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困儿童接受捐助。
“这个社会不缺少爱心,缺少的是爱心汇聚的平台;不缺少善举,缺少的是让善举闪亮的机会;不缺少慈善美德,缺少的是让慈善美德弘扬光大的氛围。”随着慈善理念深入人心,冰城一批民间慈善团队、慈善个人应运而生。他们扶危济困、乐善好施,默默做好事从不张扬。他们不是富豪大款,更没有什么深厚的社会背景,普通得像一片小草,但他们广袤的“草根”情怀,已经影响了冰城更多人,去回报社会,关心弱势群体。在很多人眼里看来,慈善最基本的层次是帮助别人,更进一步的作用,则是“把人们心中善的力量激发出来,成为社会的矫正器”。
所以这些爱心团队企盼着,有朝一日,“慈善也会成为更多人的一种生活方式”。
说到“慈善”,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捐款捐物。“其实他们真正需要的不是钱、物,从他们的眼中可以看到。”哈尔滨慈善总会春风爱心团队的创始人董正伟的感悟,她说的“他们”就是偏僻乡村敬老院中的重病孤寡老人。
春风团队
送去的春风
朋友圈内老友变队友
董正伟是女企业家,做慈善多年,也常在朋友圈中发些图片和感悟,朋友觉得很温暖,就相约同行,后来人数越来越多,2014年3月15日,他们成立了名为“春风”的爱心团队。那时队内20多名队员,全都是她的老友。
他们的团队有一个约定,日常随时关注、跟进各类贫困家庭和赈灾消息,捐款捐物,每月的第三个周末定为团队活动,队员一起去被捐助者的家或敬老院,把钱物交给他们,和很多慈善团队没什么不同。
瘫痪男子8年来第一次有人给洗脚
一次活动彻底改变了他们的想法。一次,团队去探望贫困山村里一位独居老人。屋里的气味让很多人难以靠近,老人就瘫卧在土炕上满布污物的草甸上。团队中一位20多岁的小伙突然端来一盆热水,蹲在土炕边,小心翼翼地帮老人翻过身,给老人擦洗,常年卧床,老人背后褥疮满布。老人呆滞的脸上已老泪众横,抱着董正伟的手臂,在她怀里痛哭起来。
“她不能说话,但我能从她的眼中看到很多东西。钱、物再多,无法缓解被遗弃感觉,我们得把关怀放在最需要的地方。”董正伟回忆说。在一个敬老院里,队员们发现了一位中年男子,他35岁瘫痪,至今已卧床8年。队员蹲在床边,开始轻轻撕去他脚上的死皮和结痂,等清理干净涂好药,站起身来,才发现整整用了2个小时。瘫痪的男人哭成泪人,他说自己的脚8年没洗过了。
从那时开始,春风爱心团队的做法发生了变化。市区内敬老院很受关注,人力财力丰富,他们就避开市区,只到偏远乡村敬老院慰问;捐钱捐物不必说,每次行动的重点是帮老人洗脚、擦身、上药、换被单,陪他们聊聊天、唱唱歌,把关怀送到老人心里。
慈善不是“无偿的”
成立至今,哈尔滨慈善总会春风爱心团队已由最初的20多人发展到300多人,他们当中,有企业家、大学教授,也有生活清贫的普通人。一年半时间,20次深入乡村,探望孤寡、病患老人。
队员们说,我们的慈善其实“不是无偿的”,关怀老人的同时,我们能得到一种无法言说又无从计算的收获。
队中一位网吧老板,自我形容是个“败家子”,半生狂妄浪荡,母亲和妻子难以忍受,放任他醉生梦死。有一天他心血来潮,报着“捐点钱”的心态跟着朋友加入团队,去探望贫困孤寡老人。回来后,大家让他说说感想,他泪流满面,噗通跪在地上,对着人群中的母亲和岳母哭喊道:“妈!这么多年我错了!我一定改!”,如今,这位网吧老板已经成为爱心团队的中坚力量。
很多团队成员都表示,这种幸福无法言喻,只有真心地投身善行之中,才能真切感受。而这幸福正是春风爱心团队存在的理由。
宋柳丽的朋友圈更像是一场接力赛,每天至少更新十次。随时发布需要帮扶的弱势群体信息,时时直播救助现场。
