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哈市疾控中心发布重要提醒:我市已进入冬季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市民要继续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健康防护,坚持科学佩戴口罩。
入冬后,很多人认为,一个口罩多用用“没毛病”。对此,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许士玉副教授说,虽然细菌一般都喜欢暖和,但有一些细菌和病毒嗜冷。冬天低温虽然对细菌生长有抑制作用,但细菌、病毒并不会死亡,只是繁殖速度慢了,存活条件还具备。冬季,佩戴的口罩在冷热交替下容易潮湿,口罩内侧就会变成细菌大量繁殖的“温床”。
大家都知道用过的口罩外层最“脏”,那么,口罩内侧也会有细菌吗?紧贴口鼻的位置会不会被“染”上细菌?记者找到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生物分析实验室,请专业人士做了个口罩含菌检测的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
新晚报制图/宋占晨
佩戴1小时以上,菌落成倍激增
实验数据显示,使用过的口罩外侧普遍要比内侧含菌数量多,但内侧含菌情况也十分突出。佩戴2小时的口罩,内侧被检出的菌落数为218个,是佩戴1小时的7倍,细菌增加了6倍;佩戴4小时的口罩,内侧被检出的菌落数1967个,是佩戴2小时的9倍,细菌增加了8倍。
专家表示,菌落数量虽然不是随着佩戴使用时间而呈现按比例递增的规律,但也存在一定正相关的关系,即随着佩戴时间延长,口罩上面的细菌数量可能会越来越多。不过,这也受佩戴者所处环境、使用习惯等其他因素的影响。
口罩内侧细菌数不比外侧少
实验同时对口罩外层和内层的菌落数量进行检测,分别取同一位置口鼻处的同等面积口罩样品,进行取样和细菌培养。结果发现,口罩内层细菌数不比外层少多少,这是为什么呢?
许士玉表示,冬天室外气温寒冷,人们呼吸出的水气易凝结在口罩上,从室外进入室内后,冷热交替,口罩里面有小水珠,这就为细菌大量繁殖创造出优越条件。另外,一些人习惯随手将口罩摘下后放进衣兜,很容易造成手或其他物品接触到口罩内层,增加沾染上细菌的机会。
细菌能够“迁移”,避免“自身污染”
合格的一次性医用口罩有3层,即外层疏水无纺布、内层吸湿无纺布,中间层熔喷布,从而起到吸附微生物和过滤病毒的作用。
实验结果发现,中间层实测菌落总数介于内、外层之间,大多数值在1000个以下。佩戴8小时的口罩,中间层菌落数2936个,已经“被污染”。
专家介绍,空气中的细菌、病毒会附在细小灰尘上,口罩外层只能阻挡大颗粒的微生物,一些“身材瘦小”的致病菌会穿透外层,进入到口罩内部,“着床”后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生长繁殖。紧贴口鼻处的口罩内层上的细菌,主要来自“自身污染”,即呼出的热气遇冷创造出潮湿的环境,冷热交替下口罩从未烘干处理,致使细菌大量繁殖。
专家建议
一次性口罩4小时更换
1.不管是哪种类型的口罩,防护效果是有限的,需要定期更换。一次性口罩最好4个小时更换一次,尽量不要超过1天。使用时间过久,会因为大颗粒物被阻隔在口罩表面,或超细颗粒物阻塞口罩过滤材料空隙中,而引起过滤效率下降和呼吸阻力上升。
2.口罩从打开包装的那一刻起,上面就会“吸附”细菌,使用时间越长,越会增加被“污染”的几率,即使摘下来放在一边不用,上面的细菌也一刻没有停止活动,因此反复使用不利于佩戴者的健康。建议口罩不戴的时候,最好放进口罩盒或密封袋里,这样可减少与外界接触,同时密闭也能抑制细菌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