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常瑞哈夏藏品一角。
于常瑞展示他的藏品。
72岁的于常瑞是中国收藏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藏品的第一人。今年,他在东大直街的人和地下古玩城,租了60多平方米的门市,陈列了他60年收藏的近2万件哈夏藏品,设立了一座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博物馆。
这位收藏者是亲历了34届哈夏音乐会的最大粉丝。他说, 我想在适当的时机,把全部藏品通过哈夏组委会捐给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感谢这座音乐之城让我实现了我的梦想。
1961年 捡废品换首届哈夏门票
于常瑞搜集的历届哈夏纪念品。
于常瑞小的时候,哈尔滨人都有攒东西的习惯。大人攒小人书、杂志、票证等,小孩则喜欢攒糖纸、烟盒、画片等。1961年夏天,12岁的于常瑞听人说,首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要举办,门票3角钱。由于家庭生活困难,没有钱买票,他只好去工地捡碎玻璃卖钱。
为了攒够门票钱,即使划破了手,也不放弃。攒够了钱,买了票在青年宫观看了开幕式文艺演出。为了省钱,演出结束后,于常瑞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那次音乐会让他记忆犹新,买来的第一届哈夏开幕式节目单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此后,于常瑞每届哈夏必看,而关于哈夏的所有物品,只要能找到的他都要找到,想尽办法弄到手。那时候,他根本不知道这是收藏,只是兴趣所致。这一攒,就是几十年,每届开幕式和闭幕式,于常瑞一定到场观看。用这种方式,他积攒了历届哈夏全套节目单、演出服、门票、画册、歌谱等大量物品。上世纪80年代收藏热开始,于常瑞很自然的将自己攒东西的爱好变成专业收藏。
历时59年 收藏已成为生命的一部分
于常瑞花13万元收来嘉宾签名簿。
于常瑞收藏哈夏物品,可是着了迷, 无论对方提出什么条件,他都要想办法搜集到手。有一次,大雨天,他在街上看到有人打着哈夏音乐会的雨伞,他冒雨和人沟通,买了把新雨伞跟人家换。
于常瑞的哈夏藏品中,有一两元收购的门票,有几百元、上千元收购的节目单,也有上万元收购的证书。其中,最贵的花了13万元,是李谷一、郭颂、阎维文等53位知名艺术家签名的嘉宾签名簿。
于常瑞为了集全所有哈夏节目单,奔波历届哈夏演出现场,几十年如一日。有一位老藏家藏有第六届哈夏节目单5张、第十七届的12张、第十八届的3张,于常瑞就去商量转让,老藏家就是不卖,于常瑞就经常软磨硬泡,十多年过去了,终于,老藏家感动了,以5500元的价格转让给他。
于常瑞收购哈夏物品,这些年共花了将近200多万元。他平时经营古玩、字画、电影机等藏品赚来的钱都购买了哈夏藏品,还搭上自己每月的退休金。其实他也有机会用哈夏藏品来赚钱。有人要高价购买他的这些藏品时,都被他婉言谢绝。
于常瑞说:“这些物品是属于哈尔滨这座音乐之城,我不能出售,只能将来交给国家。”于常瑞的做法得到社会各界爱乐者的支持,很多人为他伸出援手。文化衫、纪念币、钥匙扣、海报、节目单、门票、签名照,还有人把哈夏奖给个人的奖杯、证书、成绩册都送给了他。
要写一本书 记录淘宝哈夏经历
拿着各届哈夏的门票、节目单,他如数家珍般的讲述哈夏的经历和传奇。为了搜集这些物品,他节衣缩食省下钱,去外地搜集,去地摊寻觅,在全国各地淘哈夏的物品。老于说,这些年来自己跑遍全国各地,淘来不少关于哈夏的宝贝。
于常瑞的哈夏宝贝得到收藏界的认可,许多收藏大家要出巨资购买。于常瑞说:“有人最高出到300万元,但我不卖。这些物品是属于音乐之城哈尔滨人民的,我看到它们,心中就有底气。”于常瑞一直有个心愿,继续完善丰富藏品,写一本关于哈夏的书,把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历史沿革、来龙去脉,配上他收藏的实物照片,都写到书里面。让热爱音乐的市民都能看到他的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博物馆,了解哈尔滨之夏音乐会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