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工作,一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旅游系统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按照把哈尔滨建设成为“冰城夏都”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坚持科学发展、主动作为、攻坚克难、团结拼搏,工作取得了可圈可点的新成绩,队伍建设呈现出意气风发的新气象。
去年全年,全市接待游客达到6490.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07.9亿元,总收入同比增长15.4%。旅游业成为促进我市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和扩大内需的新引擎。
我市城市形象更加鲜明,品牌影响力扩大,“冰城夏都”知晓率高达95.3%,旅游市场由观光型向度假型转变。去年以来,哈尔滨先后获评2015年度中国十大最具人气旅游城市,荣获“一带一路”旅游推广城市TOP10,入选春节期间国内游十大热门目的地;冰雪节成为世界顶级冰雪盛会,冰雪大世界、雪博会入选全球杰出景区,冰雪旅游霸主地位全面彰显,哈尔滨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我市旅游业靶向营销策略结出硕果,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我市接待省外游客比重达到55%,与上年同期相比提升了10个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增幅高于旅游接待总数量增幅,我市旅游业呈现出由数量效益型向质量效益型的华丽转变。
抢抓历史机遇 放大城市特色
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共生成效显著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顶层设计和宏观统筹,旅游文化时尚产业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旅游+”形成新的先进生产力不断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旅游产业项目投资增长强劲
2015年全市新建旅游文化项目18个,完成投资19.7亿元,续建项目20个,完成投资60.8亿元。以万达文旅城、波塞冬海洋王国为代表的一批超大项目影响力和带动作用显现;新海都国际温泉旅游城、五洲动漫城等综合体开发加速;呼兰河口水上乐园、英杰温泉等休闲度假类产品不断涌现;华南城、永泰世界、松松小镇晋升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新兴旅游板块快速崛起
香坊区变“工业老区”为“旅游新区”,城市东南板块“旅游黄金廊道”初具规模。平房区、松北区借助“旅游+”,高效对接传统产业和现代科技,以生态工业为主的区域旅游带正为哈尔滨新区起步腾飞注入新动能。阿城区、宾县全面启动推进全域旅游建设,以及开发“五色旅游”的尚志等新兴旅游胜地的轮廓不断清晰,为区域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旅游+皮草”成为新时尚
我市旅游业态向文化交流、绘画艺术、时装展示等更多行业迈进,带动了相关产业竞相发展,群众休闲消费明显提升。连续两年,中央大街的客流量日均增加近10万人次,主要商圈的客流量同比增长15%,工农业旅游人数倍增,旅游季演艺质效提升。以途家等为代表的分时旅居度假产品进驻冰城。“旅游+皮草”成为新时尚,形成了60多亿元的庞大市场。
机场客流增幅居东北四大机场之首
在旅游的带动下,铁路、公路、航空客流量连创新高,去年冰雪节期间,太平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月平均增长19.5%,增幅列全国30个超千万机场之首,全年旅客吞吐量增长14.8%,居东北地区四大机场之首。
巩固传统优势 拓展发展空间
特色旅游品牌效应彰显活力迸发
过去一年,我市不断完善发展思路,扩大规模影响,提升层次水平,核心旅游品牌建设取得新突破。去年“十一”黄金周,我市接待过夜游客达37.84万人次,过夜旅游收入11.76亿元。哈尔滨跻身全国60个避暑旅游城市排行榜三甲和全球避暑名城百强。哈尔滨旅游全面进入“两季繁荣、四季发展”的新常态。
冰雪旅游
霸主地位彰显
打好冰雪旅游同冰雪文化、体育、经贸、时尚竞相发展的组合拳,我市冰雪旅游的国际化程度和市场化运作水平显著提升,连续多年位居冬季最热旅游城市前列。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去年实现接待过夜游客598.84万人次,同比增长12%,旅游收入175亿元,同比增长17.37%,达历届之最。以哈尔滨为龙头的五大精品旅游线路辐射全省、蜚声国内外。冰雪旅游霸主地位全面彰显,哈尔滨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冰雪旅游名城。
避暑旅游
品牌效应凸显
以“迷人的哈尔滨之夏”旅游文化时尚活动为牵动的夏季避暑旅游取得新突破。太阳岛、呼兰河口等6个湿地旅游景区的规模质量不断加强。全新组合的16条高品质湿地线路带火了自驾游和自助游市场,推动湿地旅游质效提升。啤酒节吸引100余家啤酒展商和非啤企业参与,实现营业收入973.97万元,同比增长98.9%。五花山赏秋节、老街音乐汇、万人徒步大赛等群众性活动持续升温,吸引大量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创新方式方法 注重综合发力
城市旅游形象日益鲜明靓丽凸现
过去一年,我市推动政府主导向市场引导、传统营销向精准营销、线下宣传向线上宣传的转型提升,城市旅游品牌打造成效明显。
加强城市
形象宣传
创新以央视为主体的宣传形象投放模式,连续在《新闻30分》、《朝闻天下》黄金时段播出城市宣传片,持续提升哈尔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迷人哈夏”开幕式期间,重要侨领、知名旅行商、航空企业代表以及境内外媒体等300多人齐聚冰城采风,网络点击、媒体曝光率近亿次。
入境游客
实现正增长
通过加大哈尔滨机场过境72小时免签政策宣传、搭建合作平台等措施,深入开展以俄罗斯、港澳台地区、韩国为重点的旅游交流合作。今年开始,毗邻的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实行7天入境免签证政策、日本东京开通直飞哈尔滨航线、韩国全境免除旅游签证费用。5年来,我市入境游客首次实现正增长。
加大网络
营销力度
依托哈尔滨旅游微博、旅游网上营销平台、旅游微信订阅号发布旅游特色产品、线路组合以及餐饮、购物、住宿等信息。哈尔滨旅游支持力指数位居世界63个重点旅游城市第15位,“冰城夏都”知晓率上升到95.3%。荣膺中国十大最具人气旅游城市和十大最具特色旅游城市,位列中国2015“一带一路”旅游推广城市前十强。
优化资源结构 调整供给需求
