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频道>>冰城新闻
从“暖壶换冰箱”到做成千亿大生意
哈洽会架起向北联通世界的金色桥梁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2021-05-27 07:28

首届中俄博览会暨第二十五届哈洽会中外嘉宾步入展馆。(资料片)

  “两套运动服换一台相机,三个暖壶换一台冰箱”,这是1990年第一届哈洽会上的一幕。正是这次以“易货”为主要贸易方式的地方展会,在世界贸易地图上点亮了“中国·哈尔滨”。

  2019年,哈洽会共有来自6大洲的74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参展参会,共达成各类意向、协议380多项,总金额1700多亿元。三十而立的哈洽会已成长为千亿级的中国对外贸易窗口。

  如今正值“壮年”的哈洽会,经历了从地方性展会、国家级展会到国际性盛会的华丽蝶变,始终与哈尔滨的经济发展走在一起,见证了哈尔滨扩大开放的步伐,真正成为哈尔滨递给世界的一张“金色名片”。

  “西瓜换化肥”,首届哈洽会签下18亿瑞士法郎贸易合同

  1982年早春,沉寂多年的中苏边境贸易全面解禁。数不清的中国人大包小裹地拎着二锅头、运动服等涌向中苏边境地区。民间对外贸易的火爆,反映了两国市场的迫切需求。作为苏联的“近邻”,黑龙江看到了自身对外贸易的“潜能”。

  适时开展对外贸易沟通,似乎成为必然趋势。

  1988年,时任黑龙江省副省长的杜显忠应邀赴外地参加了一场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洽谈会。其间,杜显忠向随行工作人员发问:“你们都参加了这样的经贸会,我们黑龙江能不能开?”当时,在座人的第一反应就是:难!

  事实上,此前一年,“黑龙江省出口商品经济技术合作洽谈会”在北方大厦成功举办,将黑龙江省名优商品展示给与会国内外客商,为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赢得了荣誉。杜显忠随即提出3个“黑龙江能开起来”的关键点:互补性、吸引力、条件优势!

  最终,省委、省政府同意举办洽谈会的建议。经向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多次请示汇报,我省于次年首次在哈尔滨举办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洽谈会。这次洽谈会开创了黑龙江省对外开放的新局面,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同意黑龙江省于1990年继续举办对外经济贸易洽谈会。

  1990年6月6日-15日,外经贸部和黑龙江省政府在哈尔滨共同举办首次“中国对苏联、东欧国家经济贸易洽谈会”,敲定贸易方式为易货贸易。这成为“哈洽会”的正式起点。

  参与过首届展会筹备工作的郑鸣仍记得当年的交易场景:一船西瓜换一船化肥、几百个暖瓶换一吨钢材。现场贸易洽谈十分火爆,会场设立的电话旁,总是排着长队。在首届哈洽会上,来自苏联、保加利亚、民主德国、波兰、罗马尼亚、南斯拉夫、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及全国各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国家各有关部门及进出口公司领导和商界人士,共签订贸易合同18亿瑞士法郎,进出口各半,签订协议总额20亿瑞士法郎。

  逃不过的真香定律,参展企业从“看不上”到“抢不上”

  为了办好首届哈洽会,当时的黑龙江省政府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仅用8天时间,哈尔滨的交通要道新阳路上的裂痕和坑洼全部修整完毕。首届哈洽会工作人员朱俊峰曾经回忆,当年没有手机,更没有矿泉水,为了服务好展会,会场内设立了4部电话供参展商使用,工作人员每天凌晨两点开始烧水,一天要装满2000个热水壶,每个展位放两个,供参展商饮用。

  然而,在当时国际社会对中国不了解的情况下,中国最北边境省份举办的地方性贸易洽谈会,在国际上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当时出去联系外国企业,经常被问到黑龙江在哪?” 一位常年负责哈洽会招商招展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首届哈洽会招商时,不仅国外企业很犹豫,不少国内企业也“不认”,甚至出现行政指令性摊派——“谁邀客户谁花展位费”的怪现象。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展会开幕几天后,曾经“不情愿”的商家大呼“来值了”。“看到参展企业获利颇丰,想要参展的企业越来越多,但展会位置早就安排满了。有些企业为了能进展会,去跟别的企业商量同台展示,甚至来找我们商量能不能增加展位。”当年的展会工作人员回忆道。

