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的家长课堂坐满了人,大家比当初自己上学时还专注。
听课聚精会神。
抱着娃儿来上课。
这些话你常说吗?
□如果你期末考试数学100分,我就给你买玩具。
□为什么这道题你不会?
□我怎么没看见你背单词呢?
□我和你爸这辈子可没指望你养老!
□你对学习上点心不行吗?
□你把你自己房间收拾利索!
课堂上,一百来号“家长学生”时而托腮,时而奋笔疾书,两个小时的课,没一个人迟到、早退,能容纳110人的活动室不仅坐得满满当当,连过道儿都加上了小板凳。他们学的不是奥数,不是英语,而是如何当“家长”。
不满“两岁”的省图龙江书院家长学堂没想到自己会这么“火”:圈粉几千人,固定学员达到千余人。学员中有挺着大肚子的准妈妈;也有娃儿已上了大学,自己累白头发的爸妈;更多的是“奔波在各种特长班、陪作业要得心梗”的小学、初中生家长。
开在省图一楼“不太起眼”的活动室,这门分文不收的公益课,还派生出了两个500人的大群、30多人的家长社团。截至1月6日,家长学堂已经请到哈市十几位家庭教育、心理学专家、中小学校长当主讲人,七期76节课上给千余名迷茫的家长。
开车有驾照、上岗要考试,
当家长,你有资格证吗?
“奔四”的赞赞妈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大“能耐”:“治得了”挑食、任性、贼犟的5岁儿子,还当了30多人的家长社团团长。2016年刚入秋那会儿,她带着儿子到省图看绘本,无意中看到大厅贴着家长学堂的一张海报,“当时一看反正也是免费,那就进去听听!”赞赞妈几乎和所有学员一样,开始都是冲着免费进去的,后来坚持下来却是因为“惭愧”。
第一节课主讲老师的一个问题“开车有驾照,工作上岗有培训考试,当家长,你有资格证吗?”赞赞妈当时就被问傻了,儿子不爱吃蔬菜,吃饭磨蹭,性格倔强,自己总认为是孩子的错,从来没有想过要反省自己。
省图阅读推广部主任王政告诉新晚报记者,近几年,家长很重视对孩子阅读的培养,一楼少儿阅览室的读者量年年攀升,坐在门口等孩子的爹妈也多了。省图一直在琢磨怎么给这些家长也找点事干。2016年4月23日,家长学堂正式开课了,就是用公益平台、整合资源为家长做点真正有意义的事。
省图龙江书院家长学堂发起人、知名教育专家郑凡老师谈到创办公益家长学堂的初衷,就是上几堂怎么当好家长的实用课。“现在信息这么发达,课堂上不花大把时间谈教育理念,灌暖心鸡汤,只说遇到最常见的问题怎么办。从语言、动作到表情,不仅是‘手把手’教家长,还在这个过程中,让他们逐渐通过‘成效’,自己悟出咋当合格家长。”
孩子的成长其实就是“光合作用”,而根基就在家庭教育。郑凡说,一些国家很早就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夫妻去注册结婚前,一个重要的手续就是你要有当父母的“合格证”,怎么抚育孩子、教育孩子,培训合格后才能结婚。
包括赞赞妈在内很多“70后”、“80后”家长不解,为什么自己父母那代人别说有人教你怎么当家长,就连文化程度普遍都不高,可那个年代“问题孩儿”也没现在这么多。对此,郑凡认为,错误的教育比零教育更可怕,教育只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它们正常地生长,而不应强加其他的目的。
“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
成了父母们的“死穴”
“我怀孕待产时,最大心愿就是生个健康宝宝,这就知足了。可随着孩子出生、长大,上了小学,学了好几个特长班,看着身边‘别人家孩子’一个比一个优秀,我就再也淡定不了了。”丁丁妈说,都忘了从什么时候起,“健康”不再是她最期盼的了,“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你能不能也整明白”成了她的“死穴”。
家有学娃,哪个爹妈没有搂不住的“三焦”啊!
