枪林弹雨的战场上,抗联将士奋勇杀敌。在文化战线上,中共地下党组织引领左翼作家以笔为刀枪打击日寇,一武一文,书写抗日救亡斗争史篇。
在哈尔滨道里区,有一处叫“牵牛坊”的地方,它是哈尔滨名士冯咏秋的家,这里因种有牵牛花而得名,主人受过新文化运动影响,吸引了一大批左翼文化人士来此聚会,从事反满抗日地下活动。“牵牛坊”被称为哈尔滨进步文化人士的家,也是我党的一处秘密联络点。1933年7月,中共地下党员金剑啸组织“星星剧团”,剧团曾在“牵牛坊”排练进步话剧,金剑啸任导演,萧军、萧红、白朗、舒群等人出演。在“牵牛坊”他们分析时政形势和敌人动向,商量报纸副刊撰稿,以便占领思想文艺阵地。中共满洲省委宣传部地下党员姜椿芳指导成立的哈尔滨口琴社成员也常到“牵牛坊”参加活动。哈尔滨口琴社是上世纪30年代东北地区最早的进步团体之一。
哈尔滨沦陷后,白色恐怖笼罩,此时的中共满洲省委已由奉天(沈阳)迁到哈尔滨,中共满洲省委了解到知识分子的困境后,便派中共满洲省委工运工作负责人金伯阳出面,联络哈尔滨左翼文化人士冯咏秋、裴馨园、王关石等,集资在道里区中国四道街(今西四道街)5号开了家小饭馆,取名“明月饭店”。因饭菜物美价廉,往往花一毛钱便可吃上一顿饭,日子一长,人们都叫它“一毛钱饭店”。这里也是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络点,为反抗日伪当局对哈尔滨进行文化上的法西斯统治,积极团结发动进步文学青年起到积极作用。
有了聚会场所,哈尔滨的左翼文化运动蓬勃开展,中共地下党员团结进步文化人士,利用敌伪的报刊、通讯社,进行隐蔽曲折的抗日宣传。他们以犀利的笔锋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满腔热情地宣传马克思主义,成为左翼文化运动的先锋。
⑬20世纪30年代,在哈尔滨道里区新城大街(尚志大街)南端有一处叫“牵牛坊”的地方,这是哈尔滨名士冯咏秋的家,夫妇二人每逢春季都种植牵牛花,房屋因此而得名。这里成为我党开展地下革命文艺活动的秘密联络点。
1933年至1934年期间,是东北作家进行文学艺术活动的黄金时代。萧红、萧军、金剑啸、白朗、罗烽、舒群、白涛、刘昨非、方未艾、吴寄萍、王关石、唐达秋等人经常在此聚会,这里成为当时哈尔滨文化界人士的活动中心。
⑭20世纪30年代,哈尔滨中国四道街上有一家“明月饭店”,在这里一毛钱就能吃一顿饱饭,被哈尔滨人称作“一毛钱饭店”。
这家饭店其实是中共满洲省委联合冯咏秋、裴馨园、王关石等左翼文化人士筹建运营的,也是我党的秘密联络点和左翼文学青年聚会的场所,店里“跑堂”的都是“兼职”的进步文化青年。
⑮道里区中国十五道街路北一座欧式建筑里,“天马广告社”的中共地下党员金剑啸、共青团员侯小古正在筹备进步刊物,想方设法让更多青年加入到抗日斗争中来。1932年哈尔滨沦陷后,次年春,金剑啸创办天马广告社并以此为基地,团结进步文学青年,创办文学刊物,以笔作刀枪,占领思想文化阵地,一场如火如荼的左翼文化运动在哈尔滨展开。
绘制/孙作范 杨剑涛 刘大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