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市社科院地方史所所长、研究员 黄澄
一、哈尔滨解放的历史进程
1946 年 4 月 28 日,是哈尔滨历史上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这样的一个日子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这一天哈尔滨回到了人民的怀抱,谱写了哈尔滨历史的新篇章。
(一)历史背景
1931 年 " 九 · 一八 " 事变后,日本加快了侵略东北的步伐。1932 年 2 月 5 日,日本军队占领哈尔滨,哈尔滨就这样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同抗日义勇军的联系,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号召各界同胞赶快行动起来,实行武装抗日。1932 年 2 月 5 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哈尔滨的当天夜里,冯仲云和赵尚志冒着生命危险,到呼海路铁路修理厂参加集会。赵尚志发表讲演,冯仲云散发传单,号召广大工人团结起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1933 年 9 月 1 日,满洲省委发表《" 九 · 一八 " 两周年宣言》,号召 " 广大工农、士兵、学生、革命军官组成反日统一战线,扩大反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一切海陆空军出满洲,收复东北失地,争取中国民族独立与领土完整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革命先辈们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
(二)哈尔滨解放的战前准备工作
1945 年 8 月 8 日,根据美、英、苏三国《雅尔塔协定》,苏联政府对日本宣战。8 月 9 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要求 " 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 "," 应举行全国规模的反攻,密切而有效力地配合苏联及其他同盟国作战 "。1945 年 8 月 10 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苏联参战后准备进占城市及交通要道的指示》,指出:" 苏联参战后,日本政府有继续抵抗可能,亦有投降可能。在此伟大历史突变之时,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各区党委,应立即布置动员一切力量,向敌、伪进行广泛的进攻,迅速扩大解放区,壮大我军,并须准备于日本投降时,我们能迅速占领所有被我包围和力所能及的大小城市、交通要道,以正规部队占领大城及要道,以游击队民兵占小城。"
1946 年 4 月初,以三五九旅司令部、政治部为基础成立攻占哈尔滨临时指挥部,由李天佑、刘转连任正副指挥,三五九旅和松江部队 1.2 万多人陆续进入哈尔滨市郊;从北安调部队 1500 人作预备队,在江北松浦集结。4 月 23 日,苏联红军驻哈部队开始撤离。同日,在宾县召开的松江省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请求人民自卫军进驻哈尔滨市以维护哈市人民生命财产案》。4 月 24 日,哈尔滨市中苏友好协会机关报《北光日报》发表社论《欢迎人民自卫军早日进驻哈尔滨市》及各界人士的谈话,为哈尔滨解放,积极进行舆论准备。4 月 26 日 , 国民党杨绰庵等人随苏联红军逃离哈尔滨。同日,哈尔滨市各界人民代表 130 人致电东北民主联军司令部,称:" 哈尔滨市现呈无政府状态,群情惶惑,治安堪虑。至祈贵军迅速进驻市内,以维治安,而慰民望,不胜迫切待命之至!" 要求国民党军停止北上,吁请民主联军迅速入市维持治安。
(三)哈尔滨获得解放
1946 年 4 月 28 日拂晓,东北民主联军向市区发起进攻,至早 8 时,全部占领了哈尔滨市。抓获了国民党军、警、特、匪 5000 多人,收缴长短枪 2680 支,机枪 39 挺,子弹 5000 多发,马 650 匹。哈尔滨市回到人民手中。民主联军进入市区后,受到 70 万居民的热烈欢迎,全市人民夹道相迎,高呼口号,市内秩序良好。同日,成立哈尔滨卫戍司令部,聂鹤亭任司令员,钟子云任政治委员。4 月 29 日民主联军进入哈尔滨市后,发表了松江人民自卫军司令部、政治部告哈尔滨市同胞书,并连续发出哈尔滨卫戍司令部第一号、第二号布告,稳定了哈尔滨的形势。5 月 3 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刘成栋为哈尔滨市市长。哈尔滨市得到了人民长久期盼的解放,也因此成为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
