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农在大棚里侍弄瓜苗。
瓜秧上结出的瓜蛋子。
冰城5月,大田里的苗才刚冒头儿,通河县通河镇桦树村的瓜棚里,香瓜秧已经结出了瓜蛋子。近几年,通河瓜农不断摸索,终于找到“设施农业”之路:打破了纬度积温限制,人造土壤环境,老把式将“拐子苗”种植法搬进了温室大棚里,并通过“人造冬夏”向土地要效益,踏上一条特色种植致富路。
通河的“老站香瓜”久负盛名。史料记载,“老站香瓜”可追溯到清朝设置崇古尔库驿站时期。20多年前,“老站香瓜”占据全县70%的市场份额,进而香飘邻县,依靠的就是通河“沙岗地”和独特种植法。后来,种瓜的人越来越多,不管啥地都种瓜,一哄而上且不讲究科学轮作,导致“老站香瓜”绝迹市场。
“十四五”开局之年,通河县抓住改造升级“老字号”契机,通过鼓励成立合作社、现金奖励个体种植户等多种方式,激发“瓜行”焕发出新生机,村民们的房前屋后、庭院、棚室又见黄花盛开,“老把式”们说,“老站香瓜”回来了。
桦树村村民张月达是新生代瓜农代表,他的嘉志种植家庭农场今年一共栽了12棚香瓜,上个月下地的瓜苗,现在瓜秧上已结满瓜蛋子。看着满眼丰收景,张月达笑得合不拢嘴。今年是他第一年尝试将香瓜搬到棚室内种植,看来选对了路。“采摘期能从6月中旬持续到7月末,错峰上市还可有效抢占市场,价格一定错不了。”张月达说。
“老把式”陈广太在瓜棚里指导村民种植,头茬、二茬香瓜坐等收获了,他赶紧忙活种“晚茬瓜”。1.2米的大垄,“拐子苗”种植方法能合理利用棚室内的每一寸土地,还能确保苗不欺秧。老陈说,香瓜需要5年到7年的轮作期,这样才能杜绝枯萎病。为了便于倒茬轮作,棚室内直接采取换土的方法,人工制造土壤环境,并实施水肥一体化管理,而且人工调节积温早已不是问题,想让瓜啥时熟就能啥时熟……“这可比过去大地种瓜牛多了,瓜秧营养充足、个大瓜甜,每棵瓜秧上出三四斤瓜不成问题。”陈广太说,他可服了现在这设施农业的“本事”。
通河县三站镇老站村是“老站香瓜”的原产地,瓜农们都恢复了种植。自从村里将香瓜作为“一村一品”打造产业,在村党支部书记周普金带领下,迅速成立了专业种植合作社,为了鼓励农户恢复种瓜,三站镇对每户种植户给予1000元种植奖励。“瓜甜礼夏”成了该村广告语,甜脆的香瓜成了乡亲们献给夏天的礼物。
周普金曾为乡亲们算过一笔账:每亩地按3500斤产量算,全村20亩瓜田就是7万斤瓜,凭借皮薄肉厚香甜清脆的品质,“老站香瓜”卖价可达其他香瓜的两倍。种出来就不愁卖,种瓜的收益也挺高。
乡亲们说,科学种田为乡村振兴打开了一扇窗,设施农业为农业种植带来了新气象,通河瓜农重拾种瓜情结,凭借着科学技术与古法种植相结合,再加上奔富的心气儿和劲头儿,给“老字号”注入了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