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威在照顾老人。
晚上11点多,忙活了一天的刘威给97岁的于德水老人换完尿袋,听着老人的呼吸渐渐变得均匀,才悄悄地走出房间,借着走廊里微弱的灯光,掏出身上的一个小本,工工整整地划去了三笔账,又蹑手蹑脚地走进屋,关上房门,躺在于德水老人脚边的床上,踏踏实实睡着了。
照顾好老人、挣到工资、慢慢还上好心人的钱——眼下,刘威最惦记的就是这三件事。突患重病、差点瘫痪,幸亏遇到好心人救助。刚一恢复劳动能力,刘威就把挣到的每一分钱都用来还账了。尽管帮助过他的人一再说钱不用还,可刘威就是不干:“我不能白用人家的钱。不还上账睡觉都不踏实!”
苦小伙当上男护工,老人成亲人
换尿袋、擦身、拍背……把老人一一安顿好,刘威才掩上门,来到走廊和记者交谈:“就在这儿唠吧,我不敢走太远,怕老人有事叫我!”26岁的刘威来自鹤岗农村,小时候父母离婚。母亲改嫁后,父亲经常喝大酒不管家,刘威10岁时就靠干力工挣钱。几年后父亲突然患病去世,刘威彻底没了家。8年前,刘威在工地干活时发生事故腰椎受伤,没法再干重活。没有文化又没体力,要强的刘威不想这么“靠”着,于是来到哈尔滨海员总医院爱心护养院,成了院里年龄最小的男护工。
一年360天不休息,24小时和老人们吃住在一起,还得帮生活无法自理的老人喂水喂饭、换洗尿袋、擦拭大便。“说实话,干护工既苦又累,我也曾犹豫过,这份工作要不要继续干下去。”但时间长了,和老人处出了感情,“舍不得走了,老人都成了我的亲人,我们在一起相依为命。”
正和记者交谈中,屋里一个老人喊了一声“饿”,刘威赶紧跑进了病房。旁边的人告诉记者,喊“饿”的老人叫于德水,今年97岁,是院里年龄最大的老人,也是院里出了名的倔老头,谁的话都不听,只听刘威的。记者跟进屋里,发现只要刘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老于头立刻变得乖乖的了。“别看老头儿现在这么听我的话,那可都是我‘哄’出来的啊。”刘威边给老人喂水果边说,“我刚来时,老人上半身还能动,没事就爱抽烟、喝酒,我只要一劝阻他,就会挨几记重拳,脑袋上被打出过好几个大包!”
有一次老于头胃出血,“当时听大夫说老于头的情况很危险,我整个人都蒙了。”刘威说,“连续几个晚上我几乎都没合眼,就拿个凳子坐在老于头的床前,不错眼地盯着他,生怕一闭眼老于头就离开我。”老人吃不进去东西,刘威就把米饭、鸡蛋、鸡肝打成泥,然后一点一点的喂老人吃,“当时是喂进去一碗吐出来大半碗,可不管怎样我也得喂,哪怕他只能吃进去一勺也好。”刘威在和记者讲这些事的时候,平时耳背的老于头好像都听懂了,拉着刘威的手连说:“真好,真好。”
“大家庭”凑齐手术费,刘威得救了
工作干熟悉了,和老人们的感情也处得越来越好,刘威开始悄悄地憧憬自己的未来。谁知厄运降临到刘威头上。去年夏天,刘威开始发烧,腰疼得像折了一样,浑身没劲。要强的刘威一直硬挺着。护养院的刘丹娜主任发现了,硬把他拽到医院,确诊刘威患腰椎结核,已有三节腰椎感染,如不及时手术随时都会瘫痪。
8万多元的手术费让刘威绝望,“不治了,找个没人的地方自生自灭得了,省得拖累人!”刘威想。“你还这么年轻,哪能说不治就不治了!”刘丹娜把他“狠狠”批了一顿,开始为他张罗手术费。海员总医院的医护人员、爱心护养院的工作人员、爱心护养的老人家属,你一千、我八百,捐了近3万元,加上刘威的亲属借来的一些钱,手术费终于凑齐了。手术后,为了给刘威节省费用,护养院特意把刘威接回来休养,安排护工照顾他,还免费给他提供一日三餐。在大家的照顾下刘威康复了。
托人记下“爱心账本”,每笔都得还
因为不识字,刘威托人把好心人给他的每笔捐款都记在一个小本子上。康复后工作的第一个月,他就把全部工资都用来还了6笔捐款,自己一分钱都没留。“护养院管吃管住,我没啥花销,不用留钱。大家这么待我,我有手有脚,不能心安理得地擎着。把大家的钱还上,我也心安。”刘威说。
“我嘴笨,说不出啥。来护养院之后,就想着把这份工作做好。经过这场病,我现在就把护养院当成家了,医护人员和老人都是我的亲人!”刘威说,虽然自己遭遇了太多的不幸,但有这么一大家子人关心他、爱护他,他感到特别地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