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并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电影《寻梦环游记》台词
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请画师为逝去的亲人画像,他们拿去的照片大多模糊不清,平时画师画一张肖像需要20分钟到30分钟,对着这些模糊的照片作画,至少需要两个小时。但不管多么费时费力,画师们都会尽心尽力满足画像人的心愿,因为这些特别的画作不仅是一张张肖像,更寄托着他们对逝去亲人深深的思念。
以前没有可以祭拜的照片
这回要让孩子们记住爷爷的模样
“您看,这张照片能画吗?”打开手帕,女子拿出一张泛黄的一寸黑白照片交到画师董德相手中。
董德相是中央大街肖像艺术画廊的画师,今年57岁,从事肖像画写生20余年。那天,一位60多岁的女子来到董德相身边,拿出小心包裹的照片,因年代久远,照片很是模糊。“还有清楚点的吗?这照片单眼皮双眼皮都看不出来,很难画得像。”董德相说。
“没有了。我父亲是抗战老兵,一生不求名利,连一张清晰的照片都没留下。”提起父亲,女子有些哽咽,“每年祭祀,父亲都没有可以祭拜的照片,孙子辈都不知道爷爷的样子。听说哈尔滨的肖像画师很厉害,我特意从浙江赶来,想把父亲画出来。”
董德相再次端详起照片,问道:“你能描述出你父亲的样貌吗?”女子说,父亲的音容笑貌清晰地刻在自己的脑海里,一辈子都不会忘记。董德相决定为女子完成心愿。
女子坐在他的身后,董德相参照老照片勾勒出她父亲的轮廓,接下来,就要通过女儿的描述一点点刻画出老人五官的细节。
“父亲是双眼皮,但没有这么双,再窄一点;眼角比这个好像还要高一些……”就这样,董德相在女子的描述下,用画笔一步步还原老人的容貌,每一个细节反复推敲、修改。
董德相手中的画笔不停,女子在一旁讲述老人的故事,“父亲一生没享过福,小时住泥草房,穿麻布衣,吃糠咽菜。他性格刚直、爱憎分明,在战争中表现英勇,多次立功。有一次炮弹在父亲身边爆炸,父亲腿部受了伤,有块弹片20年后才从腿中取出来。”
在女子的描述中,老人的形象逐渐立体、丰满起来,4个小时后,一幅彩色的画像跃然纸上,“这和父亲几乎一模一样,我这一趟真没白来。”女子拿着画像越看越激动,向董德相不停地说着感谢。
董德相把画像贴好膜,收进画筒。女子说,回家要把父亲的画像镶个框,挂在家里。
妈妈走了45年
今天在画里她好像在看着我
画师李文育印象最深的是一幅女儿请他为逝去母亲画的那幅肖像,“女儿说母亲为家里奉献了一生,自己连一张母亲的单人照片都没有,只在一张十几个人的合影中能模糊看见她的身影。照片中的人很年轻,三十多岁的容貌,很瘦,两个腮都凹进去了。”
李文育清晰记得那位母亲的故事。女儿说:“小时候,我家在农村,条件很不好,家里的白饭和青菜母亲都留给我和哥哥吃,她总说自己吃过了。有一次我们吃完饭去厨房,看到母亲在吃咸菜。
临走前母亲躺在床上,已经说不出话,只是一直流着泪看着哥哥。哥哥握着母亲的手,贴近她的耳边说:‘妈,你放心吧,我一定好好照顾妹妹,让她嫁个好人家。’哥哥说完,母亲的嘴角露出了一丝笑容。她最后看了我一眼,安详地闭上了眼睛。”
李文育被女子母亲的故事深深打动,用了两个多小时,还原了女子母亲的容貌。看到母亲的画像,女子很激动,“我妈过世的时候还不到40岁,如今已经过去45年了,这张画太珍贵了。在画里,母亲好像在看着我。”
整个画师团队一年至少创作3万余张作品。一个夏季,董德相会画1000多张肖像,他对画作质量要求高,是创作数量比较少的。他说:“一幅素描肖像,不仅可以永久‘留’住一个人的容貌,还可以永久‘留’住一段岁月和这座城市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