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享生活
旅行社接团的外地游客比上周增加一成,游客说:
“来冰城,不冷就不好玩了!”
本报讯(记者 张明超)哈尔滨进入“最冷一周”,中央大街、中华巴洛克景区等游客依然“爆棚”。导游说,没有一个游客因气温低要求减少户外游乐时间,反而说:“不冷就不好玩了。”
越冷越开心
组团游客增加一成
“明天哈尔滨白天最高气温-25℃,夜间最低气温是-35℃,请各位游客注意保暖,多穿衣服,防止被冻伤。”昨天,观光国旅的导游韩媛给即将到哈的游客挨个发了短信,提醒从长三角地区来哈尔滨的游客,一定要多穿衣服,备好热贴,这几天是“极寒天气”。过了一会儿,韩媛收到了多条回信:“太好了,不冷就不好玩了,温度低才好呢!”
从事导游多年,遇到寒冷天气,韩媛都会给游客发短信,提醒多穿衣服。她告诉记者,跟大家想象的不一样,很多南方游客比地道的东北人抗冻。“我怕游客冷,就让他们拍完照马上回车里,可是他们不怕冻手,拿着相机、手机拍个没完,一点不想减少拍照的时间。”而且很多游客看见雪雕和冰灯,直接过去用手摸,抱着照相,“我觉得不是他们不怕冷,是第一次见到冰雪太兴奋了,热情上来了,直接忘了冷了。”
天马国旅的负责人也告诉记者,尽管哈尔滨这几天进入极寒天气,不过旅行团接送没受到任何影响,“这几天组团的游客,每天都有500多人,比前段时间反而多了一成多。”南方游客听说哈尔滨这几天冷了,反而更想到哈尔滨来旅游了,体验一下极寒的天气。也没有一位游客因气温低要求缩短户外游玩时间。
越冷越吃凉
冰棍冻梨吃得开心
“这是防洪纪念塔,旁边就是松花江,可以拍照留念,20分钟后还在原地集合!”嘱咐完20多位游客,导游小王立即钻进旁边的万达广场。来自浙江的游客们则拿着相机和手机开始各种拍照。“来哈尔滨赶上了极寒天气,回去我能跟同事吹嘘了,我在-30℃以下的室外待过,他们肯定都佩服我。”30岁的王先生说完,立即自拍一张发到了朋友圈,“我准备在每一张朋友圈的图片上都标上温度,让朋友们佩服我一下。”
记者从中央大街管理处了解到,尽管这几天很冷,但每天依然有近50万人到老街参观游览,“有一部分是南方游客,还有很多省内游客。”在马迭尔宾馆前,卖冰棍的工作人员说,“你看天这么冷,买冰棍吃的人一点都没少,一天能卖出三四万根!”
在道外中华巴洛克街区,有不少带着棉帽子的南方游客购买冰冻的水果,游客陈先生说:“我看旅游攻略说,这里有冻梨冻柿子,特意过来买的。”记者了解到,每天到中华巴洛克街区的游客也超过了1万人;江北的万达冰灯大世界每天接待近3000名游客。为了给游客取暖,景区特意在室内准备了热水和姜水,随时给到室内取暖的游客饮用。
冰雪景点
再冷的天也挡不住一场“雪舞飞扬”
本报讯(记者 陆婧瑶)在“冻掉下巴”的今冬最冷天里,有人选择留在温暖的室内,也有人选择在冰天雪地里“放飞自我”。太阳岛雪博会里游人如织,拍照、滑雪圈、抽冰尕……冻红的脸蛋和双手丝毫不影响游客们赏冰乐雪的热情。
据工作人员介绍,近几天,雪博会的游客数量并没有受到冷空气的影响,雪博会“都市雪乡”雪场里的体验式滑雪、滑雪圈、滚雪坡等项目和太阳湖主塑区域的雪滑梯、冰上自行车、冰上拉拉车、冰上碰碰车、冰爬犁、抽冰尕等娱乐项目让游客们忘记严寒,有的孩子玩到兴起连帽子、手套都摘了。
为了让游客玩得尽兴、少遭罪,雪博会不仅为游客准备了免费棉服和防滑鞋套,还设置了暖房子,在这里手机快充、饮用水、休息座椅、针线包、医用急救箱、轮椅、拐杖等便民设施应有尽有。游客在室外感觉到冷了随时都可以进屋喝上一杯热饮暖暖身子。此外,考虑到严寒天气里,旅行社导游和大巴司机的保暖问题,雪博会还提供“旅游大巴免费停”“导游司机屋里请”等项目,在专门开辟的导游司机休息室里,暖气、空调开到充足,准备了免费热饮、报刊杂志和电影。
冬泳健将
冰窟窿里扎猛子 游客疯狂打CALL
本报讯(记者 张巍)“腊七腊八冻掉下巴。”昨天10时许,室外气温-30℃,呵气成霜!哈尔滨市总工会冬泳池边,来看冬泳表演的南方游客已经围成了圈。当冬泳爱好者穿着泳衣从男女更衣室走出来,池边就响起了游客们兴奋的欢呼声。来自全市各区的冬泳爱好者一个接一个地站上冬泳池边的两米跳台,这一池冰水瞬间被冬泳爱好者的100多个猛子搅热。冬泳人的跳水声倾刻被南方游客的惊呼声、相机快门声、求合影的喊声淹没。
这边香港游客高呼:“太漂亮了,太健康了!”那边的杭州游客大喊:“直接往冰水里跳呀!太勇敢了!给你们打CALL!”跳台对面刚走进冬泳表演区的旅游团里有人叫道:“快看,那些人,太吓人了!”