豆子爸说自己家只要一到写作业时间,一到教育孩子事儿上,准是鸡飞狗跳。一般的路子是看孩子写作业的媳妇咆哮着发出“信号”:“你到底会不会啊!这写的是啥啊!上课听没听啊?”然后就是儿子各种解释,紧接着逐一被媳妇击破,然后又一顿“劈头盖脸”地训斥,儿子大哭,这时候就是他在外面实在听不下去的时候了,“你一个男孩,哭哭哭,就知道哭!”然后转身瞪媳妇,“你瞪啥,你行你来管。”继而又成了夫妻之间战争……
焦急——焦躁——焦虑,“三焦”阶梯式递进,也成了很多家庭爆发“战争”的导火索。多位接受新晚报记者采访的家长学员都表示,陪孩子写作业,就是“历劫”。“妈,我要喝水”“妈,这道题老师没讲过”“妈,我得去上个厕所……”一年级“小豆包”的妈妈不明白怎么写个作业还有这么多事儿,刚想发作,一看孩儿那委屈的小脸,又默念“亲生的,忍忍吧!”但也就是憋一会儿,“当你发现你讲得口干舌燥时问听懂了没!可宝儿点头后随即的一句话,就让你差点一口老血吐出来,原来从一开始就没听进去”。
据说家长学堂每次一下课,前一秒还坐得“板板正正”的学员们,立刻会围到主讲老师面前,“老师,你看我家孩子……,您说咋整?”成了热度最高的句子。
面对“三焦症”,郑凡总结家长们集中“焦”的事儿,可以概括为三项:学习(包括特长)、心理健康、提升总结自己为人父母的不足。而这恰恰是时下教育界里最疼的“痛点”,所以家长学堂很容易就请来了哈市知名小学、初中的校长,也请来了大学里专业的心理学专家,以及职业规划师,而让人温暖的是,当他们听说是给家长上公益课,所有的主讲老师都表示分文不取。
知道教育方式有问题
但不知道该咋解决
崔雪飞也是带孩子来省图借书时,无意中发现这处“宝地”,一坚持就是半年多。回家再把课堂内容原封不动地向老公传达一次。“开始他还挺不屑,总叨咕就这有啥可听的?”崔雪飞说,直到有一节课上无意中一扭头,居然在后排看见了老公,他竟然请假来听课。
第一期第一节课开课时,一共来了四五十人,活动室一半都没坐满,可第二节就全满员了,差不多是从第二期上到第四五节时,过道儿就需要加小板凳了。到了第四期左右,家长学员们就自发成立了家长社团,主要是按照孩子的年龄,将报名听课的家长分组、排座。
从2005年开始,郑凡作为教育专家开始“被咨询”,但那个时候几乎所有来咨询的家长都是因为“我的孩子出现了问题”,要么是网瘾难戒,要么是离家出走,要么是青春期早恋。可现在不同,尤其是“70后”“80后”家长们,普遍接触各类信息很多,早早进入了自我诊断期。“我知道自己在教育孩子上出现了不对劲儿的地方,但又不知道正确的该什么样,更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到底该如何解决。”
据统计,家长学员中最多的是小学组,约占六七成,依次是初中、幼儿、高中。
有几节课堂上还有挺着大肚子的孕妇,从当准妈妈起就开始学该咋当家长。还有不少大学生的父母,外人看来,孩子都已大了,他们还来听这课有点做作,可是一位孩子爸却说,他是来看看自己的教育到底哪里出了问题,“我要知道自己错在哪?”从小到大,我们也天天陪,钱也没少花,最后“连拖带拽”孩子才迈进学费不菲的“三表”,毕了业她却在家里啃老。辛苦的、挣钱少的工作,她瞧不上;高精端的工作,她又干不了。
来听课的家长中,妈妈占多数。十个家长中,有7位妈妈,2位爸爸,还有1位是姥姥或奶奶。这样的比例完全在郑凡的意料中,母亲对于一个家庭的稳定、孩子的成长都是最核心的。而且从专业角度讲,母亲比父亲更需要学习家庭教育,因为女人普遍相对感性,经常是发起火难以控制自己情绪,而男人则相对理性,更适合管理孩子的学习。
你常说的这些错话,
听听老师咋分析的
郑凡最见不得的,不是家长们在家庭教育中犯错,而是一直将错误句子天天挂嘴边,还“自以为是”。每期新开的班第一节课,她总会将这些常见的错误句子最先拿出来讲。
错话1:“如果你期末考试数学100分,我就给你买玩具。”
郑老师分析:这样的许诺,很容易造成孩子今后学习、工作中喜欢讲条件。孩子有进步奖励是应该的,但不要在考试前就做出承诺,而是在孩子取得进步后,将奖励给他。
错话2:“为什么这道题你不会?”“为什么你把加号看成减号?”
