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营商环境没有终点
——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在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之三
光明日报评论员
“中国市场这么大,欢迎大家都来看看。”习近平主席在进博会开幕式上向世界各国发出来自东方的盛情邀请。在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3个共建”“5个继续”,让“开放合作”的成色更足,让“共享未来”的美好愿景离我们更近。
虽然展位面积一再扩容,依旧“一位难求”;开幕第2天,就已经有参展商预订好了明年的参展展位;本届进博会上,还有不少“新面孔”出现……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孕育了无限机遇,这个市场是如此巨大,但凡有发展意愿的公司都无法无视它;尽管开放已成为中国的鲜明标识,但中国仍持续释放进一步开放的信心和决心,尤其是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让世界对中国将赢取更远大的未来这一点深信不疑。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是关系城市竞争力的关键。“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开幕式重要讲话中的这则比喻,形象说明了营商环境的重要性。一年前,在首届进博会开幕式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提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中国承诺;本届进博会上,“营商环境”再成习近平主席主旨演讲关键词,其背后所蕴藏的深意和未来将渐次显现的影响,成为国内外媒体和专家聚焦、解读的重点。
优化营商环境,中国不是说说而已。仅以进博会的举办地上海为例,特斯拉超级工厂从奠基开工到预备生产只用了10个月,自贸试验区的负面清单目前已缩减至37条,而这一数字在6年前为190条。在世界银行最新一次的营商环境相关测评中,上海以111天的成绩获得“办理建筑许可”这一单项的满分。“上海态度”“上海速度”“上海力度”,就是开放中国的缩影,更多优化营商环境的探索和实践每天都在这片大地上上演。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新时代的语境下,营商环境的竞争是一场全球的竞争,而优化营商环境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高效廉洁的政务环境、公正透明的法律政策环境、开放包容的人文环境,提升其中的任何一项都绝非易事,都需要我们继续深化改革,拆除制度的藩篱,不断提升治理能力和水平。健全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等内容,已被正式写入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为我们下一步革新提供了遵循。
由全球第46位上升到31位,中国营商环境排名大幅跃升,世界银行于上月发布的《2020营商环境报告》着实振奋人心。但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期的中国,胸怀共建美好世界瑰丽梦想的中国,绝对不会自满于此,止步于此。就在第二届进博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已经向世界公布了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升级版清单,包括但不限于放宽外资市场准入、继续缩减负面清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等。这份清单,是给全球企业的定心丸,也是对各级政府吹响的集结号。时间不等人,只有行动能够证明一切,改变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