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是哈尔滨解放纪念日。今年,我们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特别形势下,迎来哈尔滨解放74周年纪念。74年来,英雄的哈尔滨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坚持以时代发展的要求、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奋楫扬帆、行稳致远,不断战胜种种风险和挑战,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
在革命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共和国长子”舍我其谁,勇于历史担当
回望74年时光,我们深情和无比激动地看到,在党的旗帜指引下,哈尔滨这座因铁路枢纽而发端的江畔渔村,不论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还是在硝烟弥漫的解放战争中,都以冲锋的姿态、矫健的步伐,敢打敢拼,决战决胜,赢得战争的胜利,成为全国解放最早的大城市。在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经济、发展生产和土地改革的“暴风骤雨”中,哈尔滨作为“共和国长子”,坚决落实毛主席在哈尔滨的题词精神,“奋斗”和“发展生产”,艰苦创业,励精图治,肩负起新中国奠基之旅的历史重任,积极完成了社会各项改革与改造任务,特别是经过轰轰烈烈的大规模建设热潮,全市工农业总产值取得了骄人的成绩,1957年时在全国排名进入前五名。“三大动力”“十大军工”撑起了共和国国有工业的脊梁;哈电机、哈锅炉、哈汽轮机和哈工大、哈尔滨大电机研究所等单位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电站制造成套设备生产基地;以哈量具刃具厂、哈一工具厂、哈工大和哈尔滨工具研究所等单位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多种生产工具基地;以伟建厂、东安厂、东轻厂、哈军工航空工程系等单位形成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的飞机制造基地。“哈尔滨制造”创造了新中国无数个第一和“之最”,创造了哈尔滨经济社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个里程碑。今天,哈尔滨坚守初心,传承红色基因和光荣革命传统,逐步建设成为开放之城、包容之城、时尚之城、活力之城和生态之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揭开了哈尔滨加快发展新篇章
落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1979年1月全市召开农村四级干部会议,提出发展农业生产的政策和经济措施,推广动力区朝阳公社金星五队实行生产责任制的经验,并在全市126个生产队试点基础上,市委决定在全市农业基本核算单位普遍建立健全生产责任制,由此拉开了全市农村改革的序幕。
随着农村改革的开展,城市改革也在调整中起步。1984年,市委七届三次全会通过《关于加快城市改革步伐问题的措施》。同年,国务院批准哈尔滨市为经济体制改革综合试点城市,哈尔滨市改革市场机制,完善消费品市场体制,进一步搞活流通,出现了以国营商业为主导、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多种经营方式并举的局面。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哈尔滨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加快企业转换经营机制,全面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哈尔滨从1994年起,国企改革进入到转换机制、制度创新阶段。对大中型为主的国有企业普遍进行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公司制改造,推进以存量资产优化重组为主要目的,以企业兼并、破产、增资、减债为主要形式的企业股份合作制试点,构建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辟建了经济技术和高新技术两个开发区,初步建成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等技术领域的现代化高科技产业发展新城区。作为农业大市,市委把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要环节抓住不放,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科学领导长效机制,不断提高发展和服务“三农”的工作能力,为推动农村经济向前发展做出贡献。
进入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干部群众团结奋进,开拓进取,全市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创造了一系列令世人瞩目的骄人成就。我市抓住国家实施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战略机遇,加快推进以机械制造业、高技术产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为重点的调整改造,在哈高校、科研院所和央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优势,不断攻克技术难题,生物疫苗、舰船动力、电站装备、航空航天等多个领域走在全国前列,为“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等国家重大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也成为哈尔滨产业体系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蜚声世界,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海内外也享有较高知名度。我市成功举办了中俄博览会、寒博会、哈洽会等系列节庆会展活动,主办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运会、“哈马”等品牌赛事,城市的吸引力、美誉度不断攀高。
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新发展理念,迎难而上,推动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哈尔滨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一系列战略部署,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增量调结构,创新促升级,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今天,哈尔滨工业门类齐全,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8个,电站设备、轴承、工量具、飞机与航空发动机、铝合金等行业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为国家牢牢把握装备制造这一国之重器提供了重要保障;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哈尔滨走出了一条老工业基地振兴发展新路子;科教实力、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为我国的“两弹一星”、“神舟”飞天、“嫦娥”探月、“蛟龙”入海等重大工程做出了突出贡献;绿色食品、装备制造、医药等传统产业向中高端发展。新材料、生物、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都在快速发展。城市发展空间不断拓展,载体功能全面提升,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蓬勃发展,哈西地区、哈东现代物流产业带迅速崛起,哈西综合客运枢纽站建成投用,地铁1号线运营,2号线、3号线启动建设,江南江北联络更加顺畅。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1%。全市就业、住房、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事业持续改善,市民幸福感和城市文明程度持续提升。
哈尔滨美好未来尽在眼前,让我们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向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聚焦发力,突出创新驱动和结构调整,加速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新格局。我们欣喜地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到哈尔滨的美好发展前景:老百姓期待的“办事不求人”正在得以落实。优化提升营商环境,激发经济活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加快实现追赶超越的迫切要求。当前,哈尔滨持续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推进“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数字政府,推广“一颗公章管审批”等新模式,推动“办事不求人”的长效化、机制化、常态化,让企业和百姓有事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推动形成“投资首选哈尔滨”的市场预期。哈尔滨以新区自贸片区联动发展为牵引,全面扩大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坚持内引外联、南联北开,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和开放合作新高地。在农业方面,围绕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农民增收,推动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标准化、品牌化,打造一乡一业、一业多乡、一村一品、一品多村,特别是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亿斤左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端好自己的碗”,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推进振兴大业、担纲历史重任。在严峻形势下,如期打赢脱贫、污染防治和防范化解金融领域重大风险等攻坚战。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革命先驱李大钊说,“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渊源”。哈尔滨74年发展历程,给我们许多宝贵的启示。哈尔滨74年发展改革的历史证明,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办好一切事情的根本前提。我们要牢记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行稳致远的根本政治前提和保证。74年的发展和改革,我们知道,任何成就的取得,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都是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艰苦奋斗、不断创新的结果,一切奇迹都是奋斗的结果、创新的结果。
今天,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严峻形势下,我们要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保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城市发展为己任的理想信念和情怀,弘扬奋斗精神、创新精神,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目标”,勇于担当作为,真情实意、竭尽全力,为我们这座美丽的城市付出辛劳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