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岭湖,绘就优美生态画卷
  • 紧急破拆救出四名被困人员
  • 急救医生一把接住急产男婴
  • 道外南岗松北部分区域停电
  • 连续被抓拍东北豹频繁上镜
  • 剐蹭路边车别溜,这算逃逸
  • 冰城购物车菜篮子一路升级
  • 清晨4点半 他们为生计奔波
  • 开栏的话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意味着中华民族千年愿景、亿万人民共同期盼如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迈出关键一步。

    近年来,哈尔滨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长足发展,脱贫攻坚取得巨大成就。截至2019年末,全市163个贫困村中剩余的17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出列,提前一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

    围绕“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这一主题,本网即日起推出“圆梦小康 冰城篇章”大型全媒体系列报道活动,派出多支融媒体报道小分队,深入具有典型意义的贫困村进行实地采访,全方位报道经过各方面不懈努力,贫困村屯面貌、贫困群众生活发生的显著变化,积极宣传各地为此采取的务实举措,全面展示我市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为哈尔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加油。

    <<点击详细

    大豆变“金豆” 乡亲唱着村歌奔小康



      近日,巴彦县红光乡丰裕村的一段MV“火”了。在碧浪翻滚的青纱帐和满眼金黄的丰收场景中,一曲村歌唱出了美丽乡村建设和调优农业种植结构的成效,唱出了乡亲们增收奔富的美好生活。这段MV全长3分30秒,镜头从地理标志农产品“巴彦大豆”幼苗破土而出,到饱满的豆粒堆起“金山”,再到基层党建凝聚人心、有力引领……丰裕村因“丰”而“裕”,村子更美了,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点击详细

    木兰胜利村稻米自主加工销售 引邻村代加工业务


      秋收以后,木兰县建国乡胜利村村委会大院里,堆满了金灿灿的新稻谷,高耸的烘干塔和轰鸣的磨米机持续工作着,每天50吨新米从这里流向市场。规模化、标准化稻米加工,助胜利村自有稻米品牌闯出了市场,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乡亲们的腰包也鼓了。

      按下磨米机按钮,白花花的大米“哗啦啦”往外流,胜利村党支部书记马建国心里甭提多激动了,自从哈投集团驻村工作队投资100万元为村里建起米厂……<<点击详细

    快递进村到户 农货出山不愁

      
      赶在“双11”前,通河县凤山镇青山村新建的供销合作社服务站投用了,专门针对村民提供电商服务,发货收货便捷,快递进村、农货出村都很顺畅。青山村供销合作社服务站就建在村委会旁边,300余平方米的展厅用来收货发货绰绰有余。村党支部书记梁晓东说,服务站刚刚开设,功能还不齐备,下一步展厅将设置展柜,增设展销功能,为全村的农副产品提供一个平台。<<点击详细

    智能操控“盒子农场”带动产业扶贫



      双城区东官镇凭借扶贫产业项目——“盒子农场”,带动当地贫困户就业,帮扶贫困户人均增收近1500元,成为当地扶贫的支柱产业。在东官镇庆新村农业合作社,14个并列摆放的绿色集装箱格外显眼,这就是远近闻名的“盒子农场”,经过两年的发展,已成为村里一项重要脱贫增收产业。“以前是靠天吃饭,现在讲究的是科学技术。”“盒子农场”技术负责人满德志说,“盒子农场”采取智能化操控,在家里用手机就可以查看所有数据。<<点击详细

    老羊倌儿“发羊财”踏上致富路



      近几天,老羊倌儿刘子友乐坏了,他家的羊又产下3只羊羔。通过4年的肉羊养殖,刘子友家不但脱了贫,还踏上了致富路。他说,在通河县清河镇靠山村住了大半辈子,日子这才算好起来,如果要说有靠山,那就是党的扶贫好政策。<<点击详细

    坡岗地变成聚宝盆 小杂粮闯出大市场



      “别看今年受到了气候影响,芽豆的收成还算不错,豆粒个顶个滚圆饱满。”五棵树村村民李志明捧起一捧豆子撒下,豆粒撞击劈啪作响,身后不远处一台收割机正在进行脱粒作业。木兰县吉兴乡五棵树村地处浅丘陵地带,挖一锹下去就能看到沙子,玉米、高粱长不到一人高,粮食产量始终上不去,农业增产农民增收遭遇瓶颈。<<点击详细

