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8只鸳鸯飞落兆麟公园……此后,每年都会有越来越多的鸳鸯来到哈尔滨安家落户。这些鸳鸯不仅飞落到我们的城市,更飞落进市民心里。
从偷小鸳鸯当玩具到呵护每一枚未孵化的鸳鸯蛋;从干预鸳鸯的生活到尊重自然规律……哈尔滨的“鸳鸯粉”和“哈籍鸳鸯”经过十几年的实践磨合,勾画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卷。从8只到500只,数字倍数叠加的背后,折射的是冰城市民的自然环保意识与野生鸳鸯共同成长的历程,是冰城市民倾力让野生鸟类“活”起来,让城市自然“活”起来的不懈努力。
①今年新出生的小鸳鸯和妈妈一起湖中戏水。
②1999年,本报就开始了兆麟公园小鸳鸯的报道。
③2008年,兆麟公园开放后,游客骤增,本报对鸳鸯的生存环境进行了调查关注。
④市民隔着栅栏看小鸳鸯。
⑤兆麟公园管理人员和林大专家一起为小鸳鸯筑起人工巢。
从围观到伤害
——“人为”原因曾导致小鸳鸯大量死亡,让人痛心,更一度让人担心:明年,鸳鸯还能不能回来?我们的城市,难道容不下“一群鸳鸯”?
习惯在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中生活的人们,很多人已经忘记了大自然的“味道”。当8只野生鸟类突然闯入他们视线中,除了好奇围观,还有人想“据为己有”,引发了多起“悲剧”——
17年前,1只大鸳鸯带着7只小鸳鸯,来到兆麟公园的人工湖里安家……这新奇的景象引来游人围观,大家在岸边连吆喝带喊,结果吓得小鸳鸯钻入水下,大鸳鸯受惊飞离湖面。当天下午,就发生了1只小野鸭被游人的脚踏船碾死的惨剧。
为一睹鸳鸯的模样,发现鸳鸯的第一个周末,公园里聚集了4000多名游人。许多游人为了看得更清楚,专门划船到湖中,结果湖面船太多,吓得鸳鸯两天不敢离开湖心岛。更有甚者,看到可爱的小鸳鸯,有些人想据为己有,一位老人偷走一只小鸳鸯想带回家给自己孙子玩,结果导致小鸳鸯惨死。当年,7只小鸳鸯只存活了4只。
2008年,兆麟公园成为开放公园,突然增多的游人,带给野生鸳鸯们“灭顶之灾”。当年,有6窝40多只小鸳鸯先后在公园出生,但却发生了两窝16只小鸳鸯集体失踪的事件。后来才发现,16只小鸳鸯被人用抄网偷走,这是“哈籍鸳鸯”十年来被偷数量最多一次。最后,40多只小鸳鸯只存活下来13只,成为历年最少。
从善待到溺爱
——令人心痛的现实,唤起了更多市民内心对野生动物的怜爱。可突然“泛滥”的爱心,让鸳鸯“步步惊心”,更给野生鸳鸯带来难以言说的伤害。
兆麟公园加大对野生鸳鸯的保护力度,请动物专家调配出含有鱼粉、花生粕、米糠等成分的复合饲料喂鸳鸯。市民也开始爱护、保护鸳鸯,每年鸳鸯回哈,市民都带来鸳鸯爱吃的面包虫、小鱼、馒头等食物来喂。来公园为鸳鸯拍照的人也越来越多。
但市民“泛滥”的爱心,却给鸳鸯带来了新的“伤害”。一些摄影爱好者在鸳鸯的繁育期,为拍到鸳鸯跳巢,每天从早到晚守在树下观察动静。看到两只鸳鸯打架,他们就投石驱赶;见到鸳鸯争地盘受伤,也有专人看护;担心鸳鸯蛋从树洞掉下来摔破,他们在树下的草坪上铺上白花花的锯末子;因怕小鸳鸯从十多米高的树洞跳巢下来会受伤,有人在小鸳鸯跳巢时用手去接……这些充满爱却不科学的举动,吓得雌鸳鸯白天根本不敢回巢孵蛋,曾直接导致9颗鸳鸯蛋虽已孵化成形,却都成了臭蛋。
一些市民每天都到公园喂鸳鸯,什么食儿都喂,有时还喂儿童小食品。每每如此,这些野生鸳鸯都会冲上来争先恐后地抢食,一点儿不怕人。一般雌鸳鸯在孵化期,都会选择早晚无人的时候外出觅食。2008年,竟出现了雌鸳鸯孵化期大白天在湖中进食等异于野生习性的变化。
东北林大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常教授说,在野外,要想在十几米内观察鸳鸯等野生鸟类,几乎是不可能的。而“哈籍鸳鸯”年年来哈,已习惯了近距离在人前吃食,它们与市民的熟悉程度,已经与人工饲养的家禽没什么两样。专家担心,“哈籍鸳鸯”正渐渐失去野生鸳鸯特有的机警性,其逐渐弱化的野外生存能力将会成为其“致命伤”。
从盲目到共识
——只有科学对待野生鸟类,它们才有安居生息的希望和与我们和平共处的可能,善待野生动物,就是善待我们生存的自然空间。保护它们,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多年与鸳鸯相处的生活实践,让更多的市民明白,营造更适于鸟类的生存环境,尊重鸟类的自然生长规律,不要过多“插手”,才是真的爱护。为保护孵化期的鸳鸯免受市民惊吓,兆麟公园在鸳鸯岛周围拉上警戒线,有十多名保护鸳鸯的志愿者在鸳鸯孵化处进行看护、值班。志愿者们每天在公园里劝导游人与鸳鸯保持一定距离,避免过度呵护让鸳鸯“受宠若惊” 。
2013年,“鸳鸯粉”的Q群诞生,这个群是由摄影爱好者组成的保护鸳鸯、保护环境的志愿服务群。他们不仅用光影记录鸳鸯成长的每个细节,还自发组成了一支志愿者队伍,以志愿服务的理念保护鸳鸯、保护环境。他们每天劝导游客和市民不要离鸳鸯太近,不要踩绿地,不要因个人喜好而影响到鸳鸯的生活。为了给鸳鸯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在他们劝说下,每天在西山对面广场上跳舞的大妈们调低了音量,挥鞭锻炼的人也选择了别处。
更多理性回归到热爱鸳鸯的市民中,市民车春虎每天守在公园里观察鸳鸯的习性,从鸳鸯寻巢到鸳鸯作息时间,从鸳鸯何时踩蛋到鸳鸯何时趴窝,从鸳鸯何时跳巢到鸳鸯何时南飞,一个夏天小车为鸳鸯记录了2200个小时成长日志。这也让他成为“鸳鸯粉”里的专家。就连林业大学的教授也让自己的研究生到公园来向小车求教;市民刘文良为了不让一个小鸳鸯掉队,每有跳巢受伤的小鸳鸯,他都精心地抚养。他细心观察雌鸳鸯抚育小鸳鸯的点滴,效仿其习性把小鸳鸯养健壮后帮其回归族群。多年来经他救治成活的小鸳鸯有十多只,他也被市民称为“鸳鸯姥爷”;老李、老杨、铁哥、放大镜等多名“鸳鸯粉”不但研究拍摄技巧,更关心鸳鸯的生存环境。
如今,在兆麟公园水面上快乐嬉戏的鸳鸯,已成为哈尔滨市民与野生鸟类和谐相处最温馨的风景。这样的人与自然的美好风景,一定会出现在我们城市的更多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