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少年没有拉过父亲的手了?在儿女的眼里,父亲的手温暖而有力、粗糙而厚重,展开时像一面扇,攥起时像一块石,或扬起,或垂下,或摇动,或停歇,每一个动作都是一个表情、一种思想。
今天是父亲节,新晚报记者走近8位父亲,拍下了他们的手。这些手,有的宽厚,有的灵敏,有的黝黑,有的白皙,有的紧握方向盘方便他人出行,有的抓捕罪犯保百姓平安,有的拿着粉笔为学生勾画蓝图……这些手,或许并不完美,但表现出的爱是那样真实。
50岁夜班的哥邹洪斌
这双手照顾年幼儿子患病老爸,撑起一个家
飞达实业三公司雷锋车队驾驶员邹洪斌是夜班司机。他的这双手,不但每天安全将乘客送达目的地,还要为患脑梗的77岁老父亲擦身体,接送上小学3年级的儿子。
由于孩子和老人都需要照顾,妻子辞去工作在家做后勤。尽管家庭负担比较重,但邹洪斌还是经常参加公益活动,每年都参加《新晚报》组织的爱心送考活动。
“全靠这双手了”,为人父、为人子的邹洪斌经常说:“手是最勤劳的,也是最无私的。”老父亲7年前患脑梗,邹洪斌每天15时左右出班前都要到父母家,为老爸擦拭身子。“天太热,每天擦一次身子,老父亲能舒服些。”他的行动也为读小学3年级的儿子做出了表率。9岁的儿子非常懂事,经常到爷爷奶奶家,给爷爷奶奶打水洗脚。
为了能多拉点钱,邹洪斌不肯休息一天。有时答应爱人休息一天,看到她和孩子睡着了,就又跑出来拉活儿。有时下午接车后,能顺路去学校把孩子接回来,是他和儿子都特别高兴的事,因为在车里的10多分钟是他们爷俩难得见面交流的时间。
百善孝为先。“父亲节到了,我更感受到生活中作为父亲的责任和担当。父亲的一言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深远的。我父亲退休前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他做事一丝不苟,非常严谨,而且还非常乐于助人。父亲的这些优秀品质都是我一生的宝贵财富。”
32岁环保工程师张贺
这双手为环保出力,也不错过女儿的成长
“爸爸快来,爸爸抱抱!”这是32岁张贺的3岁女儿悠悠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2016年,老家在沈阳的张贺,从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了哈尔滨锅炉厂环保公司工作。随后,他娶妻生女落户冰城,加入到哈尔滨姑爷的行列中。
张贺为女儿起名张子衿,小名悠悠,出自“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足以看出女儿是他心尖上的宝儿。在张贺一双大手的呵护下,女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为一个骄傲的小公主。尽管工作很忙,经常出差,但张贺一有时间就会陪在女儿身边,跟她做游戏、教她背古诗,出差回来也总是不忘给女儿带各种特色小礼物。张贺说:“从前我是儿子、是丈夫,有了悠悠后我也成为父亲。这个身份让我感觉到责任又重了一分,不仅要养好她,还要育好她,每个孩子的天性都有所不同,在教育女儿方式、方法上还需要继续探索,这可能是我一生的课题。”有时候,女儿也会闹人,但张贺从来不会凶她,都是笑呵呵地一遍遍跟女儿讲道理,并用角色转换的方式,让女儿体会当爸爸的感受。“其实,孩子一晃就长大,能够真正天天陪在她身边的时光在一点点减少,我不想错过一分一秒。”伴着夕阳,大手牵着小手去江边散步,这是张贺最享受的父女时光……
38岁美发师王志海
这双手热心帮助他人,为孩子做出表率
38岁的王志海是一名美发设计师,从业20年来,他凭着自己的双手为数以万计的顾客做过美发。
疫情防控期间,王志海带着理发工具到社区、卡点,为防疫工作人员和居民义务剪头;他还多次带着5岁的儿子去儿童福利院慰问,并带着儿子一起做公益。“我要给孩子做出榜样,让他从小就知道,帮助别人就是在帮助自己,奉献比索取更快乐、更有意义。”
2019年6月14日,王志海和爱人、儿子一家三口驾车到哈尔滨大剧院附近时突遇暴雨,恰巧一位没带伞的老人在路上无处避雨。王志海立即倒车至老人身旁,把老人接上车并送回家。老人找到本报记者,希望找到好心的一家三口。记者通过连续报道发动全市各界寻找送老人的市民,最终将王志海一家三口找到。当年与《新晚报》合作的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授予他们一家天天正能量特别奖,奖励他们“见到了就不能不管”的善举。父亲节到了,他想对儿子说:”做人要诚实,待人要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所以你要努力。无论我们相处的时光有多久,不论共同经历的喜怒哀乐怎样,请我们一起来珍惜这份相聚的时光!”
