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哈市,经营超过20年的街头小店算得上”老字号”了。经营近26年的水果店一把手都能数出来。现在,在南岗区就有这样一家“老字号”——日均营业额超万元,春节等高峰时期保持在5万至7万元,其中一半是网上订单。在美团外卖平台上,它是南岗区水果类销量第一名。
“网红”前传
定位小众市场走自己的路
上世纪90年代初,董秀峰和妻子在一个活动板房内创办了这家水果店。与众多水果经营者不同,老董的水果店主要卖中高端精品水果。当时,同行都认为老董的店干不长。
“八九十年代,市场上精品水果的种类很少,现在20元到30元一斤的红玫瑰苹果当时才10元;金枕榴莲当时才10元一斤,现在至少35元。市场上最好的久保水蜜桃才卖1块钱。”老董说,当时人们买精品水果很少自己吃,多是用来送人或探望病人。
当时,冰城人还不太富裕,对精品水果需求很低,而专门经营进口精品水果、以质取胜的店更是凤毛麟角。没想到,老董的水果店一直生存下来了。
1998年,街路动迁改造,活动板房拆掉了,路边水果摊不能干了。老董的店并没有像其他水果摊那样消失,而是搬进面积50多平方米的门市房。
“那时,卖廉价水果的比比皆是,路边小摊、早晚夜市,还有大小商店间的竞争很激烈。”老董回忆,当时市民要买进口高档水果,大多去路途相对远一些的哈达市场。
这让老董开始“闷声发财”了。“平时一天能卖三四千元,赶上年节生意好的时候,一天能卖3万元。当时一个公务员的工资不过两三千元。”凭着这家小店,老董为儿子买了房、娶了儿媳妇。
硬核口碑
鲜切菠萝有头发立即补送
进入互联网时代,人们对精品水果的消费需求越来越大,很多老董没见过的进口水果开始走入公众视线。高端连锁商超中,进口精品水果琳琅满目,京东、天猫等生鲜配送业务分食了本地水果销售市场。老董的水果店销量持续下滑,日客单量从50多单下降到30多单。
董秀峰的儿子董安和儿媳开始接手生意,一直在街头摸爬滚打的小店开始“上网”了。那时,美团、百度外卖、饿了么等巨头开始在冰城“跑马圈地”,老董的水果店成为他们率先进驻地。几年时间过去,水果店的日均营业额已超万元,春节等高峰时期则保持在5万到7万元。
哈市很多大型商超都设有精品进口水果专柜,但价格同样“高档”。同是新西兰迦佩金果,大商超售价平均要20元一个,而在这里下单只要10元;日本的水蜜桃苹果商超售价50元一个,而老董的店则是25元至30元一个。“这些高端水果,货源基本都是哈达水果批发市场”,董安上货前会先试吃,口感好他才进货。
在时效上,水果店同样战胜了线上巨头们。在网上下单,电商巨头的精品水果从产地发货到哈至少两三天。而同城配送的社区小店,从下单到收货不到1小时。现在,老董一半以上的订单源自线上。在美团外卖平台上,其是南岗区水果类销量第一名。与同排的4家水果店相比,出入老董店的快递员最多。
同样是本地水果店“上网”,为何这里能火?“我家从来不缺斤少两。”老董说,春节前,王女士在他家订了5斤黄樱桃,发现部分色泽不够好,收到反馈后,小董立即又快递免费补送了一斤。有人发图说鲜切菠萝里有根头发,小董立即补送一份。
气质塑造
社区精品店得有哪些范儿?
为充分挖掘用户需求,水果店营业时间从早6时一直持续到凌晨2时,全城配送。
“深夜的客户,前半夜主要是年轻人和在校大学生居多;凌晨时段,聚会人群饭后或酒后也会想吃水果爽口,这两类群体的特点是需求要即时满足。”董安说。
家住群力新区的王女士是水果店的新粉丝。“在手机上下单,一会就给送到家了,服务很热情,价格比超市还便宜。”她告诉记者,如今的她几乎不去超市买水果了,在精品水果门店的线上页面下单。
王女士这样的消费者带动出冰城精品水果零售行业形成新格局。近一两年间,冰城高端水果零售有了新的入局者,在一些人口集中的居民区,中小型精品水果门店不断涌现。这些店大都开在居民小区临街的门面房内,面积不超过100平方米,以经营精品进口水果为主,普通水果很少或几乎没有。
老董的水果店,呈现出社区精品水果店的商业气质。对于高端水果新零售模式,决定其成败的不是价格,而是品质和服务。董安说:“如果用户丝毫不留情给差评,差评多了,网上的渠道基本就废了。所以,做线上的本质拼的就是品质和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