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茜莹:哈三中高三政治二批次备课组组长,曾参加省、市、区、校各级公开课展示活动十余次,累计获区级、市级、省级奖励20余次。
2020年全国II卷文综政治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结构保持稳定,试题稳中有新
相对于近几年全国II卷文综政治试题而言,今年的试卷结构保持了稳定,题型、题量、内容比例、分值分布等方面都未出现变化。从试题设计上看,今年的试题也坚持了以高考评价体系及新课标为引领,基本符合了高考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考查要求。例如第12题,借市场上的炒鞋行为,考查了商品基本属性的知识;第13题,借高铁票价调整的政策信息,综合考查了价格变动的影响及影响价格的因素。
坚持价值引领,凸显德育导向
试题命制坚持了价值引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在试题情境之中,体现了政治学科的鲜明特色。比如第39题,以民法典的通过为背景,引导学生探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既能强化学生的法治意识,又能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聚焦时政热点,关注社会问题
今年高考试题从情境创设来看,紧紧围绕时政热点问题,做到了贴近生活、贴近社会、贴近现实。试题选材涵盖了炒鞋热、新冠肺炎疫情、民法典以及脱贫攻坚等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紧扣时代主题;情境的创设普遍从学生、公民的视角出发,一方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另一方面也兼顾了试题的实践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历史
以史育人 贴近现实 充满人文关怀
孙巍:哈三中历史教研室主任,中学高级教师,市骨干教师,市优秀班主任,市新课改先进个人,获市“最美职工”称号。
对标《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20年历史试题设计在人文关怀中处处透着理性和智慧的光辉。
以史育人,凸显立德树人
试题通过考查对国史、党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改革开放史的学习和掌握,激励学生坚定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30题,以陕甘宁边区民主普选切入,考查为赢得抗日战争胜利的不懈探索。抗日战争这一主题考点,连续8年在高考试卷中出现,充分体现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贴近现实,关注人类命运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第41题,素材呈现了清代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海河流域的治理举措和效果,不仅凸显了中国政府社会治理能力的不断增强,而且体现出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第42题,素材给出了欧盟结构的三大支柱,关注欧盟的发展。拓展国际视野,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未来国家建设者必须具备的国际担当和责任意识。
厚植情怀,坚定理想信念
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第29题,体现中国共产党坚持不懈地奋斗、求索国民革命之路;第47题,考查竺可桢的贡献,关注科技工作者,体现出科教兴国战略和劳动者树立远大志向、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品质。
地理
学科特色浓郁 突出能力考查
王道奎:哈三中高三地理备课组长,高级教师,地理学科市级领军人才梯队后备带头人,市骨干教师,哈市首届教师年度人物,市模范工作者。
2020年全国II卷地理试卷整体结构、题型体量保持稳定。题目设问明确,整体上手易,得分易,但得高分难。
试题特点:
学科特点浓郁,考查学科主干知识。试题内容涉及了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气温的影响因素、城市化对农村带来的影响、工业生产活动布局及其影响等学科主干知识。
地理试题渗透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德育目标。选择第一组,探讨地名这一人文要素符号受到自然地理环境影响。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热播的《中国地名大会》,“从地名看文化,从文化看中国。”以“地名文化”为切入口,让我们意识到,原来在小小的地名背后,蕴藏着深远的地理历史背景和满满的乡土情怀。
地理试题体现学科核心素养。选择第四组试题以乌拉尔山脉两侧的两大地形区的区域特征差异为情境展开分析,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等能力与素养。地理学科味道浓郁,极赋探究意义,能力考察要求、地理思维要求较高,试题难度适中。
在平日的学习中,要注重对地理学科基本概念的理解,做到知其名,信其义。选择第三组试题题目当中的长波辐射就是指地面辐射(区别于太阳辐射——短波辐射)。特别重视学科基础、必备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尤其是教材中涉及的核心概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