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晚报》小编为读者送气球。
扫微信就送礼。
作为冰城市民的老朋友,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的展位在全省“记者节”现场相当受关注,在新媒体团队打造过程中,除已拥有30万粉丝的哈尔滨日报新媒体和百万粉丝的新晚报新媒体每天为读者送上一手资讯外,新晚报亲子、大学生小粽子、新晚报龙殿、新晚报影视、新晚社区报、哈报陈楠工作室、家报好太太俱乐部、家报老友乐、都市资讯报、朝闻快线等哈报集团新媒体矩阵,也让各年龄层的读者找到适合自己的订阅号,获取感兴趣的新闻资讯。昨天,新媒体的小编们受到了读者们的“围观”。
读者现场收礼物
收到手软
一大早,各新媒体小编化身搬运工,往场地大箱小箱地搬货,这可都是送给粉丝的礼物。《哈尔滨日报》送的是防霾口罩、《新晚社区报》送的是冲锋衣和志愿者绿马甲、《都市资讯报》送的是水壶、哈尔滨新闻网送的是健身卡、哈报陈南工作室送的是极地馆门票和饮料……活动时间还未开始,就有排队等着“扫码”换礼物的了。
“快教教我这微信咋使,顺便帮我把哈尔滨日报和老友乐加上!”陈大爷是《新晚报》十五年的订阅户,最近也赶时髦玩起了微信,只是还不熟练,待记者帮陈大爷扫了一圈二维码后,大爷的背包已快装不下礼物了。
《新晚报》官方微信的两位小编化身大熊猫和加菲猫,发放气球,虽然现场都是“扫二维码换礼品”,但扫《新晚报》二维码的人并不多,为啥?一位大哥说:“全家早就是你们新晚报粉丝了,还扫啥?给我儿子来个蓝色气球吧。”
现场礼物虽多,但新晚社区报发礼物的人却格外抢眼,纸媒首创的志愿服务总队派来了50个年轻美女,现场发放社区报,吸引了不少人围观。正就读哈尔滨学院的大二学生小李告诉记者,父母是社区报读者,她是志愿者,父母逢人就炫耀呢。
《新晚社区报》的志愿者们。
自从加了新晚报微信
再没打过114
“我经常给小编留言,有求必应呀!”高中生小宇说,以前一直以为这种公众号是不会有人回复的,第一次与小编接触是闲着无聊连着发了好几个表情,没想到小编一句:“您好,有什么可以帮您的?”把他吓一哆嗦,质疑小编是人还是机器。这之后,小宇问过小编去太阳岛坐啥车;找小编要过家政的电话;询问过小编跟女朋友约会去哪儿比较好,甚至还找小编买过火车票……小宇说,基本关注了“新晚报微信”,就不用打114了。听到这,估计小编想告诉你,那些电话小编也是打114帮你查的!小宇望着正在打气球的小编们问道:“你们谁帮过我呀?”大家表示:可能都帮过!
如今,新晚报新媒体粉丝数量已过百万,除了本地市民,还有很多外地网友默默关注着。从后台统计数据得知,来自东三省、江苏和北京等地的网友都有数千人。昨天一早,值班小编收到一条来自北京微友的留言,祝小编记者节快乐,那真是满满的成就感啊。
现场,报刊发行公司新阳站的初铭毅告诉记者,做发行这些年,和辖区订报户都挺熟,不少老订报户今天特地来参加记者节活动,而且活动刚开始,他就订出去了一份报纸。
领到奖品笑逐颜开。
我给刘星捐过款
来看报道的记者长啥样
“哎呀,你就是帮刘星卖生蚝的记者啊!”刘阿姨上前握住记者王鸿凌的手说,“原来王记者这么年轻!我在新晚报微店给刘星捐过款,能看见你真高兴。”《小小生蚝摊,“烤”热一座城》爱心报道为“生蚝妈妈”刘星筹集善款近40万元,新媒体创下超百万浏览量,见证了冰城市民的爱心。现场,也来了一些反映问题的读者,一位老大爷就拉着王鸿凌记者投诉公交卡的问题,估计“记者节”,她要在采访中度过了。
在哈报陈南工作室展位前,聚集着很多扛着“长枪短炮”的人,不少人是专门来“围观”陈南老师的,想与陈南老师“切磋”摄影技巧。现场,还邀请到了哈尔滨佳美数码摄影器材行,展示佳能、尼康等最新器材供摄影爱好者体验。爱好者们边体验边与郑学清、王滨志两位摄影老专家交流合影。作为老哈报人,郑老师说,这两年新媒体发展迅速,他作为特约嘉宾,也经常在公众号回复摄影爱好者提出的问题,形成良好互动,已和读者成了“网友”。
《哈尔滨日报》记者王鸿凌(左)与读者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