宋柳丽与她的紫丁香爱心联盟多年来一直靠着自己的模式在经营着“帮助”这两个字。在他们看来,慈善不仅是帮助一次,资助一时,而是如同血液进入身体般,要形成循环。于是造血式的慈善,在紫丁香爱心联盟产生,紫丁香养老院便是成果之一。
造血式的慈善
创造爱心接力
微信里的爱心接力赛
“我的任务更多是像流水线上的工人找到匹配的螺丝与螺母,并把他们组装在一起。”
做慈善,其实在紫丁香爱心联盟中,更像是一场爱心接力。
当初联盟的组建,其实也是来自一次爱心接力赛。“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宋柳丽打电话问孩子们最需要什么,得到“尿不湿”的答案后,她第一时间在好友群里,发了第一次组织爱心活动的通知,“当时也不知道该怎么通知,就把我现有的几个好友群,都发了一遍,时间地点,参加活动的须带上‘尿不湿’。”宋柳丽第一次发现自己的魅力大,是在一周后的活动现场上,一条通知就来了66名爱心人士。
“需要帮助的人很多,我自己能力有限,不可能都帮过来。但我可以将需要帮扶的对象与爱心人士对接。”宋柳丽每每谈到这时,眼睛里都会放出特兴奋的光芒。
受助女孩背着病母送来“感激猪肉”
其实真正支持团队走到现在的,不是荣誉,不是称赞,而是受助者的每一个回应。
12岁的娜娜(化名)与瘫痪的母亲在双城租了间小小的平房居住,放学写作业、炒菜做饭、照顾妈妈……小小年纪的她成了全能小超人,只是她很内向,觉得自己是个被幸福遗忘的孩子。紫丁香爱心联盟成员吴智慧与娜娜家结了对子,不仅定期给孩子生活费,更多的是给孩子精神关心:每周一个电话询问孩子学习生活,节日里带她逛公园吃肯德基……半年过去了,改变的不仅是娜娜家米面油不缺,还有娜娜的笑容越来越多。
今年春节前,风雪天里,娜娜背着妈妈,雇了辆车从双城特意为吴叔叔运来了自己精心养了三个月的出栏笨猪,“叔叔,这猪是我养的,你一定要收下。妈妈说人要知道感恩,知道回报,等我长大,我也要像您做一名好人,去帮助别人。”
造血式的慈善
慈善帮扶的模式除了“化缘”,还能不能有造血的模式?
于是,一所由45位爱心联盟成员通过众筹方式攒起来的“紫丁香养老院”日前正式在呼兰区落成,第一批老人已经入住。
据介绍,联盟中45位会员每人出资2万元到10万元不等,共筹集到200万元,选择了呼兰区一栋既有楼房,按照养老服务的需要进行了改造。“对于特困老人或无人赡养的老人,我们通过减免费用的方式让老人颐养天年。”宋柳丽说,对于紫丁香养老院的利润,45位出资者约定:用于公益,分文不取。
出资的爱心人士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把紫丁香养老院打造成“爱心造血机”——给老人提供高性价比的养老服务;10%的床位免费提供给无助的老人当作晚年避风港;利润的20%用来资助贫困儿童。
开着一百多万的豪车,你会做什么?会兜风,会和好友聚会……会不会开着豪车去做帮助素不相识有苦难的人呢?刘益萌和他的保时捷车友会就是这样一群“有钱人”,以车为平台,搭建公益平台,面对困难群体慷慨解囊,并持续关注,授人以渔。
开着保时捷
去找最需要资助的人
“豪车会友”缺少公益平台
“我们这群人中,有白手起家的60后、70后富一代,也有含着金钥匙出生的90后富二代。”作为保时捷车友会的负责人刘益萌坦承地说,团队里成员确实都有一定经济实力。
他说,2011年车友会成立,成立之初就是大家聚在一起组织各种PARTY、攒各种饭局,吃吃喝喝后,大家都觉得心里好象缺点什么。
“日子不该这么过,缺少心底向善的精神人就会感觉到碌碌无为。”刘益萌说,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该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多做点好事。