    百吨丰收果拓宽致富路 木兰县大贵镇“不老莓”全身都是宝

    对于木兰县大贵镇的乡亲们来说,这个秋天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3年前辛苦栽下的5000亩“不老莓”丰收了,百吨丰收果证实了发展“一村一品”黑土生金的设想,坚定了大伙走振兴产业致富路的信心。在木兰县绿邦种植合作社厂房内,社员们忙着将采摘的“不老莓”进行加工,随着压榨机转动,一筐筐小黑果变成汩汩流淌的紫红色果汁……<<点击详细

    金豆流油 年创收超50万元

    每天,当第一缕阳光探出云层的时候,松北区乐业镇文君家庭农场的车间里已经机器轰鸣,工人们往来穿梭,金黄色的豆粒榨出纯绿色的豆油,从加工设备里汩汩流出。在乐业镇群力村,提起文君农场的当家人刘文君,很多人会竖起大拇指。村民佩服他,不仅因为他先后办起豆油厂、采摘园,更因为在刘文君的示范带动下,全村形成全新的产业链,共同致富。<<点击详细

    生财有稻 带动4万农户增收

    金秋时节,在杜家镇半截河子村乔府大院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内,身着统一服装的稻农,在金黄色的稻田间劳作,收获满满的喜悦。乔府大院是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998年。近年来,企业加快发展,带动五常市11个乡镇、65个村的4万户农民增收。 “农民的梦想是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我的梦想就是跟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董事长乔文志说<<点击详细

    “致富棚”再结“丰收果”

    桦树为门,“仁孝”二字为楹。进入通河县桦树村,户户红顶黄墙,房屋院舍排列规整,家家院墙上都有一幅敬老孝亲典故喷绘。自从开展精准扶贫以来,乡亲们依靠产业走上了增收致富路。驻村“第一书记”王仲明说,如今的村子可谓:桦树小街二里长,家家户户有一行。<<点击详细

    “盒子农场”带动贫困户打开致富门

     “一个盒子就是一座农场”,在双城区东官镇庆新村双城东官农业合作社园区里,14个绿箱子整齐排列、格外醒目。合作社技术顾问高磊当起“导游”,带记者逛传说中的“盒子农场”。<<点击详细

    乡亲眼中的“七彩”小康生活

    如果说小康生活有颜色,宾县二龙山村乡亲们眼中的小康是七彩的,红辣椒、紫茄子、黄柿子、黑葡萄、青黄瓜……自从省农科院和哈尔滨永和菜业在村里建起科技成果示范基地,乡亲们的生活开始变得不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让乡亲们打开了视野、鼓了腰包,踏上了一条七彩奔富路。<<点击详细

    古法种水稻 秸秆编草帘

    美不美家乡水,发源于张广才岭的蚂蚁河蜿蜒流淌,是尚志人心中的母亲河。香不香家乡米,蚂蚁河东岸,河水冲积出一片平原,这里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尚志优质水稻生产核心区,出产的“河东大米”远近闻名。尚志镇东安村是“河东大米”的主产村,金秋时节,村民下田收割,没有机械轰鸣,只有镰刀挥舞。众乡亲一手握稻秆上端,一手紧握镰刀,手起刀落,一片片水稻便顺势倒下,整齐地落在田中。<<点击详细

    “绿色银行”结硕果 林下养殖双丰收

    渐入深秋,大果榛子收获了,榛园无需看守,尹云龙的守林任务也结束了。收获季护林,给尹云龙这位65岁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了4000多元收入。丰收的榛果和林下养殖,带给全村乡亲丰厚的收益。<<点击详细

    “乡依面条”闯市场带富众乡亲

    眼下正是抢收秋粮的忙碌阶段,方正县永兴村乡依食品厂每天有4吨玉米被加工成面条,乡亲们的原粮通过机械加工变成能进大超市的食品。厂房外不远“乡依”二期正在施工建设,建成后日产能可达20吨。 “去年年底,乡依牌玉米面条拿到了SC认证,咱这商品也能进超市了!”乡依食品厂厂长刘红光一脸激动。<<点击详细

    是“小棉袄”更是“领路人”

