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洛接受记者采访。照片《沈阳日报》记者 廉勇 摄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他不怕风吹雨打,他不怕天寒地冻,他不摇也不动,永远挺立在山巅……”一首《革命人永远是年轻》曾在上世纪50年代最先唱响在哈尔滨的大街小巷,多年之后,这首朗朗上口的革命歌曲仍为大家耳熟能详。这是新中国首部抗战题材的歌剧《星星之火》第二幕中的一首歌曲。而鲜为人知的是,《星星之火》这部歌剧,以及《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脍炙人口的歌曲,都是在哈尔滨创作完成的。
7月27日,东北四市党报“重走抗联路铭史看振兴”采访团来到沈阳音乐学院,在这里见到了《星星之火》歌剧的女主角、歌剧的作曲家李劫夫的夫人张洛老师。今年已86岁高龄的张洛老师精神矍铄,回忆起1948年到1950年间在哈尔滨创作、排演《星星之火》那段往事仍十分动情,眼眶里浸润着泪光。
剧中人物原型来自李敏等抗联老战士
说起《星星之火》的创作,张洛双手颤抖着从包中取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着两本已经泛黄的书。老人告诉记者,这两本就是当年《星星之火》的歌本及劫夫老师参与剧本创作时的一本采访笔记,笔记中不但记录着一个个抗战故事,还有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原型塑像小画。
张洛告诉记者,抗战胜利后,根据中央统一部署,延安鲁艺迁往东北,其中鲁艺实验剧团戏剧部就抵达了哈尔滨,戏剧部创作的地方就在哈尔滨中央大街1号。为了展现东北抗日联军艰苦的革命斗争历程,歌颂游击队和广大人民群众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吕朋、李劫夫、安波等几位艺术家,在1948年到1949年期间奔赴东北大地的白山黑水之间,寻访抗联英雄足迹。
没有固定的住所也不能实现稳定的粮食供给,抗联战士们经常吃穿无着,非常艰苦,甚至经常要吃草根、嚼树皮、喝雪水。东北抗联的斗争环境非常险恶。张洛回忆,劫夫从深山老林采访归来,曾给她讲述过一段“趣闻”:他们曾在山里看见一只扛着树干到处找食吃的黑熊,原来这只黑熊被猎人打伤后绑在了树上,黑熊将大树连根拔起来后,扛着树干逃走。这件事情虽然被当作“趣闻”讲给大家,但是可想而知,当时劫夫所体验到的环境也是十分危险的,东北抗联也正是在这么艰险的环境中斗争了14年。
在创作《星星之火》的过程中,剧作家吕朋在抗联老战士李敏家中整整采访了7天。李敏向他详细地讲述了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之后在《星星之火》的创作中,剧中人李小凤、老李头、老杨头等革命者的形象中,都融入了抗联老战士李敏等人的真实事迹及人物形象。其中,剧中头戴白帽、颔生白胡,腰别烟袋、脚穿乌拉鞋的老李头,是位乐观机智的革命者。他的原型就是东北抗联老交通员李升。在“九一八”事变中,日伪军攻占了方正县,李升的房子被烧了,老伴和两个儿子也都遇害。1932年李升参加了中共汤原中心县委领导的汤原反日游击队,由于他生活经验丰富,机智沉着,腿脚又快,虽然年岁大但更便于掩护,党组织决定让他专做交通工作,无数次完成传递文件、消息的任务。李升还担任护送领导干部的任务,包括杨靖宇、李兆麟、冯仲云、赵一曼、周保中等去外地巡视工作,以“父子”、“父女”、“公媳”等关系为掩护,由李升护送时,每次都能很好地完成任务。李升也被亲切地称为“抗联的父亲”、“抗联老爷爷”。
剧作家吕朋、作曲家劫夫在哈尔滨就是以李升事迹为源头创作了抗联老交通员“李老头”这个串联主线人物。在劫夫的笔记本上,有一幅亲手为老李头画的素描肖像,正是因为亲眼见过老李头,知道他的乐观、积极和机警,劫夫才决定在《革命人永远是年轻》这首歌中运用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欢快曲调。
新中国首部抗联歌剧在哈诞生
东北军民艰苦与顽强的抗战精神,极大地鼓舞了主创人员和演员们创作的干劲和热情,《星星之火》这部歌剧是在3个月内,边编写剧本、边排演、边修改完成的。张洛告诉记者,当时常常是吕朋写出一部分剧本,劫夫就谱一段曲,劫夫边谱曲时边哼唱,在一旁的张洛就边听边学边演,到最后,四幕剧都写出来时,演员们已都熟悉了每一首歌,最后排演只需要一个合成就完成了,这部剧大家都配合得非常流畅轻松。当时,演员们排演《星星之火》的地方就在哈尔滨中央大街1号的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房间里。张洛说,当时的排演条件非常艰苦,没有舞台和背景,同志们就放倒了椅子当作山峰、地面上铺布当作河水。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诞生了中国首部四幕歌剧,也是首部以抗战为题材的歌剧。
1950年12月,《星星之火》在哈尔滨道里区的一个实验剧场里正式公演。当时正值抗美援朝初期,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从哈尔滨演到沈阳,再演到大连、北京,演出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场场爆满。直到1953年,整整演了近400场,仅在哈尔滨就上演了近百场。剧中歌曲《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由于曲调上口、歌词鼓励人心,随着演出这首歌成为了大街小巷百姓争相传唱的流行歌曲。
张洛说,当时《星星之火》在哈尔滨演出时,几乎是台上的演员演唱时,台下观众就开始一起哼唱起来。她还记得,当时他们演出完都要回家卸妆,跟群众一起散场出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有群众在哼唱:“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他好比大松树冬夏常青......”
沈阳音乐学院将重新排演《星星之火》
如今,当年参演《星星之火》的主创人员及演员大多都已作古,但《革命人永远是年轻》却在几代人中传唱至今,经久不衰。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副院长安怡表示,今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沈阳音乐学院将重新排演《星星之火》,这既是在新时期对抗联精神的颂扬和传承,同时也是对劫夫等老一辈音乐家的告慰和纪念。
此次沈阳音乐学院将《星星之火》重新搬上舞台,将对原有的四幕歌剧进行重新的编排和创作,由原来的四幕七场歌剧改为大型轻唱剧,剧中既保留了原歌剧经典的唱段和基本的故事梗概,还将加入新的创作内容和元素。沈阳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刘晖表示,这部剧的经典唱段《革命人永远是年轻》等旋律将贯穿全剧,同时加入新创作的合唱、重唱等,增加该剧的创新性。预计,该剧将于今年10月25日在沈阳进行首演,并定于11月4日,作为“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周”的重要演出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演。
由于抗联歌剧《星星之火》最早是1950年在哈尔滨首演,此次重新排演的轻唱剧《星星之火》是否也会到哈尔滨演出?对此,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安怡表示,只要哈尔滨的人民欢迎这台曲目,他们当然会愿意将这台反映抗联生活的作品带回它的故乡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