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8只本该栖息在河谷溪畔的野生鸳鸯,飞落到哈尔滨的城市中心安家;17年间,500余只小鸳鸯在兆麟公园孕育出生;如今,在城市落户的野生鸟类已达256种,江鸥翔集、鸳鸯戏水、喜鹊登枝成为城市随处可见的美丽风景。
野生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一直是国际通用的衡量城市生态环境的重要指标。17年,冰城人给予了一群鸳鸯足够的友善与尊敬。越来越多的鸟儿,也给予了我们这座城市生态环境最好的认可和褒奖。
人、鸟、城,和谐相处、相依相伴。如今,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逐步改善和市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这群鸳鸯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一部分。未来,会有更多大自然的“生态使者”融入我们的城市生活。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一座城市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感知。近几年,我们这座城市建设和完善生态环境的脚步从未停止
城市和它们:一直在路上的“生态实践”
一个坐落在城市中心的公园,为什么会吸引野生鸳鸯安家落户?
专家说,因为对生态环境特别挑剔,所以野生鸟类堪称城市的“生态考官”,能够检验一座城市的生态环境、宜居程度。
一群鸳鸯的选择,给我们这座城市的生态答卷打了高分。兆麟公园有近百年的历史,名木古树成荫,按照国家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的划分,兆麟公园的空气质量已达到国家一级标准(自然保护区标准)。正是因为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适合鸳鸯筑巢和生存,才有了“哈籍鸳鸯”与这座城市17年的“生命之约”。
从一棵树、一朵花入手的城市绿化,从水洗马路、网格清扫入手的环境卫生,从太阳岛湿地、呼兰河口湿地、伏尔加庄园、滨江湿地入手的“城市绿肺”……呼吸中有绿草的味道、有花朵的清香,越来越优化的生态环境,让城市成了野生鸟类的天堂。
市民李方豫是个铁杆“鸳鸯粉”,每年坚持到兆麟公园拍鸳鸯。在拍鸳鸯的间隙,他的镜头里不断出现新的野生鸟类。去年,他在兆麟公园拍到过16种野生鸟类。今年令他惊喜的是公园里又新增了6种野生鸟类。他说:“现在的兆麟公园不光有鸳鸯,还有灰喜鹊、极北红顶雀、红尾伯劳、戴胜、红胁蓝尾鸲、凤头等20多种野生鸟类,留鸟、候鸟、旅鸟都有,就像一个百鸟园。”
在松北国家湿地公园,公园采取人工筑巢、减少人为干扰、改造栖息环境等措施,加大对水禽的吸引力度。在北部保育区内营造一座鸟岛,在天然湖泊中营造鸟类的栖息地,吸引鸟类栖息。同时种植部分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及少量树木,选用樱桃、山里红、山荆子、花楸等带果实的适合鸟类食用的植物种植;在开阔浅水区种植荷花、菱角和芡实等水生植物,以吸引涉水禽类在此栖息繁殖;在湿地公园的各水域适当养殖小型的本地鱼类,为水鸟提供足够的食物……如今,一些已消失多年的珍贵野生鸟类白额雁、翠鸟、鸳鸯等重新飞回这里生息繁衍。
每年夏天,盘旋在道外北七道街码头附近江面上数以千计的江鸥,是城市一道美丽的生态风景。从去年开始,狗岛上的江鸥数量更多,翱翔起落的景象更壮观。摄影爱好者董运隆说:“我跟拍了十多年江鸥,以前是发现几只就欣喜万分,现在上千只的景象随处可见,镜头都不够用了。”
从善待一群鸳鸯到珍爱身边每一个大自然赐予的精灵,这已成为生活在这座城市里每一位市民的自觉行动
我们和它们:最亲密的邻居和朋友
鸳鸯“钟情”哈尔滨,与哈尔滨的良好生态环境分不开,更与市民爱鸳鸯、护鸳鸯、保护环境的意识息息相关。
人鸟共融是城市的美丽风景,比风景更美丽的是哈尔滨市民呵护自然、珍惜生命的美丽心灵。