  刺激企业“抢展位”的,除了客商交易热度,还有哈尔滨市民的购买热情。

  第一届哈洽会的门票,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买门票得拿着单位介绍信,要是集体购买,还限量供应。那时,哈尔滨人一个月工资平均也就200元,门票价格每张20元,一点也不便宜。可这挡不住人们想看看外国人来卖什么、国内各地有什么好货的好奇心。能进展馆买点外国货和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名优产品,成为一种时髦。

  参展商带来的展品很快被抢购一空。“有些丝绸企业的展示品都被买走了,参展商来的时候背着大包小裹的货,展会结束时,夹个手包就走了。”工作人员回忆说。展会进行一半,就有人开始打听下一次什么时候办了。工作人员记得,有人直接向前来视察展会的领导提问:“这个展会明年还办吗?”得到肯定回答后,全场一片欢呼。

  “易货”到“易智”,哈洽会将冲击万亿交易额

  第一届哈洽会,让国内外看到了黑龙江的外贸潜力。愿意参展的国家和企业越来越多,哈洽会的规模也不断扩大,从地方性展会发展成国家级展会,又成长为国际性盛会;贸易形式从最初的易货贸易,发展到覆盖“经贸交流、招商引资、产业对接、技术交流、品牌孵化”等多领域经贸交流,形成了独特的优势。

  历经多年发展,哈洽会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及与俄罗斯等周边国家开展深入对接与合作的重要平台。2004年,第15次登上世界贸易舞台的哈洽会,给了世人一个别样的天地——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5.6万平方米展出面积,2000多个展位,让来自国内外的客商感受到一个国际博览盛会的胸怀。

  这一年,有了哈洽会历史上第一单“境外投资”合同,中国人一次性投资4亿美金开发蒙古国铁矿床;这一年,有了首次架构的智力交易平台,67项实验室成果在洽谈会上找到市场卖点。

  2019年,“三十而立”的哈洽会,有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764家企业参展,注册中外专业客商2.3万人,同比增长45.66%;进馆观众23.4万人(次);共达成各类意向、协议380多项,总金额1700多亿元。

  今年,以“科技赋能新时代,携手构建新格局”为主题的第三十一届哈洽会,将在数字化上再进一步,大力推动线上云展示的平台搭建。

  历经31载,哈洽会累计展览面积超过130万平方米,参展国家和地区总数超过110个,外国客商总数突破27万人次,累计交易额超过9000亿元。

  如今,正值“壮年”的哈洽会成为既能引资,又能引智的“多面手”。哈洽会将发挥综合展引作用,围绕冰雪旅游、现代农业、畜牧业、装备制造等黑龙江省优势产业,做优已有展览项目,在哈洽会框架内孵化培育一批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建设需要的品牌“产业展”。放眼未来,哈洽会将继续作为哈尔滨、黑龙江,乃至全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在世界贸易舞台上释放独特魅力。

  稿源: 哈尔滨新闻网-哈尔滨日报 )
  作者: 李木双 )
  编辑: 曲晨辰 )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哈尔滨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 “瓜甜礼夏”是瓜农献给夏天的礼物
  • 三类人可到特需门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
  • “哈尔滨好粮油”亮相中国国际现代农博会
  • 这个月没领到养老金咋回事?市社保中心给出答复
  • 尽情享受沙滩阳光浴 江北金沙滩成网红打卡地
  • 哈飞“运12” 持14国“护照”翱翔的“空中网红”
  • 哈市疾控中心发布哈尔滨市新冠病毒疫苗特需接种门诊名单
  • 东北地区最早的党组织在哈尔滨成立
  •  
  • 习近平向世界环境司法大会致贺信
  • 最高法:银行卡被盗刷银行应赔偿损失
  • “走进三星堆读懂中华文明”活动即将举办
  • 中国妇幼健康成就巨大
  • 7月起我国将全面实施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
  • 479家跨国公司参加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
  • 2021年“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学习宣传活动开展
  • 中国的市场 世界的机遇(评论员观察)
  •  

    版权所有:哈尔滨新闻网 Copyright 2011-2015 www.my3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2312006004 经营许可证编号:黑B2-20060663 黑ICP010010-2

    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我们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复制 Email:web@my399.com