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偿献血是一项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不仅是人道主义精神的崇高体现,更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黑龙江省献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以来,十八年间,哈尔滨市9次蝉联“全国无偿献血先进城市”(每两年评一次)。获得国家无偿献血金、银、铜奖的人数从1999年的4人增长至2018-2019年的7215人,哈尔滨市截至目前,累计有超2.6万人荣获该奖项,见证着爱心冰城的生命魅力。
哈尔滨市始终处于国家无偿献血工作的前列,从政府、血液中心到各行业单位,从团体到个人,始终如一地坚信,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自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以来,在年用血量以8%-10%快速增长的情况下,哈尔滨市临床用血不仅100%来自自愿无偿献血,且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自1998年至2020年,哈尔滨市无偿献血共计754.41吨,累计参与无偿献血2124806人次。
这样出色的成绩少不了无偿献血者、志愿者以及哈尔滨市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付出,据了解,哈尔滨市血液中心始终坚持无偿献血年年有创新,不断丰富无偿献血从理念到机制的内涵;从街头献血点设置到延伸县级模式的形成;从固定献血队伍建立到团体招募模式确立;从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组织成立到建立大学无偿献血长效机制;从加强采供血服务到打造无偿献血品牌,从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到强化科学用血制度,形成一整套无偿献血制度,激励哈尔滨市人民积极参与到无偿献血中来,共同把哈尔滨市建设得美丽、文明、温暖、幸福,让每一个人都尽享共同创造的硕果。
无偿献血理念的不断完善创新,从关心健康向贴近生活、共创美好明天的理念进发,使无偿献血发展再上新台阶。在哈尔滨“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献血理念的基础上,2013年哈尔滨市推出“帮助今天的别人,明天的自己”无偿献血新的献血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从社会角度解释无偿献血给人们带来的生命保险和安全依据,让人们在互相帮助中,共同建立一个生命安全的保障库,人人都能够向这一生命保障库中献出珍贵的血液,拯救需要拯救的生命,而自己也能够在遇到生命危急时,得益于这一生命库的保障。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自国家2012年颁布《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中放宽献血年龄后,冰城许多热心的献血者都坚持无偿献血到60周岁。2018年,哈尔滨市血液中心开创设立“终身荣誉奖”,旨在表彰这些坚持无偿献血到60周岁、累计献血次数在40次以上的献血者,感谢并肯定他(她)的无私大爱。截至2020年,哈尔滨市已有215人获此殊荣。近日,记者来到哈尔滨市血液中心,与终身荣誉奖获奖者近距离接触,与他们一起回顾爱心奉献之路。
“虽然不能再献血,但这份精神会传承”
马女士
1999年,马女士在单位的组织下,进行了第一次无偿献血。“第一次献血时我真没有很多想法,单纯就想自己的血会自然新陈代谢掉,那多浪费,所以我就想献出一点爱心,用简单的行为挽救一条生命。”马女士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她每年都坚持献血。
起初身边人不了解献血的知识,还会疑问为什么她要坚持献血。“我常说他们这方面知识太欠缺,对我来说,我感觉献血后身体没有任何不适,反倒让我的心态特别年轻,能帮助人的这种心情真是太好了。”马女士告诉记者,在她的以身作则和科普下,身边的家人、朋友也加入到无偿献血队伍。就在她与记者沟通时,她的儿子也完成了血小板捐献。马女士表示,她今年61岁,以后不能再继续献血了,但她会将这份奉献精神传承下去,继续为身边的人科普,倡导大家一起献爱心。