旅游发展要素丰富完善升级拓展
过去一年,我市坚持创新驱动和整体协调,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推动旅游要素多维发展、质效齐升。
98条精品线路 引领全省旅游
以市场为导向的旅游产品开发体系逐渐完善,哈尔滨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显著提升。目前,全市已形成旅游精品线路98条,成为引领全省旅游发展的核心“卖点”。
“哈埠菜” 四海飘香
通过电台、报纸、微信、微博等方式宣传哈尔滨美食,扩大“哈埠菜”影响。全新编录《吃遍哈埠菜》美食图书,全面推广传统美食和特色餐饮。29家“哈埠特色饭店”成为来哈游客品尝美食首选,锅包肉、苏伯汤等特色菜肴深受欢迎。
获评全国 旅游厕所 革命先进城市
哈尔滨游客服务中心累计接待游客470万人次。凯宾斯基、喜来登等高星级酒店建成投用。新(改)建旅游厕所110座,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城市。
旅游商品 研销方兴未艾
加大扶持力度,搭建供销平台,旅游商品开发企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市旅游商品开发工作整体推进。“麦秸画”、“尚冰”等原创旅游商品渐成体系,产销两旺。
规范市场秩序 提高服务质量
旅游市场环境持续改善总体向好
过去一年,我市把旅游市场环境治理牢牢抓在手里、扛在肩上,以让环境更加舒适、让游客更加满意为目标推进各项工作落实。
推进行业标准化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旅游法》,制定并实施旅行社、旅游餐馆、旅游购物商店等企业质量等级划分评定地方标准,全年取消7家宾馆的星级资格、注销15家旅行社许可证资质。5家景区荣获平安景区称号,3家旅行社晋级全国百强社。
加强旅游市场监管
建立完善三级旅游投诉网络处理、东北四城市旅游质监长效合作等机制,全面加强旅游市场秩序监管。全年共检查旅游企业333家、导游员293人次,受理、处理有效旅游投诉案件243起,为旅游者挽回经济损失近30万元。
开展文明旅游工作
严格开展“三行教育”,“文明与旅游同行”、推广“最美导游”、寻找“最美领队”等活动成效明显,文明旅游氛围逐渐浓厚,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创建文明城市突出贡献奖。北大荒国际饭店、哈尔滨青年国际旅行社被选树为全国文明旅游先进单位;7家企业被团中央评为“青年文明号”,17名游客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好游客”,7名导游被评为“中国好导游”。
开展从业人员培训
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有针对性地开展从业人员培训。全市旅游投诉和不文明事例实现“双降”,行业服务水平和诚信质量实现“齐升”,第四季度位列全国60个重点旅游城市第6名,达到历史最好水平。旅游行业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明行业”。
数说“十二五”旅游
“十二五”时期,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的总体布局和战略部署,团结带领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着力构建“冰城夏都”特色旅游城市,扎实推进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建设,旅游业实现健康快速发展,综合效益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品体系日益丰富,产业投资不断加速,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城市形象更加鲜明。
“十二五”时期,全市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2.7亿人次,是“十一五”期间的1.77倍
“十二五”时期,全市旅游总收入3376.5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2.57倍
2011年以来,年旅游收入同比增长都在20%左右,相当于全市GDP比重的10%以上
“十二五”以来,全市吸引旅游投资接近900亿元
旅游区
新增质量等级旅游区25家,其中4A级8家,3A级17家
旅行社
新增旅行社184家,其中国内入境旅行社142家,国内出境旅行社39家,国内边境旅行社3家
导游员
新增导游员6762人。13所高等院校和8所旅游职业学校开设旅游专业
“十二五”以来,城市旅游品牌实现了从“冰城”到“冰城夏都”的嬗变,知晓率由65.9%升至95.3%,哈尔滨在韩国、俄罗斯以及香港、台湾地区的知名度和来哈意愿排在全国前列。
图绘“十三五”规划
今后五年全市旅游业发展的目标要求是:到2020年,将哈尔滨旅游业打造成为第三产业的支柱产业,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两个,使全市5A级景区数量达到3个,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达到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达到3个,“冰雪之都、避暑之都、音乐之都、时尚之都”四大城市名片享誉国内外,成为东北亚国际旅游中心城市、国际一流的复合型旅游目的地、全球时尚旅游城市。到2020年,力争实现旅游总收入16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
“十三五”时期,我市旅游业将实施“135”战略思路,逐步构建“125”的产业发展布局,形成“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五区联动”的旅游空间发展态势。
135战略思路
1条主线
把旅游业打造成稳增长的新引擎,全面提升旅游产业作为综合性产业的牵动作用,推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可持续发展。
3个跨越
以推动产品升级和完善服务体系为基础实现跨越,让“哈尔滨+”成为引领全省旅游发展的新动力;
以中俄旅游互动发展、对俄旅游大力促进为契机实现跨越,建设东北亚地区的休闲旅游核心地;
以持续推进哈尔滨建设冰城夏都国际旅游文化名城为目标实现跨越,将哈尔滨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5大转变
使旅游产品向互动性转变;使旅游产业体系向新业态转变;使旅游服务向标准化转变;使旅游开发向系统化转变;使旅游运营管理向智能化转变。
125产业发展布局
着力打造哈尔滨都市旅游核心区
松花江黄金旅游发展和哈亚冰雪生态两个旅游带
以区域旅游资源为主建设哈尔滨新区、西部、北部、南部和东部五个特色旅游功能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