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计划开设慰安所的报告。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前夕,省政府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黑龙江省档案馆公布123份侵华日军档案资料,包括日本移民侵略黑龙江档案96份、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特殊输送”档案20份、日军“慰安妇”档案7份,其中48份为首次对外公布。
对于首次整理发现的侵华日军设置慰安所档案,黑龙江省档案馆与中央档案馆、吉林省等档案馆联合申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此次公布的所有档案资料已编有专题目录,可供社会各界查找利用。中国公民持身份证、工作证或介绍信,即可直接到省档案馆查阅档案。外国组织和个人须提前向省档案馆提出申请,经批准后可查阅档案。
省档案馆对馆藏日伪档案资料的整理工作还在进行中,随着整理工作的逐步深入,还会发现日军侵华新罪证,届时,省档案馆将继续向社会公布。此外,由省档案馆编辑出版的《侵华日军七三一部队罪证》、《日本移民侵略黑龙江》两本书也在发布会上首发。
东北89个移民区69个在黑龙江
背景
1906年到1945年间,日本在侵略中国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向中国东北地区进行移民,强行霸占土地和财产。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至1940年1月,日本在中国东北共建立了89个集团移民区,除伪吉林省6区和东安省的14区外,其余69区均在黑龙江地区。具体分布:伪松江省26个区、滨江省16个区、北安省15个区、龙江省7个区、牡丹江省5个区。
据不完全统计,黑龙江地区的日本移民在户数和人数上分别占整个东北地区日本移民总数的70%以上。日伪时期进入黑龙江地区的日本移民约13万人,大部分是由日本殖民机构官方组织移入。1946年,我国开始遣返日本移民,在1946年9月基本遣送完毕,整个东北地区的日本移民遣返工作1947年初结束。
本次公布的96份日本移民档案,其中21件是首次对外发布,时间为1932年3月至1946年2月。96份档案中有16件有关日本移民的政策与法令,包括制定的《满洲农业移民根本方策案》、关于百万户移民国策的介绍、关东军参谋长西尾寿造等官员关于移民问题的讲话等;12件记录了日本移民的种类,包括满洲渔农开拓团、林业开拓团、青年义勇队、铁路自警村等多种形式移民团体的调查报告等材料;27件反映了日本移民的计划与实施,包括日本人移民对策案要纲、满洲移住协会设立要纲案、满洲拓殖公司设立纲要案、第十次集团开拓民移民地区一览表等材料等;22件反映了日本移民霸占土地情况,包括第一次特别移民用地议定书、日本人移民用地整备要纲案等;19件反映了日本移民的危机情况,包括第一次移民(永丰镇)退团、战病死情况等。
省档案局局长、省档案馆馆长齐秀娟介绍说,此次公布的日本移民档案,记录了日本移民政策、规模、施行情况等内容,证明了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移民早有预谋,是一项领土扩张的“国策”,并以铁的事实揭露了日本侵略者夺占东北农民土地、欺压东北农民的罪恶行径,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也激起了广大人民的反抗。同时反映了在中国抗日民众的打击下,日本开拓团成员情绪低落,精神萎靡,因悲观失望而自杀、逃跑和退团的事实。这些档案对揭露日本军国主义实施移民侵略的实质,具有极高的史证价值。
“特殊输送”将人运到七三一
“特殊输送”高凤章的秘密档案。
背景
所谓“特殊输送”,就是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所属各宪兵队、宪兵分队、宪兵分遣队,将秘密逮捕的反满抗日战士直接进行秘密审讯,然后逐级上报,经司令官批准并下达指令后,将抗日战士秘密输送至七三一部队,进行细菌实验。
1999年8月,黑龙江省档案馆向社会开放馆藏侵华日军关东宪兵队“特殊输送”档案,共计66件,涉及被害人52名,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响。
据介绍,此次公布的是新发现的20件“特殊输送”档案,涉及被害人孙连生、高凤章、尚开明、李忠发共4人,时间自1939年6月9日至1941年7月25日,内容包括新京宪兵队、关东宪兵队司令部、警务部、半截河宪兵分遣队、东安宪兵队、北安宪兵队、林口宪兵分队、哈尔滨宪兵队对苏联谍报员孙连生、高凤章、尚开明、李忠发进行监视、逮捕、审讯、移送等情况的报告、处理情况通报和已被确定特殊输送的苏联谍报员病死情况的报告。
