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学(右二)和他的清扫小组同伴。
凌晨3时,哈站北广场没有了白天的喧嚣,寒冷静谧。为数不多的响动,是扫帚摩擦地面的唰唰声。黑暗中闪烁的肩灯互相呼应,那是环卫工人忙碌的身影。曾获得道里区城市美容师称号的60岁的王立学就在其中,他挥动着扫帚,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来自农村的老王从未想过拿起扫帚一扫就是7年。现在,他手中扫帚的另一端,不仅系着城市的洁净和美丽,还“托”着他年迈父母的晚年生活。
从菜贩到环卫工 摊到身上的就不叫苦
哈市环卫工人主要分两种,拿着大扫把的清扫工和拾零碎垃圾的保洁工。与保洁相比,清扫要累一些,工资略高一些。老王属于清扫工,每天的工作时间一般从凌晨3时至7时,还有上午班和下午班的时候。
凌晨,是哈尔滨一天最冷时段。老王穿戴厚实的手套和棉鞋,脸已被冻得发红,不停地挥动扫帚,是他驱散寒冷的最好方式。遇下雪天,清扫任务重,他上岗时间还要提前一小时。
老王老家在兰西农村。15年前来到哈尔滨,头8年往返兰西哈尔滨卖菜。每天凌晨出门,开4小时四轮车赶到早市。“那时要养家,孩子们用钱的地方也多。”老王不嗜烟酒,卖菜赚的每一分钱都贴补家用。后来,儿子在哈市开了一家小餐馆,老王夫妻都来给儿子帮忙,能省点人工费。但干了几个月,他就放弃了。“不是嫌累,很多事儿我不懂,连刷盘子也总给他们帮倒忙。”
53岁那年,老王应聘当上了环卫工。由于能吃苦、干活认真,很快当上清扫小组的班长。现在他每月工资加上热补、寒补不超2500元,但他干得比谁都来劲,“什么叫苦?摊到身上的事儿就不叫苦,啥活儿都得有人干。”
前半生养家糊口 后半生兼顾照顾老人
扫了快两个小时,有些渴了,老王坐在道边拧开了自带的水杯。距离亮天还有一个多小时,出门时灌的开水都凉了。“不下雪,活儿就没那么紧,要赶上下雪天,哪儿有工夫喝水。”
老王还记得2013年冬天的那场大雪,道牙子都被盖住了。所有清扫车辆及环卫人员24小时作业,这是大雪天里的常态。那天,老王午夜刚过就上道清扫,回家后发现衣服根本脱不下来。汗水把棉衣渗透,外面已冻成一层硬壳,缓上好一阵才扒下来。扒下的衣服要放在暖气上烘一夜,第二天有时还烘不干,后来老王就两套冬装交替穿。不过,赶上雪多时,可替换的衣服总是太少。
儿女心疼老王,劝老王别再干了,老王没听。他有自己的心思,父母80多岁了,还住在兰西农村老家。老王坚持自己攒钱,补贴年迈父母日常开销。他不愿这笔费用转嫁到儿女身上,“孩子在城市打拼,也不容易!”
年过花甲的老王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已被分成两段:前半生养家操心儿女,后半生兼顾奉养二老——但两边的担子,他想尽力都挑好。
环卫工整年不休,鲜有假期。老王是家中老大,每年9月他都会提前和队友串一个班,赶回去给母亲过生日,并把自己攒的3000元钱带回去。
大手布满老茧 总说“再干二三年”
快7点了,天已大亮,老王准备收工回家。
家是一间20多平方米的租住屋,15年里,老王换过4次住处,现在的住处最“奢侈”。今年夏天他退掉原十几平方米的小屋,在安静街租了这个稍大一点的一室半,他把老父母接来同住。可两位老人住不惯楼房,强留了几天后,两位老人还是搬回了老家。
老王心中一直藏着一个愿望——回曾经的村子居住,种上两亩地、小菜园,他曾不止一次梦见自己睡在家乡的老屋里,躺在热炕头上。“落叶归根,总念过去说明自己老了。”老王说,搬回老家这事,他已经和老伴商量妥了。可每次要搬回去时,他总说,“看着整洁的街道,想到功劳也有自己一份,真的很自豪。而且还想再干二三年,攒点钱再回去。”
老王难得摘下的厚手套冒着热气,一双粗糙的大手布满老茧。手上每个老茧,都像是他人生的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