郑老师分析:这样的质问,很多家长都会挂在嘴边。“为什么”其实家长心里有答案,在孩子犯了错后,再去问他一次,结果不一定会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错误,反而会让孩子养成找借口、推脱责任的毛病。
错话3:“今天你作业写得很好,比前几天认真多了。” 郑老师分析:这句话,前半句本来很好,加上后半句,就会有“翻出旧账”之嫌,直接否定了孩子的过去。
郑老师认为,也不要过分强调、关注孩子的不足。比如一个说话结巴的孩子,他在说话时,一旦说不上,家长不用鼓励“你慢点,不急,你很棒”,越强调孩子的缺点,给孩子贴标签,他就会更紧张,不断产生心理暗示。这时候要做的就是“风淡云清”,等他完整流利地说完一个整句子,再为他竖大拇指。
其实大部分家庭教育问题来自于家长们那颗期望值过高的心,很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怕不如“别人家孩子”……说到底,就是不想让孩子成为“普通人”,在教育中用力过猛、动作变形,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身边焦虑的父母越来越多。家长们没有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就好比一场长跑,孩子在3000米时跑得筋疲力尽,智慧的父母是会在孩子身边陪跑的教练,而不是站在旁边提醒还有好几圈的裁判。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陪伴,不用自己的言行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那么所有的要求都会苍白无力。
反思
课业结束后,好多家长自愿写了论文
一位初中生的妈妈在论文里写到“自从儿子上了初中,我盯梢更紧了。可管得越紧,儿子的逆反心就越重,打也打过,骂也骂过,直到有一天儿子说出‘要么你打死我,要么你别管我’,我才意识到是自己出了问题。’”在课堂上学了“妙招”回家就试着用了,儿子放学刚进家门,我没有像以往一样再嘟囔“赶紧写作业。”而是反过来,“儿子,你学一天了,也挺累,先去玩20分钟游戏吧。”孩子当时就傻了,将信将疑中玩了20分钟,然后把作业写了。接下来,第二天、第三天,儿子还是每天放学先玩游戏,到了第四天,他主动说,“妈妈,我先去把作业写了,写完检查没有问题再去玩游戏吧!”
这是一位小学生妈妈的论文。为了记录亲子关系改变点滴,妈妈直接在论文后附了一张表格,时间跨度是5个月,分为“我”和“孩子”两个人的变化。
第一个月:面对孩子写作业磨蹭,不专心,我开始尽量控制自己不发火,在墙上挂上自制的“优点录”,孩子的进步、优点都记录在上面。孩子作业不好,也不是上来直接撕了作业逼着重写,而是和孩子搞竞赛。我和孩子一起写,互相检查作业。
5个月后,我问孩子“给以前的妈妈打多少分?”孩子回答“40分,不及格。”“那么现在呢?”“95分,那5分是不让你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