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南岗区光芒街40号的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内陈列的早期文件。
光芒街40号,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心地带,却也出则繁华入则静谧。
5月13日,“白山黑水 百年风华”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联动采访团来到这座闹中取静的俄式木结构平房。这里就是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党中央的许多重要文件和指示,就是从这里向东北各级党组织及各抗日游击队发出的。
领导抗日斗争的文件从这里发出
中共满洲省委旧址纪念馆内陈列。
这座木结构平房建于上世纪20年代初,建筑面积120余平方米。1988年10月经过修复,作为纪念馆免费对外开放。临近党的百年华诞,这里参观者更是络绎不绝。人们在按照当年的室内状况布置陈列的卧室、书房、客厅和展厅里追忆着这段历史。
1928年9月,中共满洲第三次党员代表大会在奉天召开,决定将满洲省临委改为中共满洲省委。陈为人当选为省委书记。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奉天局势紧张,开展地下活动困难,中共满洲省委迁到哈尔滨。此后,哈尔滨成为中共领导东北地区抗日斗争的指挥中心。
讲解员介绍,省委机关起初设在江北牛甸子,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查和破坏,曾多次转移搬迁,1933年-1934年间,迁到小戎街2号(现光芒街40号),即满洲省委秘书长冯仲云的家,后来改为省委秘书处。
旧址内的壁炉既是当时的主要取暖设施,也是遇到紧急情况销毁文件的地方。
在旧址里一个壁炉的说明上写着:“这个房间是当时交通员住的地方,也作为冯仲云的书房。左侧的是当时的主要取暖设施——壁炉。如果遇到紧急情况,文件无法转移就会在这里进行销毁。”记者和参观者都从这平实的陈述中感受到了当年斗争的惊心动魄。
当时,冯仲云以哈尔滨商船学校教授的身份作掩护秘密开展工作,妻子薛雯负责地下交通和保存发送文件。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满洲省委书记罗登贤和杨靖宇、赵尚志、李兆麟、周保中、冯仲云等人经常在这里接头、开会,研究东北人民抗日斗争的策略、方法,并形成诸多文件。党中央的许多重要文件和指示,如著名的“一·二六”指示信等,就是从这里向东北各级党组织及各抗日游击队发出的。
百年小屋承载百折不挠斗争精神
冯仲云妻子薛雯和孩子照片。
在中共满洲省委机关旧址里,有如当年一样布置的冯仲云和妻子薛雯的卧室。在梳妆台上还摆放着薛雯和孩子们的照片。哈尔滨东北抗联精神研究会副会长李世龙曾在冯仲云的女儿冯忆罗生前采访过她,他向记者转述了这个故事:有一天午夜,为策动伪军起义,罗登贤、赵尚志、冯仲云、薛雯等在屋内紧张地印刷宣传品,突然,附近传来狗叫和脚步声,根据经验这是巡夜的伪满警察来了,为了防止暴露,薛雯灵机一动,狠狠心在刚出生不久的女儿媛媛(后改名冯忆罗)身上拧了一把,孩子哇哇大哭起来,哭声掩盖了油印声。外面的脚步声时断时续,一有声音,孩子就得受一次折磨,望着可怜的孩子,同志们的心像刀绞一样难受。好不容易印刷工作结束了,罗登贤抱起浑身青一块紫一块的媛媛,心疼地说:“小囡囡,为了抗日救国,让你受苦了!”
1934年10月,由于叛徒出卖,中共满洲省委机关遭到破坏,小戎街2号秘密地点暴露,党组织要求相关同志立即撤离或潜伏,小戎街2号的满洲省委机关完成了历史使命。
那时,日本宪兵和伪警察拿着冯仲云和薛雯的画像,在哈尔滨大街小巷四处搜捕。冯仲云被派往珠河抗日游击队,薛雯带着女儿和刚满4个月大的儿子,准备转移到上海寻找党组织。临别之时,他们方才从交通员口中得知,中共满洲省委原书记罗登贤已于一年前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悲愤之下,冯仲云夫妇将女儿媛媛改名为“冯忆罗”,从此,夫妻二人天各一方。
冯仲云作为著名的抗联将领,与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在白山黑水间浴血奋战,苦斗14年,终成一代抗日名将。薛雯来到上海后,遇上反动派大搜捕不幸被捕,出狱后与组织失去联系,无法返回东北,她回到江南老家加入新四军,继续开展抗日工作。夫妻俩团聚的时候,已经是12年之后、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