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联第六军在汤原的密营。
密营边的瞭望哨。
大山深处的春日来得迟一些。尽管如此,生命力旺盛的花花草草已经破土而出,接受阳光的沐浴。5月17日,东北四市联动采访团来到汤原县,在大山深处寻访东北抗联第六军的战斗遗迹。
沿着林间栈道,一座座用红松木搭建、稻草盖顶的小木屋依次出现。据汤原县党史办主任邹志光介绍,现在的密营是根据曾在这里战斗过的抗联战士李敏回忆复原的。如今,这里只有几口老井和残破裸露的墙基,这是80多年前抗联战斗和生活的真实印记。
“这里曾是抗联第六军主要游击区和根据地,也是夏云杰军长牺牲的地方。”邹志光说。
“当年夏云杰军长就牺牲在我爷爷怀里。”军医邱介臣的孙子邱颖峰说,1936年9月,人民革命军第六军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六军,夏云杰为军长,全军1500余人。在军长夏云杰的率领下,渡江南下依兰、桦川开展游击战,借以扰动进攻汤原游击根据地的敌军。当年初冬,夏云杰率部返回汤原游击区。11月21日,夏云杰在后方积极筹备给养和服装,欲图转战汤原时,在汤原西部丁大干屯突遭敌人伏击,身负重伤。
“当年我爷爷得到消息后马上赶到密营,此时夏军长流血太多,整个下半身都被染红了。”邱颖峰说,处理外伤急需消炎药,可那时候根本弄不到。我爷爷只能把搜集到的所有中药都敷在他的伤口上,但这对枪伤根本无济于事。我爷爷天天守在夏军长身边。6天后,夏云杰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抓住我爷爷的手说,我不行了,你们一定要坚持下去。“最后,夏云杰牺牲在我爷爷怀里。”邱颖峰说。
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如鸿毛。抗联战士在生死的抉择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80多年前,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将一腔热血洒在黑土地上,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红色基因已经深深根植龙江大地,并将世世代代激励着我们砥砺前行。
密营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