拒绝了五六所学校的求助
去年与伊春团市委合作,保时捷车友会帮助150名贫困学子完成了迈进大学的梦想。
“在我和妹妹读书期间,家里就很贫困。”刘益萌说团队里也有一些白手起家的企业家也和自己有相似的经历,年轻时在最无助时,能帮自己一把,这份渴望大家都懂。
“团队有个规定就是只做雪中送炭,不做锦上添花。”刘益萌笑着说,前不久近郊的一所小学找到他,希望车友会能为学校捐助电脑和图书,却被实地考察后的车友会拒绝了。理由是车友会不想把钱捐助给校舍已经宽敞明亮的学校,而是想把钱用在刀刃上,帮助其他校都很简陋的学校。
像这样的“拒绝”,大概有五六次了。甚至有一些求助单位,认为这些开保时捷的“大款”挺抠门,但这些并不能让车友会改变初衷,将钱捐给最需要帮助的人。
用车友会捐款的利息做公益
如今车友会已经有230多位会员了。在QQ群、微信群里都是通过接龙的方式来介绍项目,每次活动都是统一捐、统一开车到现场对接。
为最大限度减轻贫困学子家庭的经济负担,让贫困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车友会对他们在大学四年将给予持续关注,并随时提供诸多方面的帮助。根据学生所学专业为其提供假期实习的机会,提前进行社会实践,并在毕业后,优先提供工作岗位等。
车友会还组织了自愿捐款建立保时捷车友会基金,团队成员共捐款200多万元,用投资理财的利息,来做公益资助。
从1998年松花江江堤上捐出100元起,他这17年就一直和捐款慈善绑在了一起。他也不是“大款”,但每次捐款少则一二百元,多则几千,他和他的团队“第一爱心团队”非常低调,每次只留下这个“序列号”的团队名字,从不留下个人姓名。即使前后17年,捐款50万左右,但很多捐友以及受助对象只知道他叫王先生,他与绝大多数成员一样,谈及捐助的事儿,总显得不善言辞。这个热心的男人和他的团队不断奔走于城市的各个角落,寻找需要帮助的人。
从一分钱做起
慈善没有“门槛”
第一爱心团队的账本
“2012年4月26日 捐助6岁白血病患儿”、“2012年10月14日捐助哈市见义勇为的苏泽军”……在第一爱心团队里,有一本厚厚的精致账本,账本里的每一页都工工整整记录着团队里每次捐助的情况,包括时间、救助对象、地点、团队里参与捐款的每个人的捐款数目。少则50元、100元,多则3000元、5000元,没有硬性规定,没有盲目比较,在这个账本上,每一个人的每一笔捐款都是按自己的能力发自内心的爱心。
“从一分钱做起”,是第一爱心团队的口号。正是因为这个没有“门槛”的口号,成立短短的几年来,从当时的五六个人能发展到五六十人。团队里有商人、白领,但更多的是学生、教师、个体业者、打工者、甚至下岗女工,他们通过“短信群发”相互告知,自愿决定捐不捐,自愿决定捐多少。
“感动不在捐献多少,慈善不在多有钱,而在多有心!”王先生说,别问大家图什么,其实就是一种习惯。无论是一分钱还是一分力,心远比钱更重要。
帮助他人只有好处
17年来,王先生带着“多帮帮有困难人”的心态,走过一站又一站,最终他和他的第一爱心团队决定在哈市慈善总会落了脚,在这里他和他的团队已经将做慈善,融为了一种生活习惯。
“帮助他人只有好处!你得到的远比你付出的多。”第一爱心团队里的田大姐很有感触地说,福利院无法行走的残疾人,将送去的爱心鞋,绑在膝盖上,一再说谢谢。身患尿毒症的大学生男孩在身体稍有好转时,就找了份力所能及的工作,不仅逢年过节给团队里的好人们发一份节日祝福的短信,还将爱心继续传递,尽自己的能力也帮助其他有困难的人。
每一分钱都要亲手交给救助者
在周波、栾海、苑洪山、杨雪飞等所有团队里的成员,做慈善,已经成为了一种生活习惯。最近几年,参与慈善的“80后”甚至“90后”越来越多,他们在捐助活动和志愿服务中更是贡献突出,这种热诚与捐助同样可贵。