    “房前的小笨鸡肥了,赶在节前卖掉这窝,再添一批小鸡崽;屋后的苞米熟了,今年收成不错,种粮一年比一年有赚头……”金秋,农家院又到收获季,坐在炕头上,延寿县六团镇双安村的冯林和老伴儿侯国芝聊着家里的生活,脸上挂着笑容。这笑容背后,是精准扶贫带来的乡村巨变。摘掉了“贫困帽”,这个普通农家小院里发生了一连串可喜的变化。<<点击详细

    村民变“药农”蹚出致富路

    金秋大地,遍染金黄。在木兰县建国乡东山村村口,一片田野满眼碧绿,那是村里的中药材种植实验基地,120亩板蓝根叶茂根深——这是驻村扶贫工作队给乡亲们找的致富路。随手拔起一棵板蓝根,驻村“第一书记”赵华海认真看了看,根系已达二寸多长。“这种苗子市场价最低7元一斤,再长大些卖10元没问题。”赵华海说,种植板蓝根收益是种植玉米的三四倍,大伙都能算得清这笔账。<<点击详细

    小小豆腐坊“磨”出新希望

    “清晨起来我放声高歌,走街串巷吆喝着豆腐,咱家的豆腐质量好,本是那卤水点,炒着吃、炖着吃,咋吃都不上火……”一大早,唱起《豆腐歌》,阿城区料甸街道北红村村民王文奇走进自家豆腐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磨豆子、熬浆子、点卤水、泼豆腐、压成块……一套工序下来,热腾腾、白净净、颤巍巍的豆腐“新鲜出锅”了,很快会从这小小的豆腐坊,端到周边饭店和乡亲的餐桌上。<<点击详细

    俯下身心贴心 一定能扶出成果

    村里的太阳能路灯安装好能用了,乡亲们每天吃完晚饭,最大的乐趣是跳广场舞、遛弯聊天……看着大家换着花样学健身广场舞,看着他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看着村里环境日渐改善,我这心里真是格外高兴。工作队刚到明德村那会儿,一到汛期,村口的村民家就遭殃,大水能从屋前冲到屋后。那时村里还经常停电,一到晚上大街都是黑的。现在全变了,再不用受涨水威胁;村里改装了变压器,停电的日子一去不返;村民们吃水也从压力井变成自来水……<<点击详细

    人心齐底气足 红火致富奔小康

    虽然连续下了几天雨,但对村里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丝毫影响,倒是把村屯道路冲刷得一尘不染,穿着拖鞋就能串门儿,去广场扭秧歌也脏不了裤腿。乡亲们说,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回想起5年前刚驻村那会儿,村里的道路没有硬化,晴天一身土,下雨两脚泥。村口200米长的一段泥路,收粮的大车不能进村,粮食愣是卖不出去,运粮要等到大地封了冻。<<点击详细

    抓“鸡遇”兴产业 “啄”出致富路

    “咕咕咕……”走进项友家的小院,帮扶责任人刘少伟俨然变成了一位“养鸡能手”,唤鸡出笼、喂食、捡鸡蛋……他和项友聊着乡村小笨鸡最新的行情,手里的活计一点也不耽误。项友曾是阿城区亚沟街道全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几年来,在帮扶责任人刘少伟和各级政府部门的帮扶下,项友与病魔抗争,同时激发内生动力,靠自己勤劳的双手,摘掉了“贫困帽”。从“因病致贫”到“因勤致富”,项友成为精准扶贫的一个样本。<<点击详细

    年销黏玉米千万棒 带领村民奔小康

    “创业头两年失败是常事,2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只有坚持才能成功。”在平房区哈达村,说起小康生活,村民们就要谈到玉米,就会提到村妇联主任赵金荣,就会想到她总结的带领村民种玉米奔小康的成功经验。 22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赵金荣结识了浙江来哈收玉米的客商,在帮人代收的过程中,赵金荣看到了南方人对北方玉米的青睐,便决定投资加工速冻黏玉米。<<点击详细

    我慢慢“驻”进村民心里

    天刚见亮,手机铃声就打断了好梦。接起电话,我立刻精神起来,“来了新订单,县里的超市要400枚笨鸡蛋,加急!”我这一嗓子,工作队其他俩小伙儿像弹簧一样,从炕上弹了起来。雨一直下,但去贫困户家收鸡蛋可不看天。“对外讲诚信,对内讲责任啊!”。第一站是贫困户刘广伍家。最近雨天连连,天气较凉,小鸡不太爱下蛋,他家只有40多枚蛋。虽然量少,但也证明鸡蛋新鲜。同时,这也意味着我们注定要跑遍全村的自然屯了……啥也别说,干!<<点击详细