在一份档案中,被“特殊输送”的人叫高凤章,男性,时年33岁,原籍奉天省本溪县祈家堡,当时住在东安省密山县黄泥河子丰乐屯,苏联谍报员。1940年7月29日东安宪兵队队长白滨重夫以东宪高第五一九号文件向关东宪兵队司令官竹内宽呈报移送苏联谍报员高凤章的报告:“根据六月二十二日关宪警第六八二号文件,由半截河宪兵分遣队队员对高凤章进行‘特殊输送’,并于七月四日移送到哈尔滨宪兵队本部。”
“侵华日军一直将细菌武器的研制列入‘绝密’加以掩盖,因此该档案是记录关东宪兵队和七三一部队相互勾结共同实施罪恶活动的原始文件,是历史的真实记录。”齐秀娟说。
据介绍,关东宪兵队作为日伪军警宪特机关的首脑,在日本对中国东北实行殖民统治的14年间,形成了大批档案。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前夕,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撤离长春时,为逃避罪责大肆销毁罪证,将档案烧毁或埋入地下。现存的这些关东宪兵队“特殊输送”档案,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是未来得及销毁而意外遗留下来的。1969年11月,省档案馆从省清查敌伪档案办公室接收了这部分档案,这批档案虽然留存数量不多,但保存完好,价值珍贵,是揭露侵华日军罪恶行径,尤其是臭名昭著的七三一细菌部队这一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最灭绝人性的细菌战研究中心,用活人进行细菌实验罪行最有力的铁证。
从朝“募集”慰安妇开设“鲜人料理店”
背景
慰安妇”是指受日本政府或军队命令,被强迫为日本军人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慰安妇制度是日本法西斯违反人道主义、违反两性伦理、违反战争常规的制度化的、无可辩驳的政府犯罪行为。日军“慰安妇”制度是世界战争史上唯一的性奴隶制度,使亚洲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难以计数的妇女惨遭蹂躏,蒙受巨大的侮辱和伤痛。
慰安所是日军建立的一种军事附属制度,大致分4 种类型:一、军队直接设立的固定的慰安所;二、日侨民营慰安所;三、由日军指定使用的民间妓院形态的慰安所;四、军队或民间经营的流动式慰安所。
此次公布的反映日军强征“慰安妇”档案共7件,是从省档案馆馆藏日伪档案中发掘而来,其中6件是伪牡丹江省绥阳县绥阳国境警察队对当地日军设立慰安所情况的调查报告,包括3件绥阳国境警察队绥芬河队与寒葱河队关于当地日军设立慰安所情况的“特秘”调查报告和3件当地国境警察队特务对设立慰安所的调查与搜集当地餐饮娱乐业的反映。另外一件是东安宪兵分队关于日军设立军事警察专门负责军中“特殊慰安所”、“特殊慰安妇设施”相关事务的报告。
记者在一份档案中看到:1941年10月20日,绥阳国境警察队寒葱河队长高桥给绥阳国境警察队绥芬河队长的“绥国警绥寒特秘第八九零号”报告中,提到“根据南天门队长的报告,现计划在南天门开设日军专用鲜人料理店(慰安所)”,并详细记载营业场所“计划从二十五栋军农耕移民团宿舍中借用两栋房间”,女招待员“从朝鲜募集的二千名日军大陆派遣部队专用慰安妇中调集约十人到南天门”,监督机关是“南天门驻屯花田部队”,经营方针为“下士官及士兵可娱乐三十分钟,将校则为一小时,目前费用不详”,营业时间是“夜间十二时止”。
齐秀娟分析说,从发现的档案中可以看出绥阳地区设立慰安所的形式为军督民办,监督机关为南天门驻屯花田部队;经营者来自朝鲜;所谓的女招待也都是从朝鲜“募集”而来;已知绥阳地区设立了两个慰安所;已设立的两家慰安所分别有女招待10人和13人;仅一批从朝鲜“募集”的女招待就达2000人,数目惊人;档案中明确表明,所谓的鲜人料理店,就是日本军方设立和指定的专为军人服务的慰安所;说明侵华日军在绥阳以外的地方也设立了慰安所,而且是由军方直接设立,具体由关东宪兵队负责管理,维持秩序。
“铁的事实证明,日本侵略者实施惨无人道的慰安妇制度罪行不容抵赖。这些有关‘慰安妇’档案的发现与公布,与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鸡宁临时宪兵队《思想对策月报》所记载的在牡丹江省绥阳街军队特殊‘慰安所’附近电线杆上,张贴用白纸书写的招募‘慰安妇’广告的事实相印证,进一步证明绥阳县等地设立‘慰安所’的事实,填补了‘慰安妇’问题研究的史料空白。”齐秀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