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社大米销售喜人,订单不断。
“好消息,又拿下上海一家大型连锁超市,大家伙儿撸起袖子加油干,咱的大米肯定一年更比一年卖得好。”大年初一,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联合社的理事卢士明编辑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拜年信息,群发到140名社员的手机上。
作为通河县最大的水稻联合社,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联合社去年共种植绿色和有机水稻26.9万亩,米香不但飘到冰城人的餐桌上,冰城米饭还端上了北京、上海、济南、南京百姓的餐桌。
“最高23块8一斤!”说起联合社的大米有多好卖,卢士明给出这样一个数字。社员的腰包变得更鼓,通河大米叫得更响,在这喜人的成绩背后是“联合社+优质化”的组合拳发挥巨大威力,“小团抱大团”让通河县稻米产业走上优质之路,而且越走路越宽。
A 加法 社社联合抱团共富
“一份订单,就是一份希望。手握订单,种地人安。”这是通河县通河镇火炬村农民李建东创作的诗歌《一份订单》中的一段。李建东告诉记者,自从加入联合社,地是越来越好种了,米是越来越好卖了,腰包是越来越鼓了,“做梦都没想到能有这好事”。
李建东加入的通河县崇古尔河有机稻米农民专业联合社成立于2014年,目前由8个水稻种植合作社和一个农机社组成,基地分布在通河县4个乡镇,稻田总面积达26.9万亩。
“种好粮、卖好价、多分红,我们联合社所有社员都有着同一个奔头。”李建东说,既然叫联合社就不能白联合,联合在一起就要有效果。
从合作社到联合社,从“小团”到“大团”,一个简单的加法如何让水稻种植提质增效?联合社理事卢士明给记者总结出三个“好”。
首先是统一品牌“好”。为保证合作社水稻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联合社第一步聘请高校的专家把脉,从品种、米质、花样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在全社统一种植品种,低端大米、普通大米不种,只把目光盯在大众绿色米和中高端有机米上。现在联合社主打的品种是三江六号绿色水稻,在市场上特别吃香。联合社还严格制定种植规范标准,实行全程绿色标准化种植,水稻种植区全程视频监控,2015年就已获得黑龙江省有机认证。联合社旗下的主打产品“冰凌飘香”牌高端有机米备受南方消费者好评。
其次是集中服务“好”。人多地少是乡村的普遍现状,单家独户农业生产效益低。而成立联合社就可以化零为整,为成员提供“六统一”服务:产前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生产资料采购;产中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农机服务;产后统一产品购销、统一效益核算。“就像你们城里人流行的团购一样,我们联合社抱团儿也省钱,粗略计算每亩最少能省下200元的成本。”卢士明说。
最后是大米销售“好”。实现成员社和农民增收,是联合社的价值追求。联合社抓住“一低一高一提升”三个关键环节,为成员低价提供生产资料,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产品,通过深加工和品牌创建提升产品附加值,年初出台价格表签订订单,年终实名制送粮,不压等压价,次年还有一次分红和二次分红,既增加了成员社和农民收入,也壮大了联合社的实力。
B 效应 带动全县稻米产业做大做强
“小团抱大团,绝不是简单的1+1=2,它是一种‘化学’反应,带动全县稻米产业稳步提升、做大做强。”通河县农业局副局长刘研奥告诉记者,目前通河县种植面积在5万亩以上的水稻种植联合社已达到15家,很多联合社有着长远发展目标和规划。
“作为联合社的领头人,我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让联合社发展得更好。”卢士明告诉记者,他牵头的联合社目前已开始把力量用在加工端上,计划引进有机米生产线、功能米生产线、五谷米生产线、田间物联网、智慧农业等设备,针对目标市场开发胚芽米等高端产品;在营销端,联合社采取“终端直营+线上销售”模式,减少中间环节,探索私人定制、土地众筹和产品众筹等,努力实现终端产品销售的优质优价。
卢士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普通水稻每公顷产量在2万斤左右,市场价在1.5元每斤左右,而绿色、有机水稻的产量只有每公顷1.3万斤,但价格远远高于普通水稻,每公顷能比普通水稻多挣8000元以上。再经过深加工,在水稻田里挖出“金子”并不是梦想。
“加入联合社后,很多社员升级改造了住房,有的社员摩托车换成了小汽车,但这只是个开始,未来我们会发展得更好、更强。”卢士明说。
C 未来 坚持“联合社+优质化”之路
“我们鼓励农民抱团发展,就不能走传统粮农的路子,必须要获得最大效益。”通河县委书记刘长河说,怎么让大米的效益最大化,未来要坚持走“联合社+优质化”的发展之路。
近年来,围绕“通河大米”这块金字招牌,通河县委、县政府提出绿色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积极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全国绿色有机食品联盟县。
在“种得好”上,实施绿色农业“双百工程”——农业联合社种植面积已发展到100万亩,绿色水稻已发展到100万亩。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六统一”,保证了大米的品质稳定。同时推广“鸭稻”“鱼稻”“蟹稻”等绿色有机水稻种植,全县绿色水稻认证面积超100万亩,有机水稻基地认证超10万亩。通河水稻种植已全部使用生物有机肥和生物防病除虫技术,70%的地块实现全程溯源。
在“卖得好”上,打出一套品牌提升组合拳。2016年,在上海国际博览会上,“通河大米”荣获高端有机米金奖。2017年5月15日,通河县2017位农民创造了“最多人同时插秧”吉尼斯世界新纪录。通河大米在国内外市场的品牌认知度和美誉度正在日益提升。
“通河山水秀美、耕地肥沃,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稻作历史悠久,是全国稻米生产大县。我们相信坚持抱团发展、坚持朝绿色有机方向发展,通河大米一定会从‘长在深闺人未识’华丽转向‘众里寻她千百度’,让世界知道通河大米、品尝通河大米、爱上通河大米。”刘长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