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本报刊登的《健康讲座70元的药卖198元,快回家问问爸妈上当没》见报后,一大早热线电话就响个不停,一天就有近百位大爷大妈打进热线,说自己也上过当被骗过钱,其中大多都是接到电话参加免费讲座后被忽悠着买了药。 “车接车送”、“现场体检”是这些骗子的标配,大爷大妈们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提醒其他老年朋友们,千万别贪小便宜吃大亏,说是免费给的赠品最后都得自己花近万元去“买单”。
■记者手记
从昨天一天的热线来电中,记者发现,上当受骗的老年人年龄集中在65岁-75岁。接触“会议营销”八成是接到自称药店或健康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邀请老人参加公益活动,并都有免费赠品。其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最初都觉得自己不能上当,只是领了赠品就走不会买药,最后却都被忽悠住了,想退钱的时候往往已经人去楼空。
此外,是不是买到的药品不是假药,只是价格贵出很多,就没问题了呢?根据《药品管理法》,“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的,不得经营药品。开办药品经营企业必须具备具有与所经营药品相适应的营业场所、设备、仓储设施、卫生环境等。”也就是说,这种“会议营销”卖药本身就是违法的。
A 连着仨月没事儿就送赠品
7820元买完药“贴心人”消失
“攒了大半年的退休金啊,一下子全没了。”今年81岁的韩大爷身子骨一直挺健朗,平时也不咋吃药,自从去年被骗着买了近万元的保健品以后,心里咋寻思咋不得劲,感觉浑身都不舒服了。
韩大爷告诉记者,去年年初,一位自称“小于”的小伙子上门推销保健品,“就说免费赠送,也没说要推销”。一连3个月,“小于”经常给韩大爷带来拖鞋、洗脚药之类的小礼品,从不提别的事。直到一天,“小于”跟大爷说有个免费的健康讲座挺好的。韩大爷也没怀疑就跟着去了。
“一共两个大巴,全坐满了,把人拉到了一个宾馆听讲座。”现场一位“老师”讲保健品如何对身体有益。“工作人员说,这老师平时讲一堂课要6000元,我听着挺对路,一想自己年纪也大了,该保养一下了,就花7820元买了两盒药。”
回到家,韩大爷感觉不太对劲儿想要退钱,就又去了听讲座的宾馆,却发现人已经不在了。以前经常上门送东西的“小于”也再没登过门。
B 号个脉就问老人“是不是腿疼”
“大夫”+“托儿”卖出6000元药
孙阿姨一大早就给本报记者打来电话,她说:“我遇到的事跟报纸上登的一模一样,赶快告诉大伙别再上当了。”
孙阿姨说,她接到一个自称某知名连锁药店打来的电话,说有个免费赠品的活动邀请她去参加,因为经常去这家药店买药,也没多想就同意了。“跟报道的一样,也是用面包车接送。”回想自己上当的经历,孙阿姨感觉自己就是鬼迷心窍了。
到了讲座的地方一看,根本不是药店而是一家酒店,有“老师”讲课,现场还有“大夫”给号脉,把完脉以后大夫问孙阿姨最近是不是腿疼,孙阿姨一想的确是啊,太准了,然后“大夫”告诉孙阿姨,吃他们卖的药几个疗程就能好。
“旁边还有两个自称是在机关单位工作的女的,也是参加讲座的,说吃过药以后特好使。”“大夫”加上“好心人”的劝说,孙阿姨就被忽悠着花六千多买了3个疗程的药。一回到家孙阿姨就清醒了,“回想起来那俩女的就是‘托儿’啊,大夫说的也是套话。”孙阿姨说,自己就当是花钱买教训了,以后再也不会参加这种免费活动了。
C 体检检出“病”被忽悠买了药
阿姨不好意思说自己上过当
高阿姨到现在都不好意思跟别人说自己上过当,平时她从来都不会相信这种卖药的宣传,那天却被“免费体检”的结果吓住了,稀里糊涂地就买了药。
“早市有人发传单,说他们是什么健康中心的,有个免费的公益活动,去的人都能免费领鸡蛋。”高阿姨说,也怪自己贪小便宜,本来想着要是卖药的自己不买就行了,没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人家就是有招儿。
“现场有大夫给免费体检,检查结果出来说我是最严重的。”今年65岁的高阿姨平时就有高血压,大夫这么一说,她当时就被吓唬住了,按着大夫给开的疗程,买了两千多块钱的药。一回到家,高阿姨就冷静下来了,想退药,组织方留的电话都没人接,要不就说不是本人。
后来,高阿姨让儿子上网查了一下她买的“益康胶囊”,发现网上批发价就20元一盒,零售价30元左右,她自己买的一盒却要80元。“找也没处找去,我也就认了。”高阿姨说,就是想提醒一下其他人,可别上这种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