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尔滨千鸿贸易有限公司法人高海峰来到市民大厦办理企业开办业务。让他没想到的是,只花了一个多小时就办好了营业执照,还拿到了一份政府派发给企业的“大礼包”。
高海峰的业务是哈尔滨市开通“企业开办直通车系统”后试运行的“第一单”。高效便捷的服务让他发出由衷赞叹:“现在在哈尔滨开办公司太方便了,要为政府办事的高效点赞!搭上了哈尔滨发展的‘快车’,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强作风优环境善作善成,解民忧谋发展久久为功。企业群众点赞的背后,是哈尔滨在历时四年多规模空前的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交出的一张亮丽成绩单——2020年,哈尔滨市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东北地区(含内蒙古自治区)21个城市营商便利度测评中排名第三;在国务院对32个重点城市网上服务能力评价中位列第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典型经验被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
“抓发展必须抓环境,抓环境必须从作风抓起。”四年来,在市委坚强领导下,哈尔滨市围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我省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在作风建设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下狠茬、出重拳,以“钉钉子”精神持续整治干部队伍和营商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了一大批长期想解决而未解决的难题,干部作风发生了明显转变,想干愿干、能干会干的精气神显著提升,营商环境核心指标全面优化。
风清气正,万象更新。哈尔滨阔步行进在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发展快车道。
坚持刀刃向内
驰而不息整顿作风
坚持把改进干部作风作为振兴发展的重要保证,既直面问题、严肃整治,打好“攻坚战”,又举一反三、压茬推进,打好“持久战”,着力形成好作风、塑造新形象。
2017年6月11日,市委召开全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和开展作风整顿工作会议,吹响了作风整顿的号角。
作风整顿工作一经启动,哈尔滨市委就把解决干部队伍普遍存在的思想观念、干事标准、工作效能、精神状态和纪律规矩等5个方面20个突出问题作为整治重点,先后查处通报8批次18起典型案例,涉及275名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通过反向传导压力,倒逼形成“五个好作风”。
2018年春节后的哈尔滨作风整顿推进会上,播放了3个暗访专题片,涉及的15个单位“一把手”公开检讨并做出整改承诺,在全市上下引起强烈反响。7月,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以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再次表明了市委持续深化整顿作风优化营商环境的态度和决心。
2019年,从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入手,结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重点开展“五整治”,着力查摆和解决不落实、不研究、不作为、不在状态、不守纪律五个方面突出问题,用作风建设成绩检验主题教育成效。
2020年,坚持正向激励引导和反向约束整治相结合。总结宣传推广17个单位的典型经验,中央和省级媒体先后刊发59篇报道,宣传哈尔滨的工作经验。专题召开市、区县(市)两个层级的作风整顿警示教育大会,深刻反思省政府通报我市个别基层单位办事难典型案例,在全市范围内排查解决了疫情防控常态化过程中窗口服务不优和基层纪律松弛等问题。
经过连续四年的持续整顿,哈尔滨的干部作风建设成效很大,一些曾被市委市政府点名批评的单位由后进变先进,在全省乃至全国介绍工作经验,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得到激发,担当作为抓落实成为主流和常态。尤其在疫情防控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靠前指挥、担当作为,广大医护工作者、公安干警、基层社区(村)干部和工作人员、下沉一线机关干部和志愿者,坚守一线、昼夜工作,守护和保卫人民群众健康,充分展现了良好作风和高尚职业操守。
坚持对标先进
一以贯之优化营商环境
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指标,在流程再造、优化政务服务上持续发力,不断推进压缩时限、减少要件、简化流程、优化政务服务,着力打造全面振兴好环境。
位于哈西总投资40亿元的汇智中心全能型城市综合体项目,在疫情防控期间将影响降到最低,争取到了难得的施工黄金期,这得益于哈尔滨市相关职能部门采取的“减程序、减环节、减时限、减接触”等一系列简政放权举措。
4年来,哈尔滨坚持对标全国最优,主动减要件、减环节、优流程。目前,全市40多个部门的1200个政务服务事项流程已达到或接近全国“最优”。企业开办时间2018年压缩到5个工作日,2019年进一步压缩到2个工作日。2021年初,企业开办直通车系统试运行后,实现6小时内完成企业开办。建设项目审批实现了并联审批,全流程审批时限由2019年的38—83个工作日精简优化为35—67个工作日,优于省里规定的90天内审批时限要求。在获得用水、用电、用气等方面,报装要件降至全国最低,办理时限与全国先进城市基本持平。不动产登记实现了3年7次大提速,不动产登记交易综合指标已领跑全国。公积金现行35项公共服务事项中除棚改提取外,其他34项均实现了网上办、掌上办,除商品房和储量房贷款外,其他33项均实现了“最多跑一次”。医保、社保、户籍、办税等128项服务高频事项优化提速,很多事项实现“秒批”。130类政务数据实现跨部门共享,校车许可、货运资格证等80个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成”。市本级和区县(市)“一网通办”14210项,网上可办率93.5%。全面清理了13类45项无法律依据、要求社区出具的证明材料,既减轻了社区居委会的负担,又让办事人感受到了便利。
坚持改革创新
持之以恒破解发展难题
这几年,哈尔滨坚持以“放管服”改革为抓手,全面取消没有上位法依据、市级自设行政权力,持续下放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不断用改革创新的举措破解制约发展难题。
持续推动“强区放权”。从2018年开始,连续三年组织实施“强市简政、强区扩权、强街固网”工程,把适宜下放并且区里能够接得住、管得好,区级办理更加便民利企的审批权、管理权尽可能放下去,分三批次向区县(市)下放市级权力事项806项。为切实做到精准下放,探索采取菜单式方法,市级“端盘”、各区“点菜”。为解决“一放了之”问题,对下放的权力事项采取了人随事走、过渡期等办法,努力让基层接得住、办得了。