    小小豆腐坊 磨出大幸福

    粒粒黄豆手中挑,点点真情记心间。豆腐坊里,王文奇正在精心挑选黄豆,哪怕有一粒看不上眼都要挑出来。他说:“乡亲们信任咱,咱也不能糊弄人,做豆腐要讲良心。” 王文奇是阿城区料甸街道北红村的贫困户,现在他不仅脱了贫,家里的“豆腐产业”还越做越大,从村里做到了镇里,大家都叫他“豆腐老板”。<<点击详细

    阳光温室建起来 乡亲们致富稳了

    下了几天雨,难得放晴,阳光温室终于可以施工了。3栋上千平方米温室和40栋小棚一定得在秋收前盖完、种上。有了大棚,反季菜能抢上入冬首单,乡亲们年底分红有保障了。村部去年搭的棚今年见效益了,一冬天没烧一锹煤,全靠日光集能蓄热足够。柿子秧、豆角秧蹿到两米多高,走不上几步,就能摘满一箱菜。两辆配送车都不够用了。产业扶贫跟乡亲们就得拿收益说话,有了这批温室大棚,乡亲们脱贫致富稳稳地。<<点击详细

    种“平贝+鲜食玉米” 巧念致富经

    近段时间,阿城区平山镇绥中村部分贫困户在村里的“扶贫车间”里扒青玉米,每天能赚百十来元。接下来,还有生产、包装等环节,这家门口挣钱的活儿可以干好几个月。阿城区平山镇在脱贫攻坚中精准施策,多点开花,持续发力,建立起产业项目助力、合作社带动、种植业调整、发展庭院经济等多重利益链接机制,全镇84户贫困户在2018年末全部脱贫后一直稳定增收,走在奔小康的路上。<<点击详细

    昔日贫困户村里办民宿

    走进哈市双城区希勤村,远远就能望见一栋崭新黄房子,小院栅栏上贴了一排红彤彤的福字,园子里种的茄子、豆角、大辣椒都该收获了。见有客人来,一位言语爽利的大姐迎了出来,热情地把客人往屋里让。她就是乔桂娟,过去是希勤村的建卡贫困户,如今是村里红色旅游产业带头人。<<点击详细

    摘下“贫困帽” 娶上新媳妇 “独臂牛哥”结婚啦!

    “二宝子娶媳妇啦!”9月6日,往日里宁静的延寿县六团镇富源村变得格外热闹,笑声、鞭炮声、话语声交织,沸腾了整个乡村。 “二宝子”屈贵发的婚事,也是全村的喜事。虽然按新乡风,一切从简,不接亲、不操办,只通知了少数知近亲友。可一大早,还是有不少乡亲上门,送上祝福,沾沾喜气。<<点击详细

    我到木兰新华村当农民

    今天,大胡子的酒厂终于拿到了“四证”,酒罐里存的十几吨纯粮小烧有了自己的商标,可以进超市了。拿到执照的那一刻,老林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把大胡子抖个不停,他老伴儿照看烧锅的精气神更足了,一点不像个病人。<<点击详细

    “蜜蜂+黄牛”助他推开幸福门

    最近,阿城区红星镇北赵村贫困户孙双家里喜事不断,新割的蜂蜜卖了7000多元钱,去年买的黄牛生下了一头小母牛,最让人高兴的是,离异多年的他又相了个对象,孙双靠着养牛、养蜂过上了甜蜜日子。刚从山里放牛回来的孙双,顾不上进屋歇一会儿,便来到蜂箱前,他急着掀开箱盖看看有没有啥变化。“可别小看这一箱蜜蜂,都是宝贝,致富路上帮了我不少忙啊!就像我的孩子一样,每天都得看几遍才放心。”孙双说。他家园子里,摆放了20多箱蜜蜂,有蜜蜂采蜜归来,正围着箱子飞舞。<<点击详细

    鸭田稻钱景好 养肉鸡“孵金蛋”

    延寿县六团镇东安村,是个距离延寿县城较远的贫困山村,近些年,每次走进村子都会发现让人眼前一亮的小惊喜、新变化。凭借着“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这个昔日“穷旮旯”,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脱贫致富样板村。<<点击详细