51岁“神枪手”警察王立新
这双手抓过300余嫌犯,调女儿最爱的味道
部队出身的王立新曾经是某集团军射击队成员,在部队比武中获得过男子54式手枪射击、冲锋枪、榴弹投准投远第一名。脱下戎装换上警服,他如今是哈尔滨市公安局松北分局刑侦大队二中队中队长。
从警28年,王立新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受到市局嘉奖。近期在分局组织的警务技能考核上,命中靶心对他来说已经太轻松了,于是教官让他打靶纸上的图钉,据枪、瞄准、击发,一枪命中,果然还是那个“神枪手”没有一丝丝改变。
王立新用这双手抓捕了300余名犯罪嫌疑人,保一方百姓平安,同时,他也用这双手照顾着家庭妻女,烹出一道道美味佳肴,成为远行求学女儿念念不忘的味道。作为一名刑警,工作时间难以保证朝九晚五的规律,在女儿的印象中,似乎每一个节假日甚至是过年,父亲都要出勤、值班,为了弥补这份陪伴,王立新的家总是提前过节,他宁愿挤出自己休息的时间在家做饭、做家务,提前陪妻子和女儿过节。
王立新爱工作、也爱家人,尽管在女儿眼里他是工作狂,总是随叫随到,但只要回到家里,他就会抛开一切工作中的情绪,卸下脸上的倦容,跟妻子做做家务,陪女儿聊聊天。他喜欢跟女儿“炫耀”自己的过往,给她讲自己和身边见义勇为的事迹和荣立军功的案件。人民警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王立新的言传身教中,就这样一点一滴传递给下一代。
在报考大学专业时,女儿毅然选择救死扶伤的医科。在外地读书的她,不能陪爸爸过父亲节,她想对爸爸说:“你要天天快乐,健健康康!”
55岁外科医生王文生
这双手忙着救人,却“忘了”挽着女儿的感觉
55岁的王文生是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的外科主任,他一周至少做十几台手术,跟剪刀、止管钳、血管、脏器、止血带打交道。“我的手有啥好看的?又短又难看。”就是这样一双手,31年在外科手术台上,救治了不知多少孩子。“想想第一年做手术治的孩子,他们都有40多岁了。”
王文生的双手虽然粗糙,但是指甲修剪得短而齐。因为这样在手术的时候摸孩子体内一些器官的时候,会更加准确一点,手诊能更快一点,他总说:“哪怕是快一秒,也能让孩子少一秒种的痛苦,这正是我所期待的。”
他的这双手,拯救了很多人,也让不少家庭重燃了希望。但是,说到女儿的时候,他甚至有几次说不下去话。因为在儿外科,孩子们都是赶着放假的时候来治病,所以女儿放假的时候正王文生最忙的时候,一天天的手术让他陪其他孩子的时间绝对比跟女儿乔儿要多。女儿乔儿大学四年、读研三年,他只去看过女儿一次:“我总觉得孩子是自己的,时间还不有的是。可还没来及好好陪她,她就长大了。”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她身边一些同学的病都是我治好的,我是她心中的‘神医’,一提起我的时候,乔儿脸上都是自豪。一次乔儿病了,发烧。当时我在手术,心里没办法惦记女儿,因为眼前的孩子同样是父母的心头肉。几个小时后,当手术下来去看乔儿的时候,她还在等我,孩子小脸儿烧得通红:‘爸爸,您做完手术了?我觉得您最厉害,我还是等您来给我治比较好。’我不知道该为女儿的敬佩而骄傲,还是该扇自己。”
“现在乔儿长大了,她总说:‘爸爸,这事儿不用您管了,我能处理’。”听着这话我火就上来了,长大了,翅膀还硬了?可是细想一想,女儿这25年,我管过多少呢?一切还不是她自己在处理?想到这儿,一肚子火都消了,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惭愧。”王文生说。
42岁动物饲养员王洪涛
这双手养大7岁女儿,一对大象儿女也离不开他
“每天我一来,它们就冲着我摇头晃鼻子,特别高兴。”42岁的王洪涛是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的一名大象饲养员,在他工作的17年里,养过梅花鹿、犀牛等动物。目前,他饲养的大象已经10岁了。在工作中,他是一对大象“儿女”的“爸爸”,在家中他是7岁女儿的顶梁柱。