记者问刚从冰冷的池水里上岸的丁红玉冷不冷,她优雅地摆了个POSE说:“一点都不冷!”说罢便跑去跟南方游客合影去了。记者看到一些女冬泳队员上岸换好衣服后,拎着湿泳衣从屋里出来,湿泳衣瞬间冻成了“钢板”!见记者在拍照,南方游客蜂拥而至,争拍极寒天气下泳衣是如何变“钢板”的。
冬泳女队的史队长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来这里锻炼的冬泳爱好者近200人。他们每天会在10时、10时30分、13时30分、14时四个时间段进行表演。“今天是腊七,的确冷呀,我冬泳了30多年,-30℃冬泳真没几次。其实,不管室外气温多低,水里的温度都在0℃左右。但今天队员们上岸,脚上的鞋套就直接粘在冰面上,走起路来很费劲,不得不再穿个拖鞋才行。冬泳队员其实也怕冻,这几天有好几个冬泳队员的耳朵被冻伤,但这种小冻伤不影响训练,每天游,气温低也能适应,一旦停几天反而不适应了。冬泳是我们强身健体的一种方式,却能成为哈尔滨一景,每天有这么多游客来观看,很多人边看边说咱哈尔滨人的意志坚强,我们很开心!”史队长说。
街头早市
拎着棉兜子买菜 市民逛街热情不减
本报讯(记者 戴钢)降温没破坏市民逛早市的习惯,不过,有经验的市民逛早市都拎上了棉兜子。寒冷的清晨,早市上一派热闹场景,这些天,冻刀鱼成早市的“销售王”。
23日6时45分,气温-34℃。记者来到经纬十道街早市发现,卖菜的摊贩都搭起了帐篷,并在帐篷内点起了取暖设备。销售的蔬菜也玲琅满目达到数十种。几乎每个帐篷内都有买菜的市民。菜贩李大姐告诉记者,就这气温,要是不采取保温措施,绿叶菜用不了5分钟保证全都冻上。“进货时我们都要将蔬菜装在保温箱里,然后再给蔬菜盖上棉被,以防蔬菜被冻了。”
记者发现,逛早市的市民大多都自带拎兜,有的拎兜里都加层棉里子,有的是羽绒兜。一位市民说:“拿这种兜子的人一看就知道是天天来逛早市的,买完菜放在棉兜子里保温,要是像平时那样把菜直接装到塑料袋里拎走,还没到家菜就冻了。”
“天这么冷还起早到早市来买菜?”记者向这位市民询问。“我有晨练的习惯,每天6点10分准时从家里出来,先在小区附近快步走两圈,然后再来早市买菜,顺便给全家人买早点,天天如此。”这位市民说:“其实先快走两圈浑身都热乎乎的,一点也感觉不到冷。”
记者看到,早市上的冻货尤其受市民欢迎,黄澄澄的冻柿子、红彤彤的冻红果、各种冰鲜海鱼和冻虾仁看着就惹人喜爱。一名卖冻货的摊贩说,虽然现在的气温比前段时间低了十几摄氏度,但他的生意一点也没受影响,每天光刀鱼就能卖出几十斤。
送餐小哥
羊皮裤里加护膝 暖暖手再送下一单
本报讯(记者 张明超)顾客接走了一份快餐,送餐员李平立即脱掉手套,在医院的暖气上暖了暖手,感觉缓过来了,他才走出室外,带上保暖的头盔,骑着电动车,向下一个送餐点出发……“刚进三九时就挺冷,我特意穿了羊皮裤子,这几天更冷了,我把羊皮袄都穿上了,本来就冷,骑电动车送餐,风一吹更冷了。”李平说,担心膝盖太冷冻坏了,他又在羊皮裤里加了一个护膝。
为了不太冷,每送一次餐,李平都会选择在室内多待一会,觉得不冷了再出发。“天太冷,一直在室外容易冻伤了,只能暖和一会儿再送下一单。这几天冷,一趟只能送两三份饭菜,否则饭送到时就凉了。”
为了保证送餐量,李平延长了工作时间,以前晚上七八点就能下班,现在推迟到了半夜11点。“现在一天骑行的距离比平时多出一倍,经常是大街上都没人了,我还在送餐。”李平说。
跟李平一样,申通快递的张跃出门送件前也把自己“武装”得很严实,保暖内衣、绒衣、棉袄再配上羽绒服,脚底的热帖觉得不热乎了,马上就换新的,“白天都-20多摄氏度了,以前能在室外打电话,让人来取件,现在根本不敢在室外打,就怕手机冻没电了。”张跃有两个手机,为了防止手机没电,他又借了一个手机,保证能随时联系上取件的人。
“这几天,我接的寄件少了,很多老顾客打我手机都关机,只好把电话打到总部客服电话了,没办法,手机打一会儿就没电了。”天很冷,不过张跃每天仍然送100多个件,穿着很厚的衣服奔波在工部街上。张跃说,尽管天冷,不过自己楼上楼下跑,活动开了,也就没觉得那么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