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英语教师,从教15年,带过六届毕业班;教育局记功多次、获得德育先进个人、竞赛优秀指导教师等多项奖励。
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II卷在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过程中,强调了英语学科的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着重考查考生在具体语境中的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考查全面,试卷难度把握适度,整体平稳,个别试题具有一定区分度。
阅读理解题材广泛体裁多样
阅读理解的文章在选材上具有鲜明的实用性和教育性,保持了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点。题干和选项设置简洁明了,涵盖了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词义猜测题以及主旨大意题等传统题型,重点考查考生从阅读材料中获取具体信息并对所读取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加工推理的能力,并且通过选择难度合适且与考生日常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语篇,将思维品质的培养(阅读理解B—拼图与空间思维能力的关系)、社会热点问题(阅读C—“另类”环保和七选五—表情符号有助于工作中的沟通)以及文化传承(阅读D—回归传统阅读、支持图书馆)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理念融入到了语言能力考查当中。这些话题层次清晰,重点考查了考生对于文章框架结构和语篇逻辑的把握能力,也具有很强的指导和教育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很好地体现了高考的育人功能和价值导向。
完形填空考查深层次理解
完形填空立足语篇,考查考生对语意、语境、语篇的深层次理解。今年的完形讲述的是一位工人在无意间拍卖得来的画竟然是稀世珍品的故事,本文脉络清晰,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能在掌握文章主旨大意和正确理解段落及语句之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准确判断和选择符合特定上下文语义和用法的词汇及短语,难度适中。
语法填空及短文改错难度不大
语法填空及短文改错语篇整体难度不大,侧重考查考生在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涵盖非谓语动词(3处)、时态、冠词、介词、连词等常见考点,考生只要认真理解语境以及相应的词汇和语法点便可轻松得分。
书面表达变化较大
书面表达部分较往年有较大变化,不是常见的书信体应用文,而是类似于日记的写作。但是这种突破常规的命题形式,让考生可以自由发挥,着重在具体的情境中考查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值得关注。
整体来看,2020年高考英语全国II卷充分体现了高考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语篇的难度较2019年有所降低,进一步优化了试题的梯度比例,对新高三的备考和英语教学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也为高校选拔人才起到了助力作用。
物理
基础知识覆盖全面 难度安排合理
宋健夫:哈三中物理教师,学科骨干教师,南岗校区高三物理备课组组长,市教育局记功多次,市首届高中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大赛特等奖。
2020年高考理综物理学科试题形式、难度在稳定的基础上,全面覆盖基础知识,同时融入对能力与素质的考查。
基础知识覆盖全面
试题难度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安排合理。选择题部分,14题的物理学史、15题的万有引力中密度与周期的联系、16题的抛体运动,从常规的运动学部分的考查开始,有利于考生作答。17、19、20题难度稍高,结合实际中的CT扫描仪原理和高压输电情境,考查了电磁学部分知识。18题考查原子物理方面的知识,计算量稍大,难度最高的21题,结合人在冰面反复推箱子的实例,考查考生对动量守恒定律的灵活应用,需要学生关注到两种临界情况。实验题为常规的一力一电的组合,加速度的测量计算量较大,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侧重考查考生对实验的整体把握能力,体现了实验题应有的创新性。解答题部分,24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的偏转,利用简单的几何关系即可解答。压轴题25题是一道考查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运动学的问题,属于板块模型的变形,是复习过程遇到的原题;选考部分的33题,考查了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以及等温变化,难度适中,主要问题在于考生能否透彻理解题意。总体上看,整套试卷知识覆盖全面,没有偏难怪的题目,落实了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物理观念和物理思维,只要基础知识掌握牢固、重点的模型融会贯通,还是较容易得到分数的。
