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塌陷”“东北崩溃”“断崖式下跌”,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媒体“唱衰东北”“唱衰龙江”的声音,持续不断。在吸引眼球、令人“震撼”同时,的确让很多人无所适从,不知所以。《一位博导的来信》,对各种“唱衰”所表达的焦虑和不安,也许不是个别情况。正如信中所说,一方面会给百姓心里产生负面影响,另一方面也严重背离事实。
客观分析、理性看待新常态下黑龙江经济,对于广大干部群众认清形势、明辨是非、振奋精神、凝聚力量至关重要。客观,就要尊重事实,让事实说话;理性,就要坚持辩证法,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既要看局部,更要看整体。上半年我省经济增速是5.1%,经济增速放缓是事实。增速放缓的成因是什么,是局部的、个别领域的问题,还是经济发展的全面低迷?数据告诉我们,上半年第二产业同比仅增长0.6%,原因是工业速度下滑,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0.1%、主营业务收入下降16.1%,而工业下滑最直接的原因,是能源资源行业的衰退,“油”“煤”产量和价格双降。与第二产业的情况相反,我省上半年第一、第三产业都高于全国的平均增速。尤其是第三产业,在去年快速增长基础上,同比增长10.2%,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旅游、文化、养老、金融、“互联网+”等现代服务业,支撑起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而第二产业除了“油”“煤”之外,食品工业、装备制造业、矿产资源精深加工、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等也保持了很好的成长性。也就是说,“油”“煤”是我省经济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如果刨除“油”“煤”的下拉影响,黑龙江经济增速可能保持在两位数高增长。
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既要看报告期数据,更要看未来发展趋势。趋势代表方向,方向比速度更重要。经济新常态,代表着以速度增长为特征的“野蛮生长”时代的结束,有三大特点:一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消费需求逐步成为主体,城乡区域差距逐步缩小,居民收入占比上升,发展成果惠及更广大民众;三是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下龙江经济,出现了一些行业性的下跌,也出现了众多行业的内生式增长。看看我省近两年出现的经济亮点,已经不同于以往,是创新驱动的增长,是内需拉动的增长。同时也说明,我省抓住新常态下经济低速缓行的时机,“调仓换股”式的结构调整,已经见到了成效。
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既要看技术面,更要看基本面、政策面。基本面是过去到现在形成的运行态势,政策面则引导着未来的发展走向。习近平总书记说,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空间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这“四个没有变”,是中国的现状,也是龙江的现状。尤其是第一轮东北振兴我省保持了连续10年的两位数增长,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在政策面上,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政策给力。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分别来东北考察,为东北振兴加油鼓劲开药方。去年8月国务院发布了支持东北振兴“35条”,其中的若干重大政策举措,具有较高的政策含金量。如果看这两年我省经济增速曲线,是放缓的,但是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政策面始终支持我省经济长期向好发展。
看待新常态下的黑龙江,既要看到经济增速放缓,更要看到民生改善。判断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状况,最终的判断标准是人民生活水平是不是不断得到了提高。目前在我省煤城、林区确实出现了下岗失业群众增多、一些家庭收入下降的情况。但就全省来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增长,就业保持总体稳定,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民生投入持续增加。面对煤城、林区出现的局部情况,省委省政府已经采取了强力的措施,在经济下行和财政收支压力很大的情况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钱没有减,千方百计地避免把经济压力传导到民生面上。
龙江经济正从中高速转向中速增长,这个增长速度,是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合理波动,是市场经济规律的客观反映。一方面是能源资源产业的大幅度下拉,另一方面是其他产业的快速增长,这就是龙江经济发展的现状。机遇与挑战并存,压力与动力同在。既要看到增长速度回落的必然性,又要看到巨大潜力和空间;既要看到结构调整的艰巨性,又要看到正在向更加合理的阶段演化;既要看到解决体制性矛盾的复杂性,也要看到新形势新机遇新动力。
龙江经济没有“塌陷”,也没有“崩溃”。面对经济增速放缓,面对各种各样的“唱衰”,我们没有必要大惊小怪,更不必惊慌失措,关键是保持定力、有所作为,继续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打破思想牢笼,加快行政改革,优化发展环境,让新的增长点加快孕育并不断破茧而出,让新的增长动力加快形成并不断蓄积力量。(原载9月14日《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