    通河县洪胜村贫困户靠庭院养殖走上小康路

    近日,通河县洪胜村贫困户苏宝琳大娘家的小院热闹了,两头母猪接连生产,16只小猪崽欢蹦乱跳,此外还有200多只鸡鸭鹅,小院俨然成了一个小型家庭牧场。这繁荣是从最初50只鸡雏“滚雪球”发展起来的,凭着勤劳的双手,苏大娘老两口走上了养殖脱贫致富路。<<点击详细

    修了通乡路,建起了小广场,还准备安路灯 乡亲们把我们当成家里人

    这两天修路边沟的场景和当初清垃圾堆的场景有些相似,很多村民在围观、看热闹,不一样的是,当时乡亲们还有些怀疑,不知我们能在村里待多久。通过这3年的相处,村民们已经把我们当成无话不说的家里人了,不把村子建好了,都对不起大家的信任。加油!加油!<<点击详细

    精准扶贫助力贫困户单手养出“脱贫牛”,奋力走出小康路

    “二宝子相亲啦!”这成了延寿县六团镇富源村的“新闻”。谁也没想到,昔日那个连裤子都提不利索的残疾人,那个没家没业还带个孩子的贫困汉子,能把日子过好,还越过越有奔头儿。 “女方老家在兰西,是咱驻村扶贫工作队开车给接回村的。”“听说两人儿挺对眼儿,往后成了家日子就更美了……”乡亲们替二宝子高兴,大伙儿说“独臂”牛哥,这回真的“牛”了。<<点击详细

    方正县平原村80栋“扶贫大棚”唱响乡村致富经

    “村里的葡萄熟了没?我们全家盼着去采摘呢。”“县城莲花湖畔计划新栽一批花卉,明天派车来咱们村,采购冷香玫瑰、金焰绣线菊……”进入8月,方正县会发镇平原村党支部书记张跃武就成了“大忙人”,各种咨询和求购的电话不断,都是奔着村里扶贫基地来的。基地里80栋大棚排成行,吸引了来采摘葡萄的游客、购买苗木花卉的客户。

      扶贫基地里,来打工的贫困户也多了起来。大棚里温度有点高,乡亲们忙得汗如雨下,但心里却格外舒坦。大伙儿说:“辛苦点赚钞票,开心!还是党的政策好,日子越过越有奔头儿。”

      人多、地少、底子薄,2014年,平原村被列为省级贫困村。“咋脱贫?还得依仗着咱的‘宝贝’——黑土地,搞特色种植,在黑土地里刨金子……”平原村村“两委”班子和方正县城管局驻村扶贫工作队一起商量,给村子脱贫攻坚划下了道儿。<<点击详细

    他把“乡依”玉米面条带成“网红”

    “每天生产4吨,这还不够卖呢!”站在方正乡依食品加工厂的院门前,看着快递箱整齐码起两米多高,等待发往全国各地,市烟草公司驻方正县宝兴乡永兴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韩敬波眼里闪着光。

      驻村扶贫整3年,韩敬波的心里一直装着这个厂。他像一位父亲,不但赋予了乡依食品厂生命,更把它从呱呱坠地的婴儿,一天天拉扯大,让它身强体健闯市场。

      别看门脸不大,但是能量不小。如今,“乡依”玉米面条已经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品牌越叫越响。小门脸身后,连着脱贫攻坚大产业,承载着乡村振兴大梦想。<<点击详细

    摘下贫困帽 昂首小康路

    稻海染翠绿,田园入画来。8月,延寿县六团镇东安村的田野景色如画。稻穗越来越饱满,田边的稻农底气十足:“一准儿是个丰收年。”

      走过种植基地,沿着水泥路就进了村,一行行整齐划一的树木,一条条干净整洁的街道,一座座各有特色的农家小院,构成了和谐恬然的乡村美景。

       “过去,和大多数村庄一样,这里没有发展规划,道路、饮水、卫生等公共设施建设滞后,不少乡亲的日子过得挺苦……”东安村党支部书记安爱学说,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村民齐心合力强基础、搞产业、谋发展。产业强了、村子美了、心气足了,村民的腰包越来越鼓,点点滴滴的变化,逐渐抬高了小村的幸福指数。<<点击详细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