一时“心血来潮”,被他转换为“爱的习惯”
栾绍甫
“献血有益健康,还能挽救生命。”今年61岁的栾绍甫告诉记者,因为这样的想法,他开始了无偿献血。栾绍甫回忆,2001年,他和爱人在家附近散步时,看到了爱心献血车,本着奉献社会的想法,他就想上去献血。在与工作人员沟通后,他了解到献血有益健康,救人功德无量,便没有犹豫,与爱人一起进行了献血。
第一次献血可能是“心血来潮”,献血后他意识到血液对生命的重要性,从那以后,他将这份“心血来潮”转换为了一种习惯,只要条件允许,他都会坚持每年两次献血。他告诉记者:“献血对我来说真是太平常的一件事了,脑子里就像有个闹钟似的,到时间了就会来献血。能帮助他人,我很幸福,虽然如今我到年龄了,但我会一直为身边的人进行科普,鼓励他们一起奉献爱心。”
尽自己所能,不留遗憾
刘宪祥
“拿到奖很开心,在奉献爱心这方面,我尽自己所能,没有什么遗憾。”在哈尔滨市血液中心,刚拿到奖杯的刘宪祥说道。
刘宪祥介绍,2009年,他路过中央大街时,看到了爱心献血车,就想试试自己能不能合格,初筛后,他符合条件,从此便开始了无偿献血的路,这条路一走就是十多年。
“献血几乎成了我的生物钟,每年6月12日或13日和12月12日或13日,我一定会去献一次血,就连休假、出门旅游之类的活动都必须要避开我献血的日子。我常和身边人说献血有益自身健康,我们都是平凡的人,能通过献血这么简单的行为挽救一条鲜活生命,非常有意义。”刘宪祥告诉记者,家里人非常支持他献血,并且在他的带动和宣传下,一些朋友也加入到献血队伍中。
姐姐带动她无偿献血,她又影响着其他人
崔金萍
无偿献血者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会经常带动身边的人,崔金萍便是被姐姐影响,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崔金萍告诉记者,她姐姐是一名共产党员,常年坚持无偿献血,被姐姐触动的她,在2005年开始了第一次无偿献血。
“如果说姐姐是我献血的引路人,那么‘帮助他人、健康自己’这个信念便是我一直坚持下去的理由。”崔金萍表示,一开始她每年都会献全血,时间长了与哈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也都成了熟人,在工作人员的专业讲解下,她了解到机采血小板半个月就能再次捐献,而且能帮助更多的患者,她便开始捐献血小板,并保持一年10余次捐献。
“献血需要清淡饮食,为了不影响我献血,在和家人、朋友聚会时,大家都会为我单独点几个菜,他们都很理解并支持我。因为大家都知道,没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崔金萍告诉记者,姐姐带动她,她也带动着身边的朋友,虽然如今年龄和身体的原因,她不能继续献血,但这份爱和精神她会一直传承下去。
很想、也很喜欢用热血分享生命
肖凤云
“我家人曾因病急需用血,所以我很理解血液的重要性和患者及家属的那份心情,所以我想回馈社会。”62岁的肖凤云告诉记者,2007年,她来到中央大街献血车,开始了无偿献血。在与工作人员沟通时,她了解到血小板的需求量很大,而哈市血液中心不仅离她家很近,而且还可以进行血小板捐献,从此她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肖凤云表示,献血对她的健康也很有意义,献血后她不仅觉得轻松,还觉得自己生活很有奔头。“中心的工作人员太好了,因为我不仅要工作,还帮着带孙女。有时我会带着小孙女来献血,工作人员便变成临时家长,帮我看孩子,看到他们我就特安心。”肖凤云告诉记者,以前工作忙,她平均一年会献血小板10次左右,近些年,工作逐渐减少,她平均一年献血小板15至20次左右。她真的很喜欢献血,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人,即使身在外地,她也坚持着这件事。如今,她超过了献血的年龄,但她的爱心并没有“退役”,她的孩子在她的带动下也加入了无偿献血队伍,孩子会传承着她的爱,继续用热血分享生命。
无偿献血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尺,更是一座城市的品牌。这块品牌打造得好坏,直接关系到人们对美好社会的期望。因此,哈尔滨市血液中心高举这块品牌,并精心打造它,让它不仅美好,而且光彩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