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医大二院普外六病房连夜收治了一位腹痛难忍的85岁老奶奶,不吃不喝已经近一周的她,到达哈医大二院时已经严重脱水,极度消瘦。普外六病房高峰、李福军两位医生确诊老太太患有急性肠梗阻,并连夜为这位八旬老奶奶实施了肠切除手术。高峰教授提醒读者朋友:对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急性肠梗阻是经常出现的疾病之一,老年人一旦出现不排便、腹痛、腹胀、呕吐的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于奶奶的难心事
家住肇东的于奶奶,今年已经是85岁高龄。近两年来,这位于奶奶连续得了两场重病,先后做了子宫肌瘤手术和肠梗阻手术。可自从手术之后,于奶奶就经常感到肚子胀,排便也不好。犯病的半个月前,她就逐渐感觉胃口不好,吃不下饭,肚子腹胀难忍,接着连续一周呕吐不止,也不排便。最后,她连喝水都困难了,家人便连夜驱车带她来到哈医大二院。
接诊医生检查发现她不但非常消瘦,而且皮肤已经严重松弛,腹部更是有一块明显的大包凸现,用手一碰还四处游走。经CT检查发现于老太的右下腹有一块巨大脓肿,正常的肠梗阻患者只需引流便可缓解病情,但考虑到于老太半年内经过两次手术,又持续腹痛一周,腹膜炎体征严重,高峰教授初步判断于老太太的肠子已经坏死,必须要紧急手术,再拖下去很有可能造成败血症而死亡,于是便建议连夜手术。
夜里22时,于老太太被连夜推上手术台。手术期间,医生发现于老太太的一段肠管的确已经完全坏死,粘成一团。医生为于老太太切除了500px长的肠管,并仔细清理了粘连严重的腹腔。术后于老太太身体状态奇迹般地迅速恢复,10天后就已经顺利出院了。
肠梗阻“爱找”老年人
那么,为什么老年人易患肠梗阻呢?记者从高峰教授处了解到,肠梗阻是指肠粘连、肠炎、肿瘤、蛔虫、肠道异物、粪块、结石等肠内容物在肠道内通过受阻,而导致肠道和全身出现症状,是老年人最常见的急症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全身各脏器慢慢衰老,肠道功能低下,肠道的消化、吸收、分泌、蠕动等活动很容易出现紊乱。一些食物在老年人的胃肠道内就可能不易被消化,容易堵塞肠腔,也容易导致老年人患上肠梗阻。目前,该病的死亡率一般为5%~10%,有绞窄性肠梗阻者为10%~20%。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以及患者年龄大合并心肺功能不全等常为死亡原因。
一般情况下,老年人患有肠梗阻,有些情况不用手术就可以缓解,但腹部痛、胀、呕吐、不排便的症状持续3天以上,大多数都需要手术治疗才能痊愈。而有些老年人由于腹腔接受过多次手术,造成腹部条件受损,会患上肠粘连,进而导致粘连性肠梗阻,这样,患者将面临再次手术的危险。一些老年人由于贻误病情,难以进食补水,体液和电解质丢失,肠壁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肠壁发生坏死、继发感染等,最后可致毒血症、休克,甚至死亡。
这种疾病啥表现
那么,这种疾病有啥表现呢?对于记者的这个疑问,高教授解释说,如果是“粘连性肠梗阻”,其表现为:以往有慢性梗阻症状和多次反复急性发作的病史;多数病人有腹腔手术、创伤、出血、异物或炎性疾病史;临床症状为阵发性腹痛,伴恶心、呕吐、腹胀及停止排气排便等。如果是“绞窄性肠梗阻”,那么,其表现为:腹痛为持续性剧烈腹痛,频繁阵发性加剧,无完全休止间歇,呕吐不能使腹痛腹胀缓解;呕吐出现早而且较频繁;早期即出现全身性变化,如脉率增快,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高,或早期即有休克倾向;腹胀,低位小肠梗阻腹胀明显,闭襻性小肠梗阻呈不对称腹胀,可触及孤立胀大肠襻,不排气排便;如果进行连续观察,可发现体温升高、脉搏加快、血压下降、意识障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肠鸣音从亢进转为减弱。具有明显的腹膜刺激征,呕吐物为血性或肛门排出血性液体,腹腔穿刺为血性液体。
防治便秘很必要
那么,对于老年人来说,如何对该病进行预防呢?
高峰教授介绍说,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防治便秘,为了防治肠梗阻,老年人不仅应多活动、多喝水、少吃辛辣食物,必要的时候还需要服用一些有益于调节肠道分泌功能的药物,以达到促进肠蠕动、帮助粪便软化的目的。老年人日常饮食多进食松软食物,少食干硬、粗糙的食物。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肠道蛔虫疾病。此外,患心肺病的老年患者发生食物性肠梗阻的机会也会增加。所以,积极治疗原发病,也是预防食物性肠梗阻的一个重要方面。
小儿也需要警惕
那么,是不是只有老年人才容易得肠梗阻呢?高峰教授表示,该病也是小儿时期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小宝贝患该病可由很多原因引起,临床以阵发性腹部绞痛、呕吐、肛门不排气亦无排便为主要表现。发热并不是肠梗阻的特异性表现,但却可见于很多肠梗阻的病例中。总之,肠梗阻伴发热时,家长既要重视肠梗阻的演变情况,亦不能疏忽原发病的治疗,如此方能保证小儿尽快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