1946 年 5 月 4 日,哈尔滨市各界人民在兆麟公园举行 15 万人参加的欢迎民主联军大会。大会主席团谢雨琴首先致词,市民代表何治安、工人代表戴镇、商界代表张廷阁、青年代表赵乃禾、妇女代表孔焕书分别代表各界讲了话。最后钟子云号召东北人民要行动起来,制止一切反动力量向东北人民进攻,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民主自由、生活幸福的新东北和新哈尔滨而努力奋斗!6 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部及其附属机关全部迁驻哈尔滨市,在此后两年多的时间里,哈尔滨一直是东北地区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是东北解放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战争的重要后方基地。哈尔滨作为重要后方基地,在支前慰问、战勤动员、参军参战、军需军工生产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哈尔滨解放的重要意义及其影响
( 一 ) 哈尔滨解放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是我们党在战略上从农村包围城市转到夺取大中城市的一个新起点,哈尔滨解放是战略重点转移后取得的一个重要成果。
( 二 ) 哈尔滨解放后,为东北解放战争发挥了重要作用。
哈尔滨做为东北解放战争的一个重要后方基地,在支前慰问、战勤动员、参军参战、军需军工生产等方面坐车了卓越的贡献。解放战争中,哈尔滨市共有五次大规模的招兵活动,参军人数为 23000 人。仅 1946 年末到 1948 年六月末,为支援前线,哈尔滨的慰问金和慰问品合计近 15 亿元。在 " 一切为了前线 "、" 一切为了战争胜利 " 的口号下,全力以赴地投入拥军支前工作,要人出人,要钱出钱,要物出物,为取得全国解放战争的彻底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 三 ) 培养和输出了大批人才。
随着形势的发展,从哈尔滨青年干部学校的学员和群众运动的积极分子中选拔了大批干部,派到新解放区。1946 年,青年干部学校培养的 7000 多名干部被输送到南至旅大、东至延边、西至乌兰浩特的广大地区,遍及东北解放区的 130 多个市县。1948 年 5 月,全市又有近千名青年干部先后奔赴部队、矿山、铁路、工厂和农村,分别成了那里的骨干。哈尔滨作为稳固的大后方,在这里的许多中央派来的干部及部队也陆续去新解放的大城市去发挥更多的作用。
( 四 ) 加强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为新解放的大城市提供基础和经验。
1、整顿金融,稳定市场。
2、保护工商业,恢复和发展生产。
3、解决民生问题,安定人民生活。
4、加强治安管理,稳定社会秩序。
( 五 ) 支援抗美援朝活动。
全市人民掀起捐献飞机、大炮的热潮。1951 年 6 月,哈尔滨市工商界 137 个行业同业公会开展宣传活动,制订捐献计划。7 月,总工会各基层工会捐献 " 哈尔滨职工号 " 飞机 3 架。8 月 , 搬运工会工人一个月捐献 5000 多万元。市企业公司、联合公司捐献战斗机 1 架,东北铁路学院捐献 " 铁路学院号 " 飞机 1 架,工商界人士捐献战斗机 18 架。1951 年 6 月到 1952 年 1 月,全市人民共捐款 438 亿元(东北流通券),可购买 9 架战斗机。支援了大量的军需品。
( 六 ) 奠定老工业基地城市建设基础。
1950 年开始," 南厂北迁 "。1950 — 1952 年,根据中共中央、中央人民政府和省委的要求,有计划、有重点的进行了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建设。1950 年,根据抗美援朝的形势需要,国家为了调整工业布局,决定将辽宁省部分国营工厂迁到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其中由哈尔滨市接收并安置的 " 南厂北迁 " 工厂共 16 个。 哈尔滨也因此成为老工业基地城市。在此基础上,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哈尔滨充分利用国家计划单列、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和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等一系列有利条件,围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技术改造,提高经济效益,使全市工业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四大主导产业继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哈尔滨市的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图片均为资料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