馆已经成为宣传“一带一路”、提升公民素养的重要阵地。

    建这样一座博物馆,孙老的初衷很明确:

    向国内外游客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这一共识;宣传哈尔滨市改革开放成果和自贸区建设,加快哈尔滨新的腾飞;用多元文化引领改造庭院社区庭院环境,促进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哈尔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在博物馆内,孙老让人们不仅领略了馆藏文化的独特魅力,更加让人们看到了老人对文化的守望之心。

    博物馆对外开放以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有单位集体组织来博物馆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有来学习研究哈尔滨自贸区如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的……参观者中不乏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波兰、德国、日本等外国客人,俄罗斯和德国客人还先后送来珍贵的展品。一位沈阳客人从网上了解到孙老的“一带一路”博物馆,专程赶来参观,随后发出一连串的赞叹。如今,孙老已经接待了900多名中外客人来此参观。哈尔滨制药总厂干部聂长利参观后在留言簿上写到:“我最大的观后感是,愿为此项事业做点贡献,捐献出自己的存物。”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博物馆,蕴藏着过往的历史、时代的密码,人们可以穿越时空,看到灿烂的文化;可以破解密码,感受历史的印记。

    74岁的孙老精神矍铄,玩微信、复印、电脑都亲自上手,不服老的他还在传播“一带一路”文化的路上奔跑。说起今后的打算,孙老说,他要建成老干部活动基地、党员党课学习基地、红色教育基地、自贸区与哈尔滨新区创新项目基地或项目库、与大学合作的青年人双创基地、与国外友好城客人文化交流基地。

    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精神世界描绘出一部作品,同样一部作品也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孙长雄老人继续用他的无私与热忱,精心地创作着自己的这幅“作品”。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作者: 柴宇宁 )
    编辑: 卢丙武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拆除违建“梗阻”打通消防通道
  • 冰城公交出行便捷度全国排名靠前
  • 11月5日-7日 道里松北南岗平房等部分区域停电
  • 明起哈尔滨可直飞吉隆坡、雅加达
  • 1900台清雪“金刚”随时待命
  • 请人来“找茬” 提升服务品质
  • 5分钟赶到火点 快速扑救保安全
  • 发电厂减排煤堆有效覆盖
  •  
  • 加强改革系统集成,习近平频频强调
  • 习近平《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出版发行
  • 李克强:着力消除残疾人就业创业障碍
  •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发布
  • 2020年中央机关公开遴选和选调公务员开始报名
  • 国际锐评:保持相向而行 朝着达成协议继续迈进
  • 各方盛赞中国人权发展道路和成就助力全球发展
  • 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闭幕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