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嘉朔、徐嘉泽展示他们的作品。
“用豆渣作为原材,制作一种可食用的餐盒,既可以防止白色污染,又可以利用大豆加工后的剩余资源,还能增加土壤养料……”上周日,在“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赛”黑龙江赛区决赛中,参赛选手富有创意的想法让评委们频频点头。
“环球自然日——青少年自然科学知识挑战活动”是我国唯一具有国际背景,同时兼具29年成功经验的自然科学类活动,用以激发中小学生对于自然科学的兴趣,并提高其研究、分析和交往能力的课外科普教育活动。2012年该活动进入中国,2014年设置黑龙江赛区。
今年的活动主题是“过去、现在、未来”,来自全省的近百对选手晋级进入全省决赛。胡嘉朔、徐嘉泽是群力实验小学三年七班的学生,他们的参赛作品是“从污染到肥料”,对餐盒的变迁进行研究与展望,并提出了“豆渣餐盒”的想法。
10岁的胡嘉朔介绍,经过研究,餐盒发展有上千年历史,古时候就有木制餐盒,后来出现了铝制餐盒、不锈钢餐盒……到了上世纪80年代,泡沫餐盒、塑料餐盒出现,由于纸制餐盒的价格低廉,到目前仍被广为利用。这种餐盒给人们生活提供了方便,但同时也污染了环境。
一次偶然的机会,胡嘉朔在家中看到一张风干的干豆腐,于是灵机一动——“如果做成餐盒……能吃,还环保。”于是,他和同学徐嘉泽一起对豆渣餐盒展开研究,两人在家长的带领下前往省农科院大豆研究所和省绿色食品科学研究院,专家通过我国年产大豆量、大豆纤维成分……论证了这个想法的可行性。回家后,两个孩子在家长的帮助下,利用上下两个纸制餐盒对豆渣挤压,在晾晒了三天后,终于制成了豆渣餐盒。随后,二人将豆渣餐盒与泡沫餐盒分别在水中、土壤里进行降解试验,并用做好的豆渣餐盒对小白鼠喂食。
豆渣餐盒的想法得到了评委一致好评。省博物馆宣教部主任李宛真表示,培养青少年热爱自然、探索创新、坚持真理……这正是环球自然日活动想要达到的目的,其中很多选手依托现实生活、充分发挥想象,作品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胡嘉朔、徐嘉泽将和其他11对在我省赛区中取胜的优秀选手,于7月份到湖北武汉参加全国总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