王洪涛的妻子全职在家照顾孩子,7岁的女儿今年即将上小学一年级。说起父亲节,他向记者坦言,自己从来没过过节。
如果按时间来算,他陪伴大象“儿女”的时间要远超于陪伴女儿的时间。象宝宝豆豆和菲菲从3岁起就由王洪涛“接手”照顾,现在已经10岁的它们,早已把王洪涛当成自己的“爸爸”。每天8时前,王洪涛就早早到达象舍,豆豆和菲菲会扬起鼻子,用哼叫、用身体轻轻撞笼子,完成对“爸爸”的欢迎仪式。
有些瘦弱的王洪涛一次会捧起一捆重达八九十斤左右的青草。“它俩一天至少要吃一百多斤青草,还有苹果、胡萝卜等水果和青菜。”对于大象饲养员来说,喂食和清理粪便都是一个体力活。“这俩孩子一天一宿,能拉二三百斤的粪球。”王洪涛告诉记者,每一次对象舍的清理工作,都要超过一个小时。
在王洪涛的记忆中,最心疼的事就是他的两个象宝宝生病。以前,一头小象生病了,他连续四五天都没有回家,每天每夜都在象舍守着。
王洪涛告诉记者,一头象长到16岁左右才算成年,一般的寿命都在60岁到70岁。
“我会在自己陪伴它们时候,尽到一位‘父亲’的责任。”王洪涛说,他也会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不缺席女儿的每一个成长时刻。
45岁教师李超
这双手引领几百个孩子童年,也带出了懂事的女儿
李超今年45岁,是哈尔滨市东风小学的一名班主任教师。每天七点钟到教室,迎接第一个到校的孩子,放学把孩子们打扫过的教室检查一遍,再把所有的小椅子搬上课桌,这种的事情他已经重复了25年。
“可以说,我引领了几百个孩子的童年。现在,他们中最大的已经30多岁了。”25年了,李超的双手黑了、粗糙了,但是洗得很干净,因为随时要牵起某一个或脏或胖的小手。
在女儿香儿小学的时候,他没给孩子开过一次家长会。理由当然很简单,因为小学的进度是一样的,香儿开家长会的时候,他也在开。
李超要去接香儿了,他说,女儿学习还不错,在重点高中读高三。虽然因为上班太早从没送过女儿,但是,高中后孩子放学晚了,他每天都会在下班后去接她,之后和她一起回家。“香儿每次都能在人群中很快找到我,每次这个时候她都显得非常高兴。”
李超提到女儿的时候有一丝愧疚,因为在班级,他不仅是所有孩子的“父亲”,要教导每一个孩子的学习;还是每一个孩子“母亲”,要管理孩子的生活,要管理孩子的情绪。对于香儿,他满口都是“我做得太少了。”
幸好,香儿还挺懂事。“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天起,感觉日子还长得很,其实好像又是一瞬间。”
现在,香儿长大了,就懂事了,不会抱怨父亲的陪伴那么少,从不会抱怨父亲因为学生而对自己的无数次爽约,相反,她学会了独立和责任。
“这个假期,我至少要带她去一次动物园,我带着那么多孩子去过那里好多次了,但是,香儿从来没有去过。今年夏天,我一定要带着我的香儿去。”李超说。
36岁外卖小哥魏征
这双手把美食送到千家万户,却盼着多点时间为女儿夹菜
“我这双手确实挺起了一个家,但却错过了陪伴女儿的最好时光。”36岁的魏征是饿了么阿城区上京大道站“蓝骑士”中的一员,工作两年多几乎全年无休,虽然妻子和女儿都很支持自己,但他却总觉得对女儿有份愧疚。
魏征是一名夜班外卖小哥,每天的工作时间是10时到24时,“女儿早上起来的时候我还在补觉,我到家的时候孩子早已经进入了梦乡。”魏征说,自己和女儿几乎全天都错过了见面沟通的机会,因此,当他每天回到家的时候,都会到女儿床前,轻吻一下女儿的额头。
“这份工作的薪资足够撑起我们的家,因此,妻子和孩子也特别理解我。”魏征每天平均要接单四五十单左右,在外的工作时间长达10多个小时。妻子把照顾家里和孩子的责任独自承担,告诉丈夫安心工作。
前几天,魏征在送完一单外卖后,看到手机里有一条妻子发来的信息:“孩子说想和爸爸吃一顿饭。”看到信息,魏征的眼眶湿润了,他马上和单位请了一小时假。家中,一桌子热乎乎的饭菜摆上桌,女儿看到爸爸风尘仆仆地打开家门后,一下就扑进了爸爸的怀里。
(作者:实习生 牛雨晴 记者 黄晏君 董琳 徐日明 王鸿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