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花江是哈尔滨的母亲河。江河不可避免地会发生洪涝灾害:1932年7月,哈尔滨连续降雨27天,加之松花江上游连降暴雨,形成洪水。8月7日,松花江决堤,最高水位119.72米,中央大街甚至可以行船。这次洪水造成23.8万人受灾(当时哈尔滨市人口38万),2万多人遇难。
1957年夏天,哈尔滨地区连续降雨达170毫米,松花江水位暴涨,哈尔滨市人民在市委、市人委(市政府)领导下成立了防汛指挥部,全市上下一心积极防汛抗洪,到8月22日,共有88.44万人次走上江堤义务劳动,维修和加固江堤,为迎战洪峰打下了基础。8月28日,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达到119.23米,黑龙江省军区和吉林省军区分别派解放军支援抢险。由于高水位持续长达20天,这期间又连降9次大雨,遭遇7次4至7级大风,致使大堤脱坡366处,渗水、塌陷等险情不断发生。15万人在江堤上昼夜抢险,除江北农业区韩增店一处决口外,其余堤段均安然无恙。9月6日6时洪峰抵达,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涨到120.30米,已超过1932年淹没哈尔滨市区的洪水水位0.58米,是自哈尔滨有水文记载以来截至当时的最高水位。8月27日至9月15日长达21天超过警戒水位。为抵御洪水侵袭,哈尔滨50公里堤防平均加高了1米。
军民团结一心努力奋战,哈尔滨市战胜了特大洪水,保卫了全市经济建设成果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庆祝抗洪斗争胜利,1958年哈尔滨市委决定在松花江畔修建一座纪念塔。纪念塔上标记了1932年和1957年的洪水水位,并用雕塑和文字描述了抗洪过程和全市人民在防洪斗争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1960年9月6日,全市人民庆祝防洪斗争胜利暨防洪胜利纪念塔落成典礼大会召开。
1998年,松花江干流再次发生特大洪水,8月22日,松花江哈尔滨段最高水位达到120.89米,比1957年最高水位高出0.59米。在党的领导下,人们的凝聚力空前强大,在全体军民的共同努力下,又一次成功地抵御了洪水侵袭。如今,“一江、一塔、一街”三大景观已融为一体,松花江畔的防洪纪念塔成为哈尔滨名副其实的标志性建筑。
绘制:孙作范 杨剑涛 刘大群
党史顾问:边清山
1957年夏,哈尔滨地区连续降雨达170毫米,松花江哈尔滨段水位涨到120.30米,是自哈尔滨有水文记载以来截至当时的最高水位。经过全市上下24个日日夜夜的紧张战斗,防洪斗争取得胜利。
为纪念防洪斗争的胜利,1958年6月,市委决定在松花江南岸斯大林公园内建设哈尔滨市人民防洪胜利纪念塔。1960年9月6日,全市人民庆祝防洪斗争胜利暨防洪胜利纪念塔落成典礼大会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