无论是开车去牡丹江探望被拖拉机轧断腿的小男孩,还是为福利院的残疾人送年货,或是资助贫困学生……每次捐助,团队里募集上来的钱,都要亲手送到受助人手中,直接对接,没有中间环节。
公开、透明,快捷,让团队的凝聚力更强。
帮助,究竟有着怎样的内容?有的人捐物、有的人捐款、有的人出力,张震彬和他的艺企联合会在成立半年的时间里,却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在诠释着帮助的另一种方式。
很多人在他人眼里看来什么都不缺,但他们渴望关怀、渴望陪伴、渴望获得重视、渴望能消除位置转变后的寂寞与惶恐。于是张震彬攒起了这个由企业家搭台,艺术家唱戏的舞台,为我们身边的老人、孩子等在感情和心理上需要救助的人送去温暖。
把欢歌笑语送给
“啥都不缺”的他们
别人送钱我们送艺术
“帮助也需要发挥各自的专业特长。”张震彬当初组建艺企联合会时的初衷就如此。于是艺企联合会在公益活动中,除了捐款捐物外,还有自己的特点,送艺术、送欢乐、送精神文化。
上千人的团队成员,各界艺术家大约能占三分之一,国家一级演员就有11人。相声表演艺术家、评剧表演艺术家、快板艺术家……几乎囊括了歌曲、曲艺、书画、民间艺术等领域。这么好的资源该好好利用。张震彬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后,出乎意料地得到团队成员的一致同意。
“豪华版春晚”让老人们堵了门
“平生登台上万次,也没面对台下的这些观众震撼大。”一位著名的戏曲家告诉记者。其实和他一样的,让这些省内、乃至全国著名的艺术家难忘的演出第一次就是在今年春节前到香坊区敬老服务中心为老人送上一台自编自演的晚会。
这场晚会的阵容是相当的强大,包括了著名魔术师王永林、书法家果树学、画家刘智伟、戏曲张派传人李小菊等名家。每一个节目都是精心编排的,大师们都拿出了自己的绝活儿。为了让台下的老人们能参与其中,还现场安排了配乐诗朗诵环节,
院里的老人们将表演团队的条幅藏起来,又将大客车围住,最后还堵在了大门口,就是想尽一切办法不让他们走。
每卖一件商品都有一份爱心基金
为了帮助更多有困难的人,艺企联合会决定要在主城区建爱心超市,与民政部门的爱心超市不同,不是将物资免费发放给困难群众,而是联合团队里的企业家,将商品以低于市场价出售,每售出一件商品,就有份爱心基金捐出作为慈善基金。
张震彬说,他和他的队友们忘不了那些老人们的眼神,能够给他们带来欢歌笑语是他们团队最幸福的事!
让慈善激发城市正能量
新晚报评论员
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是我们这座城市的优良传统,践行公益、传递爱心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价值。短短几年,一支支志愿团队穿梭于城市每个需要帮助的角落间,慈善在冰城以不同的方式留下了足迹。“第一爱心团队”爱心账本展现出的“从一分钱做起”,让慈善不再是奢侈品。
慈善的形式也并不是单一的给钱给物,艺企联合会发挥特长送去欢歌笑语的精神慰问,春风爱心团队为“三无”病人端上了一盆洗脚水,那份关怀暖流入心;慈善更是长久的造血工程,紫丁香爱心联盟民间众筹造了座养老院,靠自己的模式经营着“帮助”两个字。
打造爱心汇聚的平台,给善举闪亮的机会,弘扬慈善美德氛围,让我们每个人的爱心充分涌流,让宝贵的慈善资源在扶贫济困中得到充分利用,惠及到更多人,我们的社会将更加和谐,我们的城市将更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