题目综合性和应用性增强
对比2019年的物理试卷,缺少了图像类的题目,2020年的试卷进行了各部分知识内容布局和考查难度上的动态调整。18、22题要求考生有扎实的计算能力,17、19、20、21题需要考生有缜密的逻辑思维和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23、24、25、33几个题目是对考生科学理论探究能力的考查,要求考生有能力在多物体、多过程等复杂情境下,对学科内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应用,来解决问题,深化了知识为基、能力为重,使得高考评价体系以试卷为载体,在实践中落地。
化学
没有偏难怪题目 重视基础突出能力
马艺宁:哈三中高三化学教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
2020年高考理科综合化学试题与2019年全国试卷相比基本持平,试题的题型、题量、试卷结构基本稳定,不管是题目的深度还是知识点的考查,都没有偏难怪的题目。
7题:以《梦溪笔谈》这一传统文化为载体,考察含铜化合物的俗称、组成、化学性质以及实验基本操作,将传统文化与化学知识完美结合。
9题:以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产生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为载体,考查了弱酸的电离平衡、难溶盐的溶解平衡、沉淀的溶解和平衡移动等问题,图示中信息明确,容易做出正确判断。
11题:本题以近些年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对人类生活具有重要作用的过渡金属催化反应为研究背景,主要考查了催化剂机理、化学键的变化关系、反应物和产物的判断等,识图能力在本题中起较大作用。
13题:从去年的全国一卷首次把推断元素放在13位压轴,就能看出一定的创新意识:避重就轻的反方向押题意识体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去年的选项中最过于创新的便是所谓八电子结构的论述,让人眼前一亮。今年的II卷13也是一样的道理,在ABC论述以外再次出现了8电子的论述,这次是个错误选项。就比如说第一年一个偏僻的点,从来没考过,今年就开始设置考点,可以视作高考的一个方向:给足铺垫,蓄势待发。
26题:本题以新冠病毒为素材,主要考查了消毒剂——含氯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了电解池、电离平衡常数、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点,大部分问题较为常规基础,易于上手,最后一问计算相对复杂。
27题:延续了19年II卷考查了有机制备实验,对仪器选用、教材方程式、有机物纯度产率计算、分离提纯等问题进行了考查。
36题:直接给出了有机物的结构,各问之间相对独立,较易得分。对同分异构体的考查形式有所改变,由往年的填空改为选择,难度有所降低。
生物
试题稳中有变 重视基础知识
葛长龙:哈三中生物教师,市四有好老师,市课改先进个人,市教育局多次记功。
内容稳中有变,整体结构保持稳定
整体上来看试题难度不大,试题结构、总分值及每道题的分值均与往年相同,即6道选择,4道必修大题,2道选修题,考查内容的重点、难点突出,但经常出现大题中光合呼吸仍然缺席,生态题也主要以选修考查为主。另外,试题的综合性增强,像选择题的第六题依托于三角洲这一名词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内容,要求学生了解三角洲的形成等基本常识才能更好地作出判断。
重视基础知识,考查学科核心素养
考查生命观念以及社会责任。选择第一题是时下威胁全球人类的新冠肺炎病毒,第二题则是有关免疫的相关内容,31题则是考查人体在某些情况下发生的生理变化,从个体来说,只有弄明白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对人类的影响,包括我们自身正常情况下的变化才能激发人更大的学习兴趣为进入高校及步入社会做好铺垫,在将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更好地实现自我的价值和追求。
考查科学思维及科学探究。选择题第三题、第五题以及主观题的30题是关于实验方面的考查,其中第三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实验原理的掌握,第五题侧重于考查考生获取信息, 比较分析综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0题则是结合细胞的结构功能考查了考生对于差速离心法的理解和掌握,认识到细胞这个基本生命系统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条件以及环境条件。
考查主干知识,引导教育教学方向
生物的遗传大题一直让考生头疼,也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近几年来总体重视考查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今年II卷的32题仍然保持这一特点,是关于三对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的考查,只要考生能掌握显隐性的判断方法,在分离定律的基础上理解自由组合的本质做起来一点儿不难,选拔人才的同时也为教师今后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新的方向,那就是求难甚至是求偏是诡道,中正平和稳重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