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碎还田机有效提高秸秆粉碎还田效率。(资料片)
隆冬时节,瑞雪覆盖了这片黑土地,秸秆还田任务胜利告捷,哈尔滨市510.28万亩黑土地被秸秆肥“喂”得饱饱的。
天空碧蓝,哈尔滨市少了秸秆焚烧烟雾味,大批秸秆来源于农田,还于农田。在“吸食”秸秆肥料后,土壤会变得比以往更加疏松、黑土养分更充足。这些土地,经过一冬的休养生息,将在明春再次以饱满的激情活力迎接耕作……
据统计,今年哈尔滨市完成机械秸秆还田面积510.28万亩,新安装玉米、水稻秸秆还田检测机具2011台套(旱田1061台套、水田950台套)。秸秆全量还田面积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取得历史性突破。
不仅是还田,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今年“五化”齐发力,真正让秸秆变废为宝。
天空更蓝、腰包更鼓,正是冰城秸秆处理科学转变引发的蝴蝶效应。
秸秆真正成了“宝”,谁还舍得烧?
以前每到秋收后,便是秸秆焚烧时。秸秆焚烧屡禁不止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而比“禁烧”更重要的是,当秸秆真正成为有利可图的“宝贝”,谁还舍得烧?
秸秆是不是“宝”?还要农民说了算。自从实行秸秆还田以来,延寿县六团镇的玉米种植户李广才从中着实尝到了甜头。“以前都是烧了,从去年开始,我家听政府的话开始还田,把秸秆粉碎、截碎以后,再一深翻,就能顶肥料用了,反正是增产了。”李广才说,秸秆粉碎还田后,松软的土地不仅有利于作物生根,还能抗倒伏、抗病虫害。秸秆是实实在在的“宝”。
秸秆还田是不是“好”?这也要农民说了算。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机械化的劳动产出更深得民心。记者采访得知,在以前,1个人1天只能收割半亩地,如果雇人的话,每人每天100元的工钱,现在使用收割机1天只用六七十元。拿3亩地来说,3个人得收3天,使用收割机的话只用半小时就完成了。还有什么能比农民的腰包鼓起来更有说服力。
秸秆还田要不要?科学数据最有发言权。东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李凤兰告诉记者,每亩500公斤秸秆还田,相当于亩施碳铵13公斤、过磷酸钙14.6公斤、硫酸钾10公斤,并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对培肥地力有明显作用。秸秆在土壤中腐烂分解,增加了蓄水量,提升了有机质、土壤活性,加速了土壤矿质养分的分解利用。同时,秸秆还田分解转化的产物能有效消除农药和重金属的污染,使农业生态体系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秸秆真正成了“宝”,补贴政策是推手
“突突突!”农机所过之处,稻子一扫而光,连同秸秆就地粉碎,只留下平整的土地。干得漂亮!看到这,巴彦县兴隆镇的种粮大户陈迪财甚是兴奋。
往年,秸秆存也不好存、卖也不好卖,最粗鲁的办法就是一烧了之。而今天,空气中不再弥漫呛人的烟雾,只有秸秆粉碎土地翻新后的清新味道。
同样兴奋的,还有兴隆镇金禾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程亮,今年他们合作社的农机大显身手。程亮当了6年的种粮大户,每年收割后农田里成片成片的秸秆都是付之一炬,闻着恶心想着痛心。他牵头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遇上好政策,得到政府补贴,购置了20余台配套秸秆粉碎装置的农机。“这样一来,我们合作社的秸秆就能全部入地变肥得到有效利用了,农机出租还能得到一笔收益,一举多得。”程亮说,他得感谢政府近年来在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上所作的努力。
今年9月,在省补贴政策尚未出台的情况下,哈尔滨市于9月下旬出台了秸秆翻埋机具及智能终端检测仪等机具购置市级累加补贴政策。在购置补贴方面,市本级补贴重点向秸秆还田离田机具倾斜,补贴额达到机具售价的50%。在作业补贴方面,对玉米秸秆翻埋和碎混还田、免耕覆盖还田、水稻秸秆翻埋还田,市本级每亩分别累加补贴16元、5元和10元。
通过政策的宣传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购机和秸秆还田作业的热情。今年哈尔滨市完成机械秸秆还田面积510.28万亩,秸秆全量还田面积是去年同期的近4倍,取得历史性突破。
秸秆真正成了“宝”,“五化”利用齐发力
“以前,秸秆是先烧掉一部分,再用一部分磨成粉喂猪,剩下的则用来烧饭。”巴彦县兴隆镇农户陈美莲说,这是乡村秸秆处理方法的“老三样”。但今年陈美莲头一次知道秸秆处理可绝不仅仅是“老三样”,它是能干大事的“宝”。
秸秆腐熟场里,存放着两堆水稻秸秆,共计1300吨,这些秸秆已经在药剂和水的活化下进行腐熟过程。省农科院的科研团队研制出了新技术——“地产秸秆+畜禽排泄物+微生物制剂”,让秸秆在-42℃环境也可以发酵。更让陈美莲没想到的是,正是因为有秸秆,一座全新的电厂就在家门口建了起来。
作为省百大项目,巴彦县兴隆镇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即将点火起炉,走进厂区内记者看到,秸秆打包离田车队,不断地将秸秆包送入电厂的储料棚,成捆的秸秆将粉碎处理,然后投入到燃烧炉,最终转化成电和热。储料棚、燃烧炉及供热管网、供电线路均已建成,工人们正在对发电机组及锅炉设备进行最后的调试。
“由秸秆转化的热力将直接并网供给兴隆镇城区热用户,电力将通过兴隆镇66千伏变电站输送给国家电网。”项目负责人张振海说。
一些养殖企业也将秸秆视为很好的养殖饲料。在宾县永和乡永和村农民周贵海的农田里,一台大型机器正在田间作业。这台机器将平铺在地里的玉米秸秆“吃下咬碎”,接着再将秸秆碎渣打包后“吐”出,机器走过的地方,留下一个个方方正正的“秸秆包”。
周贵海告诉记者:“我家30多亩地的秸秆全部由宾西牛业收走,他们用自己的大型农机下地来收集打包秸秆,还帮翻地,每亩地我能节约30元至40元,非常划算。”该村70%以上的秸秆全部由宾西牛业收走,成为养牛饲料,企业还与周边多个村屯的农户签约,将地里的玉米秸秆全部收走。
秸秆真正成了“宝”,赢得蓝天更赢得未来
我们脚下的黑土地,有“攥把黑土冒油花、插根筷子能发芽”的美誉。秸秆就是给土壤“增肥”的最好养料,无论是还田、发电,还是做饲料,我们变换N种方式,都是为了冰城蓝,更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家园哈尔滨的未来。
据哈尔滨环保部门最新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冰城好天比去年多20天——根据哈尔滨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数据统计:2019年1至9月,有效监测天数273天,环境空气质量达标227天,同比增加3天;其中优103天,同比增加20天。
美好生活需要美好环境,美好环境让美好生活锦上添花。秸秆处理是一个缩影,哈尔滨正在顺应市民的期待,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提升冰城人的获得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