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是一座年轻富有活力的现代城市,兼具着深厚的音乐传统,中国最早的交响乐团就成立于哈尔滨,甚至哈尔滨的建筑上都有音乐元素。哈尔滨市民也对音乐情有独钟,不仅通过留声机、收音机欣赏音乐,许多人家里还有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甚至在江畔野餐的时候,手风琴、口琴也是必备物品。1958年哈尔滨艺术学院音乐系在中央大街创立,培养出著名笛子演奏家张国华、著名作曲家许镜清和著名钢琴家吴启芳等艺术家。
1958年8月,哈尔滨举办了“哈尔滨之夏”音乐活动月,受到热烈欢迎。在市委、市人委的组织下,1961年7月5日,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哈尔滨青年宫开幕。从此,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乘着歌声的翅膀传遍祖国各地。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哈尔滨歌舞剧院等演出团队近700人演出107个节目,观众近2万人次。张权、李书年、严仁明、岳道琏、郭颂、汪立三、周琪华、王双印等分别表演了独唱或独奏。哈夏音乐会不仅是音乐盛会,更是广泛参与的群众音乐活动,如今已经成为哈尔滨的一张极具特色的名片。
2010年6月22日,哈尔滨被联合国授予“Music City—Harbin,China”,百年音乐之都哈尔滨有了国际组织认可的固化品牌———音乐之城,哈尔滨人民百年来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有了世界认可的称号。
哈尔滨夏季天气宜人,哈夏音乐会丰富了市民的夏季文化生活。然而如何让哈尔滨的冬天能活跃起来,有更好的精神文化生活成了一个大难题。1962年11月,时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兼哈尔滨市委第一书记的任仲夷到广州市参加全国工业工作会议,他看到广州文化公园花卉展繁花似锦,彩灯璀璨,人潮如流。任仲夷忽有所悟:要让哈尔滨人不“猫冬”,应该有类似广州文化公园花卉展或花市这样的文化活动。1963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八),任仲夷和市长吕其恩视察香坊农贸市场时,发现有一户居民家门前有两个用“喂得罗儿”(俄语,即上粗下细的水桶)制成的空心冰坨,中间插了根点燃的蜡烛,这样一盏冰灯,既防风又晶莹通透。经过研究策划,1963年2月7日,哈尔滨首届冰灯游园会在兆麟公园举行,展出用水桶、五星、和平鸽等简单模具冻制的冰灯上千盏。得到了市民的热烈欢迎,每天参观的群众络绎不绝,原定举办3天的冰灯游园会延长为6天,接待游人25万多人次。
1979年,哈尔滨冰灯游园会在中断13年后重新点亮,恢复举办了第五届冰灯游园会。艺术家们雕塑出千姿百态的冰雪艺术作品,将冰雪打造成哈尔滨特色文化品牌,哈尔滨有了另一个名字——冰城。
绘制:孙作范 杨剑涛 刘大群
党史顾问:边清山
1961年7月5日,第一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在青年宫剧场开幕。
作为具有音乐传统的城市,哈尔滨街头音乐元素随处可见,即使在江畔野餐,也会有人带着手风琴,随时演奏一曲。
1963年2月7日,首届冰灯游园会在兆麟公园启幕,不仅丰富了市民冬季生活,更开辟了哈尔滨的现代冰雪文化,冰灯从此成为这个城市的象征与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