大力实施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按照“机构保留、人员下沉、待遇不变”原则,哈尔滨将市级层面的市场监管、生态环保、交通运输、农业综合执法人员,向基层一线“下沉”,充实基层执法力量,共下沉执法队伍13支,执法人员近1200人。2020年又按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原则,在各区县(市)组建了综合执法机构,基本确立了“一支队伍管执法”体制机制,初步解决了执法力量分散、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现象。
大力支持先行先试,哈尔滨新区自贸区一路先行先试,敢闯敢试,精彩蝶变,改革创新成果引人瞩目,不断为全省全市打样。哈尔滨新区在全省首创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和“一支队伍管执法”,在全国率先推出了4类小型公共场所“拿照即经营、承诺即准入”“智慧工地”“证照分离”等15项改革创新措施。深哈产业园区开创项目建设新速度,成为对口合作标志性工程和“飞地经济”样板,得到国家发改委充分肯定。自贸片区成功复制上海、深圳等自贸区先进经验175项,形成首批制度创新案例29项,在全省率先推出了国内领先的“企业登记4.0智能审批系统”,良好的营商环境已成为新区吸引投资的重要优势。
2020年2月6日,在温州的浙江东日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朔,通过互联网在哈尔滨新区企业登记4.0版智能审批系统提交了在哈尔滨新区的项目公司设立申请,刚刚站起身就收到了审批通过的短信。哈尔滨新区创新改革后的飞速发展让这位资深的申报人员惊叹不已。
坚持问题导向
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坚持把解决漠视群众、折腾群众、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作为整顿作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攻坚克难,着力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哈尔滨市大力实施棚户区改造攻坚战,道外区东棵街、道里区民桥街等一批棚户区完成征收拆迁,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四环内2.46万户棚改任务。合力攻坚历史遗留建设项目的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推进6个主城区359个项目实现建审手续会签,已完成334个项目、22.8万户产权证办理。同时,举一反三,全面启动其他3区9县(市)的历史遗留建设项目不动产权证办理工作。
拓宽渠道,主动回应群众关切。哈尔滨市把10个市政府部门和7个市属国有企业设立的44条热线的职能,统一整合到12345,实现了统一受理、提质提效。2018年5月,推出作风整顿“随手拍”投诉举报平台以来,已经先后解决企业群众投诉2543件,这个平台被中央网信办评为2020年度“走好网上群众路线典型案例”优秀平台。2018年在哈尔滨电视台创办“作风整顿进行时”栏目,2020年升级为“冰城问政”,先后受理办结群众投诉问题2983件,已成为哈尔滨电视台的品牌节目。
直查直办,尽快解决热点难点问题。对上级督查排查发现的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由市作风办牵头,组织相关市直部门和区县(市)协同解决,大幅减少层层批转的中间环节,情况摸得准、解决速度快、成效反响好。2017年以来,直查直办重要事项96件。2020年,国务院第七次大督查反馈我省部分县(市)尚未完成核酸检测实验室建设问题后,省卫健委排查发现我市有6个县(市)未建设实验室,并约谈了相关单位,市作风办联合市卫健委深入一线督导,推动6个县(市)在12月20日前完成了建设任务。
严查严办,强力打击侵害群众利益行为。2017年以来,集中查办“黑出租”“疯狂大货车”问题,查扣非法运营出租车214台,查处取缔违规渣土车882台,问责充当“保护伞”的党员干部及工作人员251人。2018年集中清理整治违规中介机构,先后清理整顿695家,查处公职人员勾结“黑中介”违规问题8件,处理党员干部18人。2019年以来,聚焦政府不守信、新官不理旧账、拒不执行判决裁决等损害营商环境问题开展“清赖行动”,整治政府失信违诺事项3912件。2020年,专项整治“黄牛”倒号问题,问责立案涉事党员干部40人,对扰乱机动车检车的代办中介进行严厉打击。
坚持整章建制
固化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坚持破立并举,认真总结提炼成功经验,狠抓制度建立和执行,全市共制定完善制度400多项,推动转作风优环境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在工作推动方面,制定了定期向省领导同志和省直对口部门汇报工作制度、作风整顿评议制度、“一把手走流程”实施和考核办法,建立了第三方评估营商环境制度、作风整顿和营商环境特邀监督员制度,逐步完善了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特别是自2017年实施“一把手走流程”以来,逐步完善并实现常态化,每年各单位“一把手”都通过亲自办、陪同办、代理办等方式,以群众视角走流程,现场发现问题,亲自督办整改。“一把手走流程”作为我市首创品牌已在全市落地生根、在全省开花结果,得到国家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肯定,经验做法在全国推广。
在便民利企方面,出台了服务窗口“四少”便民服务和“四零”承诺服务制度、加强12345热线转办事项督查督办工作制度;出台了纪检监察机关服务民营企业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十项规定、政法机关保障民营企业健康发展工作意见,建立了重点产业项目包保制、重点产业链链长制,推出了“网上集中会签制”“首席服务员”制度,形成便捷快速的政务服务模式。
在区县创新方面,各区县(市)积极探索,创造了许多好的载体和好的工作方法,积累了宝贵经验。香坊区出台了“百家窗口百姓评”制度,道外区健全了“网格吹哨、部门报到”制度,平房区健全了智慧网格制度,道里区推出了“执法人员帮你跑”制度,宾县推出了驻厂联络员服务企业制度。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优化环境没有休止符。全市上下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改进作风、真抓实干,以新状态、新作风、新举措推动形成优化环境、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为全面推动“十四五”规划实施,加快哈尔滨振兴发展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