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事多商量,决策先协商,老百姓的事儿,自己商量着办。2013年8月,香坊区委在全市率先建立起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让老百姓有了实实在在的协商议事权和决策权,实现了政府主导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截至目前,香坊区通过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已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74件,受益群众达27000余户。
首次例会,解决“抢车位”问题
建筑街道办事处林园社区辖区内的绿洲小区,由于私家车辆不断增多,停车难问题日益凸显,小区内的有车一族几乎每天都会上演“抢车位”的PK大赛,因抢位停车引发的矛盾摩擦时有发生。业主们也曾多次找过物业,但都没有什么好办法,小区停车的问题已经成为居民的一块心病。
这个难题被搬到社区民主协商首次例会的桌面上,居民们都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想看看这协商究竟管不管用。结果,经社区民主协商委员会召集,物业、业主委员会、有车族,无车居民代表等聚在一起,协商照顾到各方利益的办法。经多次反复协商,最终决定:物业公司将小区原有停车位重新统一划分,并在小区内试行有偿停车。公开收取的费用,全部用于增加小区保安和增设监控设备上。
这些想法通过《林园小区停车管理办法》的形式固化下来。居民自己定的规矩,实行起来变得很容易,小区这回真的消停了。从“替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的转变,提升了居民的归属感。
多元共治,“广场舞”不再扰民
协商于民,协商为民,找到群众利益和需求的最大公约数。民主协商为基层群众搭建了平等参与社区管理的平台,基层公共事务从过去的政府单位管理到社会多元参与共治,改变了以往“政府买单,群众不买帐”的局面。
在民生街道办辖区哈量文化宫广场上,每晚都有两支队伍、近200多人在跳健身操。有时由于乐曲声音过大或因两只队伍互相攀比,造成音响声音过大,严重影响附近500多户居民的正常生活,社区居委会也多次派人调解,未见实效。于是个别居民就打算采取扔东西、砸音响等极端手段驱散健身队伍。
面对此种情况,哈量三社区“民商委”发挥这个组织中的“精神领袖”----百变调解员程培松的作用,把两名健身领队及其主要成员叫到一起进行协商,现场调试商定各方面都能够接受的合适音量,找到了化解矛盾的利益平衡点。并在两只队伍各选出一名代表,互相监督,协商委员们还经常到健身广场监察,此后再未发生过任何冲突事端。
吸纳“强人”,解决各类“老大难”
香坊区各社区都有数量不等的各级代表和委员。与普通群众相比,具有优越的资源优势、智力优势和在反映社情民意建言献策等方面的优势。社区“民商委”就全力把这些“干细胞“吸纳进来,发挥他们的“造血”功能,为协商注入新活力。
入春以来,民生路街道哈量三社区的小区道路翻浆破损,形成深坑,每逢下大雨整个院子就成了“养鱼池”。香坊区党代表,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姜晓宁在参与该社区的民商会时,提议应通过确责的方式明确道路维修主体。
经过与会的两家公司反复协商,最终达成共识:各自分管的小区道路自维,对于无法明确管理权限的破损街路,建议由街道与区城管部门沟通,争取区城管局的支持。问题反映后,香坊区城管局仅用5天的时间就完成了200延长米路面的沥青铺设,哈尔滨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以碎修碎补的形式,利用2天时间对小区内全部破损的道路进行了维修;民生国际物业公司也对自己所负责的道路进行了维修和维护。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王兆街道科技社区的李林烨代表提出在王兆地区市场建公厕的建议,经市相关部门审批最终同意并建成;六顺街道的“民商会”及时解决了三辅街96号、司徒街81号居民楼集中供热和香滨路15号、菜艺街8号院居民吃水难问题。
业内人士认为,社区民主协商就是用群众习惯的方式来解决群众身边的事,基层党组织负责人作为民主协商委员会的组织者,而非决策者,引导、指导而不包办,从“替民做主”转变为“让民做主”,从“大包大揽”转变为“自我管理”,极大程度提升了群众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