为了保持鸳鸯湖内的水质和水量,每年夏季,兆麟公园每天都会向鸳鸯湖注入两吨新水。在“哈籍鸳鸯”返乡前,兆麟公园也会将鸟巢内的旧蛋壳清理干净,为鸳鸯修葺好天然树洞。今年,放生的鳄龟连吃3只小鸳鸯,本报发布“抓捕令”,阿城市民王先生自制了抓鳄龟工具,专门到兆麟公园踏查。最终在市民的努力下,终于抓住了吃小鸳鸯的鳄龟。公园为了丰富水生物,清除湖堤上的青苔,养了数十只鸭子,但长大的鸭子挤占了鸳鸯的生存空间,公园便将鸭子送走。今年春天,道外区北环路一小区门前的马路上,一只雌鸳鸯不知为何在路中央“行走”,途经此处的一辆出租车为了避让紧急刹车,两名路过的市民忙将鸳鸯救起送到兆麟公园,东北林业大学的教授和兽医专门赶来为它诊病……爱鸟护鸟,已成为市民不约而同的自觉。
“鸟叔”付志新实至名归。从2011年,负责后勤工作的付志新便在哈尔滨医科大学主楼前两条甬道的尽头开设了“鸟食堂”。冬天大雪覆地,鸟儿觅食难,他就将捏碎的馒头和大米撒在地上,然后吹起口哨,呼唤小家伙们来吃食。近几年,校园里仅喜鹊就繁育了四代近300只,还有数不清的麻雀。2012年,学校专门设立了每年3500元的“生态文明建设款”,专项用于小动物喂养。后来,有人自发在两处投食点设置告示牌,号召大家将吃剩的馒头和粮食放到这里。现在,更多的“鸟叔”出现在校园、市区。家住香坊区衡山路2-2号的石大爷和老伴每天早晨7点都会准时打开窗户,给等在外面的小麻雀喂食。7年多的时间,在他家窗口吃食的麻雀从最初的二三十只增加到六七十只。小麻雀们已经把老人当成了朋友,只要老两口来喂食,它们就会扑上来欢快地进餐。
哈轮渡旅游公司二公司轮机长赵士德说:“其实现在江中小鱼小虾很多,江鸥并不缺食,但仍有许多市民每天来喂食。江鸥和市民相处得非常友好,只要有人喂食,几十只江鸥就集中过来,有的甚至直接飞到市民手里取食。随着城市湿地保护越来越好,不光是江鸥,还经常会看到许多说不出名字的水鸟。每到入夜,数不清的水鸟浮在江面上,特别壮观。”
道里区的松柏生态园有4处“松鼠餐厅”,这是居住在附近的市民为公园里可爱的松鼠和花鼠“开办”的小动物食物投放点,野生的小家伙们在这里幸福地生活着。只要有人在树下放一捧榛子,马上就有好几只松鼠从远处的树枝跳跃过来觅食。工作人员讲,无论冬夏,4处食物投放点每天都有市民投放充足的榛子、松子、瓜子、杏仁、麦圈等食物,附近居民给松鼠买“粮食”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尽管这些干果价格不低。现在,园里的松鼠都能听懂市民招呼它们“开饭”的声音。
城市公园、松花江边、湿地公园、小区庭院、甚至街路两侧,喜鹊登枝、松鼠顽跃、飞鸟齐鸣的和谐美景随时映入眼帘。
享受着轻柔的风吹过发肤的清爽,品味着淡淡花香沁人心脾的温馨,很多市民感叹,人和自然原来可以如此亲密接触,可以如此和谐相处。
动物专家说,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兆麟公园的鸳鸯北归,只是野生鸟类大规模迁徙到我们这座城市的开始
它们和未来:大美生态将引百鸟来朝
17年来,人、鸟、城和谐相处的“鸳鸯效应”在我们这座城市不断发酵、放大。
如今在这座城市,鸳鸯不再是兆麟公园“一枝独秀”的自然宠物,文化公园、九站公园江畔、马家沟儿童公园段、何家沟顾乡公园段、江北湿地,都有鸳鸯戏水的景象。
多处自然湿地景观,水道蜿蜒平缓,芦苇香蒲幽深,绿草丛林繁盛,良好的生态环境引来灰鹤、白鹳、江鸥、野鸡、野鸭、大雁等上百种珍稀鸟类和多种鱼类栖息繁衍生息。
市环保局的统计数字显示,截至2013年,我市共创建自然保护区37个,总面积约57万余公顷。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2个。全市有野生脊椎动物417种,兽类63种、鸟类256种、爬行类11种、两栖类9种、鱼类78种,被列入国家一、二类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62种。
东北林业大学动物学院教授李枫说,随着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每年兆麟公园的鸳鸯北归,只是野生鸟类大规模迁徙到我们这座城市的开始。
入则大美生态,出则繁华都市——绿色宜居的生态引擎,正驱动着哈尔滨的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